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光
中共革命烈士
刘裕光(1903-1931),籍贯广东英德,出身于工人家庭。
1927年发动英德鱼湾暴动,成立英德市苏维埃政府委员会,刘裕光任县长。
人物简介
刘裕光(1903—1931年),出生于广东英德县城东关街,父亲刘玉山在县城以木匠活谋生。
刘裕光9岁入学读书,考入韶关市开明中学,后转学广东梅县广益中学。他勤奋好学,奋发向上。
主要事迹
1925年春,因组织“反基督教学生大同盟”学潮,被校方开除。后进入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就读,又同陈启昌、肖啸安等秘密组织“革命青年团”。当年冬,刘裕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翌年春,梅县总工会成立,刘裕光担任工人夜校主任。他维护工人利益,积极发动各行各业工人,开展要求资本家改善工人生活待遇的罢工斗争。后因奸细破坏,他与陈劲军、彭家模等到农村发动群众成立坑农民协会筹备会。
1926年秋,中共广东区委根据英德市农运需要,把刘裕光从梅县区调回英德协助开展农民运动。他首先在县城、麻廊、黄岗等地,继而扩展到鱼湾、大镇、桥头等地,进行宣传发动,先后成立18个乡的农协会,选送两批共23名农运骨干到北江农军学校学习,吸收一批先进分子参加共产党组织。
1927年1月,在县城召开有3000多人出席的农代会,成立英德县农会。刘裕光在开幕词中提出:“犁头起来革命,犁尽一切奸雄,犁转社会残风,犁成世界大同。”大会选举刘裕光为县农会常务委员。同年4月,英德市人民团体委员会成立,为了反击国民党大屠杀,县人民团体委员会领导农军和铁路工人赤卫队(纠察队)于4月25日举行武装暴动,一举攻占县城。暴动胜利后,成立英德县政府委员会,刘裕光任县长。广州国民政府急忙派遣一万多名军队进行反扑,由于敌强我弱,工农武装撤出县城。100多名农军随国民革命军北上武汉市,后参加南昌起义。一部分由刘裕光率领转入地下活动。革命虽然受挫,但是,刘裕光对前途充满信心,他写诗表志曰:“马头岗上势巍峨,铁石心肠任折磨;异日长风能破浪,腰间横有斩蛟刀。”同年冬,中共英德县委成立,王蔚垣、刘裕光为县委负责人。为了掌握武装力量,12月间,成立滃江护航队,打击盘踞神前庙附近的土匪,保护商船往来,得到商界及农民群众的支持拥护。翌年1月,在赵自选周其鉴、王蔚垣、刘裕光等人领导下,黄岗潭洞农民举行暴动,向大恶霸、大地主陈仁福家族发起进攻,鱼湾、黄塘、石角、桥头等地农军前往支援。随后,中国国民党政府调动一个营、一个保安排的兵力围攻农军,激战持续十多天。为了保存实力,暴动队伍主动退到连滩进行掩蔽活动。
1929年间,刘裕光在鱼湾、长布一带继续开展农运工作,秘密建立鱼湾党支部,吸收十多人入党。同时,还组织青年会、架枪会,发动群众购买枪支,建立农民武装,反对地主、恶霸剥削压迫。还广泛开展破除迷信、禁烟等活动,把猴山寺、万宝寺等寺院的田产收入拨给地方办学。同年12月,调整县委领导成员,刘裕光任县委书记。翌年秋,撤销中共英德县委会,刘裕光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员、组织部长,继续在英德市英东中学地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春,刘裕光受派到香港汇报工作,接受从隐蔽活动到公开武装暴动的指示。回来后在鱼湾五道坛成立临时办事处,刘裕光任主任,并秘密建立武装队伍。6月3日,刘裕光等领导农军100多人在鱼湾鸡麻湖举行武装暴动,成立丰霖乡苏维埃政府。随后,中国国民党军队大举反扑,赤卫队转移到三山地区开展活动。同年8月28日晚,刘裕光、彭金华率领农军发动鱼湾暴动,攻下国民党鱼湾区署,击毙区长陈炳文,活捉县、区政警30多人,缴获枪支一批,成立鱼湾苏维埃政府。国民党火速调集一个团进行围攻,赤卫队避开敌人嚣张气焰,转移到英佛地区分散隐蔽。刘裕光从鱼湾撤出后分散活动时牺牲,一说失踪。
任职经历
中国共产党英德市党组织的创建,始于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5年12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派遣二等特派员王蔚垣(中共党员,花县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毕业学员)来英德,开展农民运动,发展中共党组织,先后吸收吴若臣、梁金入党。1926年夏,在县城建立中共英德县支部,王蔚垣任支部书记。同年6月,王蔚垣派吴若臣到黄岗农村发展党组织。不久在黄岗古坑村吸收罗邦官(又名罗邦富)、罗邦柱、罗家坤、罗家录、罗家贵、吴恩先等人入党。同年7月,在黄岗古坑村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由罗邦官任支部书记。同年9月,中共广东区委根据王蔚垣的请求,将在梅县区进行革命工作的中共党员刘裕光(英德市县人)调回英德。
