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是由
清代学者阮元(1764-1849)编撰的一部重要文献,是对十三部儒家经典进行全面注释的作品。这部作品共包含一百五十册,涵盖了《仪礼》《周礼》《
孟子》等多部经典,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在
乾隆五十四年(1789)成为
进士,并担任多个省份的学政。在
爱新觉罗·颙琰、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阮元历任户、兵、
工部侍郎及各省
巡抚,晚年晋升为体仁阁大学士,谥号文达。无论在哪里任职,他都致力于推广学术文化,创办了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除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他还主编了《
经籍籑诂》,并汇刻了《
皇清经解》等重要书籍。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最初于嘉庆十三年由阮元文选楼刊刻单行,后来被收入《
续修四库全书》。嘉庆二十一年,
江西省府学重刊《
十三经注疏》,并将《
校勘记》附在其后。然而,由于单行本采用的是毛本,因此有时会出现不符合的情况。
爱新觉罗·旻宁九年,《皇清经解》再次刊刻,其中包含了《校勘记》的全部内容,并表达了对《注疏》摘抄本的不满。此外,还有
咸丰补刊本。
阮元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十三经注疏》的校勘工作中。他邀请多位学者参与各部经书的校勘,如《
周易》由
元和李锐共同校订,其他经书也有各自的校勘专家。尽管这些工作都是由当时的知名学者完成,但最终的
决定权在于阮元本人,他负责审查和确定校勘的结果。
《
十三经注疏》的校勘以其丰富的版本来源而闻名。以《毛诗》为例,阮元采用了多种版本,包括
唐朝石经、宋代石经残本以及不同版本的注疏本。同时,他还广泛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如
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和
戴震的《
毛郑诗考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