章古台位于
辽宁省西北边缘,
彰武县北部。地处
科尔沁草原东南前0肖,东与彰武境内
四合城镇接连,西邻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南接
冯家镇和大冷蒙古族乡,东南接大德乡,
阿尔乡镇。属亚湿润干旱区,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年蒸发量1200-1450毫米,年年均温5.7℃,最高35.2℃,最低-29.5℃,瞬间最大风速32米/秒,每年大于5米/秒的起风沙达240次之多,
平均海拔226.5米,土壤为风沙土。
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的森林草原地带,但由于人们长期的不合理利用,使这一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形成了大面积沙质荒漠化土地。每当季风频吹之际,流沙随风滚动,埋没村庄、农田、交通阻塞,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荒漠化治理工作,于1952年在此建立了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四十多年来,科技人员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摸清了风沙危害规律,在国内外率先总结出“以灌木固沙为主,沙障为铺,前挡后拉,综合治理”的流沙固定措施,并成功的引进了
樟子松、
油松、
赤松、
日本落叶松、
云杉等针叶树种,营造固沙林、农防林、牧防林、种子林、混交林等林种3.4万亩。取得科技成果53项,绝大多数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流沙固定和沙地樟子松造林等科技研究成果已在我国“三北”十二省区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引起了国际关注,除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外,先后有
阿尔及利亚、乃口拿大、
马里、
德国等34个国家的元首、林业部长、专家、学者来所参观考察。固沙造林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昔日黄沙滚滚如今林茂粮丰。如今,一个以松、杨为主体的综合防护体系已经形成,纵横交错的绿色屏障有效地保护着农田、牧场,森林覆被率已由建国初期的6%增力口到35.4%。轮耕地变成了固耕田,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黄龙”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松涛,已成为中外游人考察观光的佳地。
硅砂储量十分丰富达八千万吨,可广泛应用于铸造、玻璃及玻璃制品。草炭资源更为丰富探明储量超过亿吨,可做生物化肥、营养土、工业上燃料、医疗上防腐剂、食品保鲜、轻工业纸板、树、环保处理含油、重金属等。
章古台培育
樟子松苗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除用于本镇的造林外还远销全国各地。
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北省等十多个省、区、市都来该镇采购苗木。每年仅苗木一项就会给该镇带来近几百万元的经济收入。该镇以
樟子松育苗为龙头,发展各种绿化苗木、花卉产业。基于章古台地区气候特点,使得这里非常适合各类苗木的生长,培育出来的苗木优质、生命力强。2009年镇里又新建落成了万亩苗木基地,这无疑给章古台的苗木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章古台的旅游业方兴未艾,有沙荒变绿海大 漠显风流的章古台万亩松林风景区;有沙泉成泡沼的
珍珠湖。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曾先后有
马里总统、
联合国要员以及
亚洲、非洲、
欧洲、大洋洲、美洲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要员、专家学者200余人次来参观考察。新闻影视界先后编辑采制了固沙造林科教片――《
绿色的梦》;电视片――《绿色的呼唤》和电视连续剧《大漠风流》。1985年12月,日本岩玻映画制作所
摄影组来这里录制“绿色长城”,固沙造林成果被收入《世界之最》电视系列片。有“漠海
绿洲”之称。
五十年前的章古台曾是一片沙荒,这里风沙大,每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就刮六个月。早晨起来房门可能都推不开,沙丘移动快,直接威胁着
沈阳市乃至
辽宁省的沙漠化问题。在这紧要关头章古台成立了固沙所,风沙所,在章古台人民的几十年坚苦努力、艰绝奋斗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终于止住了风沙南移,在沙海中建成了一片洲,如今的章古台风光秀美,阡陌纵横。站在万亩松林了望塔上你不仅会看到渌海无边,更能体会到章古台人民的英雄气概。所以来章古台旅游不光是一次生态游更是一次人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