随着党的领导力量加强,党组织发展很快。到1927年3月底,英德共产党员计有:王蔚垣、韩涛、郑瑞熊、戚锦、刘裕光、吴若臣、罗邦官、罗家录、罗家坤、吴恩先、罗邦柱、梁金、黄培根、陈开咸等19人。1927年4月,为了配合反击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大屠杀的斗争,英德县党组织发动和组织武装暴动。4月25日,一举攻陷英德县城,占领中国国民党县署,成立英德县政府委员会,刘裕光任县长。
由于力量悬殊,当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击时,中共英德党组织及暴动人员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同年秋北上参加南昌起义的王蔚垣等人又陆续回到英德市与刘裕光共同进行革命斗争。11月秘密建立中共英德县委会,王蔚垣、刘裕光为县委负责人。
1928年1月在二、七、九区建立3个区委,26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300人。中共北江特委为了加强英德的领导,派特委委员赵自选兼任中共英德县委书记,王蔚垣、刘裕光及4位农民出身的中共党员为县委委员。
1928年3月,调整了县委领导成员,由彭金华接任县委书记。同年5月11日,由彭金华、刘裕光、罗盛明等前往望夫冈做中国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结果失败,造成罗盛明等7人牺牲。县委机关被迫转移到二区高山,县委与北江特委失去了联系,基层党组织先后解体,党的活动处于停顿状态。同年7月,省委巡视员彭天维来到英德市视察。在彭天维指导帮助下,恢复了一批党组织,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到8月统计,恢复建立中共支部29个,党员300人;共青团组织也建立起来。同时,调整中共英德县委领导成员,调整后县委书记仍由彭金华担任,刘裕光、吴若臣、胡瑞泉等5人为县委委员。
同年10月,县委机关从二区高山上秘密迁回县城,由北江特委指定彭金华为县委书记,冯某为秘书。1929年4月,刘裕光在鱼湾长布一带发展一批党员,建立中共鱼湾支部,由李业任支部书记。不久,县委又与代行北江特委工作的曲江县委失去联系。同年11月才与上级党组织恢复联系,并恢复中共英德市委员会,刘裕光接任县委书记。
1930年秋,撤销中共英德县委,刘裕光调中共北江特委任组织部长。
同年冬,中共党员李业、邓秋如代表英德县党组织出席中共北江特委在曲江区白沙牛栏径召开的中共北江特委扩大会议。会上决定建立中共英东特别支部委员会,任命李业为特支书记,邓秋如为特支副书记。1931年春,刘裕光受派赴港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接受武装暴动的指示。
同年6月,在刘裕光领导下,举行鸡麻湖武装暴动;8月,组织鱼湾武装暴动,攻入鱼湾区署,成立鱼湾苏维埃政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击,刘裕光在撤退时光荣牺牲,彭金华受伤,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
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是过去英德鱼湾大同社学所在地。前后2幢楼房,四门归厅,祠堂式结构,栋梁门楣绘有少量人物画和山水画,今虽色旧,仍很坚固。现一边房屋用作鱼湾小学校舍。
1926年,中共党组织派刘裕光、黄蔚垣2人到鱼湾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进步青年成立农民协会。1931年8月28日举行有名的鱼湾暴动,当场击毙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区长陈炳文,俘警10多人,缴获枪24支和物资一批。次日占领鱼湾区公所,随即召开会议并成立鱼湾苏维埃政府和两个赤卫大队。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收缴附近地方地主、富农枪支170多支,油粮物资一大批。后中国国民党组织反动武装进行围攻,在敌强我弱下,暂时退守山区继续革命。
刘裕光故居
英德市英城街道第一小学(原:英城镇下街县第一小学)后,坐东向西。砖瓦平房,占地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刘裕光祠堂在英德市英城街道和平南路东,原培建小学附近。
追认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刘裕光的革命业绩,英德县英城镇政府将刘的出生地命名为裕光大队。20世纪80年代初,又将一条连接新旧城的新建大街命名为裕光路。县委、县政府于1992年2月20日用花岗石雕刻刘裕光头像,安放在英德人民革命烈士陵园,供人们凭吊、瞻仰。
参考资料
刘裕光.中华英烈网.2024-02-13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主要事迹
任职经历
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
刘裕光故居
追认烈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