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两优6号
安微荃银农业研究所选育的品种
新两优6号选育单位: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完成人:张从合; 陈金节; 王合勤; 刘兴江; 张云虎; 陈琳,品种类型:型两系杂交水稻,国审稻2007016,苏审稻200602,皖品审05010460,赣引稻2005024 。
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1天,比对照Ⅱ优838早熟3.0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株高118.7厘米,穗长23.2厘米,每穗总粒数169.5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7%,长宽比3.0,垩白粒率38%,垩白度4.3%,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26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9%(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80.53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2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2.39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71%。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71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30%。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公斤,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2.移栽:秧龄30~35天移栽,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5万~2万穴,每穴栽插1~2粒谷苗。
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大田每亩施纯氮10~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6:1,磷肥和70%钾肥用作基肥,30%钾肥作保花肥,氮肥按5:2:2:1比例分别作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干干湿湿促分蘖,80%够苗搁田,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早,产量高,米质较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江西、湖南省、湖北、安徽、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江苏审定
来源与类型
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以新安S×安选6号配组,于2003年育成。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33.8kg/667m,较对照汕优63增产2.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04.4kg/667m,较对照增产22.9%。
特征特性
每667m有效穗15万,每穗实粒15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8g。株高120cm,全生育期145天。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抗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4年检测,长宽比3.1,整精米率54.9%,垩白粒率26.5%,垩白度3.4%,胶稠度79.0mm,直链淀粉含量17.2%,米质物理化学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初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龄以30-35天为宜,每亩大田栽插1.5-2.0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每亩大田施氮量以10-13公斤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磷肥和70%钾肥用作基肥,30%钾肥作保花肥,肥料运筹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当追施穗肥,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深水保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每亩茎蘖苗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后期不可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孕穗期应注意防好稻曲病,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防好各种虫害。
适种地区
适宜江苏省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安徽审定
品种来源
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用新安S与安选6号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
品种试验情况
2003-2004年安徽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553.1千克和632.65千克,比对照种汕优63分别增产10.93%和9.3%。2004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46千克,比汕优63增产7.11%。
特征特性
株高115厘米左右,结实率80%,千粒重28克左右,F1种子谷粒呈浅褐色。米质优,12项指标中10项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与汕优63相仿。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栽培要点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5月初播种,秧龄30天;亩栽2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
适宜范围
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新品种权申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要点
审定意见
江苏审定
来源与类型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
适种地区
安徽审定
品种来源
品种试验情况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适宜范围
新品种权申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