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
代表作《习篆一径》
陶博吾(1900年—1996年6月16日),原名陶文,字博吾,以字行,号国顺,别署白湖散人、栗里后人等,斋号简朴斋,又因其高寿而自谐“糊涂长寿”,男,江西彭泽人,中国现代书画家,集诗书画于一身,性简淡孤倔,不求闻达。被称为“百年孤独”的一代宗师。陶博吾长期定居南昌市,专心书画,过着隐士般生活。他不甚适应艺术政治化的体制,因此作品长期被主流艺坛忽视。陶博吾的绘画和书法风格给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原地区当代新文人画审美趣味和形式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新文人画”的开拓者。陶博吾去世后,艺术界陆续出版了陶博吾书画集、诗词集和资料手稿,以及研究陶博吾的论文集。
人物记录
早年经历
陶博吾1900年出生于江西彭泽,4岁丧父,27岁丧妻、丧兄。他6岁入私塾,9岁学习诗词,10岁通音律。14岁与彭泽县五位老先生创建六雅堂诗社,以能诗名乡里。1926年陶博吾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三位先生学习书画。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术专科学校,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等先生学习书画,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文。陶博吾曾因思想进步曾遭当局通缉未果。抗战期间,从上海市逃亡江西省,先后任江西省吉安市吉安中学和宜春市樟树中学国文教员。在逃亡途中写的《弃儿行》诗在《民国日报》上发表。
1949年之后
1949年,陶博吾定居江西南昌,先后任江西省立南昌第一联合中学、葆灵女子中学(今南昌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1980年,80高龄的陶博吾于家乡彭泽蛰居,筑“吾园书屋”,研习书画义理。陶博吾的创作道路不同于活跃的主导派系,名不入主流,但常常向登门拜访人士传授艺事。这些人士促成陶博吾的书画作品集和诗词集出版,这些作品集即是中国“新文人画”勃兴之源起,呈现了传统文人画向“新文人画”变革的新图式。
晚年时光
1989年,陶博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陶博吾书画展”,获得了启功李可染、周谷城等艺术家的高度赞扬。1995年(陶博吾去世前一年),上海市刘海粟美术馆举办“陶博吾诗书画展”,引起了上海学术界、文学界、美术界的震动。蒋孔阳称他是“现在重新被发现的二十世纪中国的书画大家,也是大胆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作家白桦用“三个不朽”概括陶博吾;艺术家陈丹青、书法家赵冷月称这一辈子最崇敬的是陶博吾这样的书画家;作家戴厚英为此撰文《贡献一个人》,在《文学报》上发表。陶博吾去世23年之后,2019年5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艺术作品展”,展出陶博吾前后作品七十余件。
获得荣誉
陶博吾绝不仅仅是位书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1995年陶博吾先生在上海市举办个展,引起了上海学术界、文学界、美术界的极大震动。著名批评家蒋孔阳、作家白桦以及戴厚英等纷纷撰文介绍陶博吾先生,称他是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无论是在书、画还是诗上,他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从翰墨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中遍历苦难的老人,和他那执著深沉的灵魂。作为一介布衣,他默默承受着历史的忧患,仅仅用一支笔来写出胸中的磊落之气。这真正是一个传统文人的表达方式——隐忍、感受,并在笔墨中宣泄。郑板桥有一首《沁园春·钓鱼岛》写道:“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陶博吾的经历和情感世界无疑是异常丰富的,这从他的诗文联句中尤其能看出来。如果试图更好地理解陶博吾的书画,必然离不开谈他的诗。
写作特点
陶博吾题画写字,一向不写前人旧句,必独出心杼。他的诗句虽然语词浅易,却不俚俗,更不油滑。没有字斟句酌的精致,却充满浑朴的冲击力。这不仅是因为他自小学诗,十四五岁就能与本县“六雅堂诗社”老先生唱和,对旧体诗体裁掌握纯熟,更是因为他已经把诗化为自己的生命形式,字字从生活中流出,所以令人读起来倍加亲切。像他的《鳜鱼图》题画诗:“不读诗书不种田,一竿来往大江边。鳜鱼钓得二三尾,又有残春买酒钱。”浅白如话,却诗味盎然。
绘画风格
形式特征
饶振华认为,陶博吾的作品率性而为,信手拈来,不同于流行的画风,也和人们熟习的一些传统经典绘画的面貌相距较远,因此不容易欣赏,令人产生一种陌生感,有相当大的距离。陶博吾作画造型概要且形神兼顾,构图粗放简洁,也注意细部的具体生动描绘。他的花鸟画多稚拙天真,喜做特写式的章法,笔墨酣畅淋漓;山石多不求形似,打破正常的比例透视。不拘泥于古人笔墨技巧,笔触粗犷倔拙,黑色敦厚丰腴。这种个性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经意之极出以不经意率真的画面效果。到了晚年,陶博吾的绘画已一定程度上超越技巧和章法,达到“但观诸法空无我”“无法而法”的境地。他把自己的艺术风格比作“如枯葛形尤丑”,不趋时代风尚,绝不作“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的叹息。
题材与配诗
诗言志。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亦如郑板桥所感慨“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所以,陶博吾的诗词、联句是他沧桑际遇、情感世界和人生信念的自然反映。饶振华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年陶博吾投入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他的七绝:“纵马驰驱辞故土,扬鞭慷慨赴疆场。此行不饮倭奴血,誓死黄河古道旁。”吸收唐代边塞诗和岳飞的豪放派诗词的意蕴,创作表现自己投身抗日救亡、精忠报国的慷慨悲歌。赵松元认为,如果试图更好地感受作为视觉艺术形式的陶博吾的书画,必然离不开他的语言艺术——诗词以及他尤为喜爱的对仗联句。陶博吾的画作题款,不是引经据典陶醉在已有的古人旧句之中,而是独出机杼。他的诗句既饱含纯真浑朴的力量,又兼具幽默的智慧,例如:“画图何必米家山,自有烟云共夕岚。难得我来亭下坐,笑得冷眼看人间。——题烟云变幻图(1991)”。这不仅是来自他孩提时代学诗的童子功,十四五岁就能与本县“六雅堂诗社”老先生唱和,以及对旧体诗体裁千锤百炼的纯技术操练,更是因为他已经把诗词艺术化作自己的生命形式。恰如蒋孔阳李可染所说,陶博吾的诗传承了杜甫悲怆沉雄的风格,词则有刺世疾邪之慨,含有人生的哲理。
后世纪念
2019年5月23日,“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惟朴是求——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陶博吾先生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70余件。
个人作品
著有《石鼓文集联》《习篆一径》《陶博吾书画集》等。有《田园诗存》《逃亡诗存》《浩劫诗存》未出版。
述景
《题钟声塔影图》
1971
寺前碧粼粼,寺后树阴森。
但愿长居此,终身不见人。
《题松阴联句田》
1983
昨与友人约,同来幽深处。
爱此万壑松,日暮不归去。
《题水阁话旧图》
1983(癸寅)暮春
桥上无人过,桥下有水流。
十年不相见,相看两白头。
《题山上有古松图》
1991
山上有古松,山下有柏竹。
终日无车马,尘俗何由入。
《题空山云南松图》
1992
空山旷无尘,松柏多古意。
莫话前朝事,转眼成尘迹。
《题梅竹双清图》
1943
郁勃梅花瘦,萧疏竹影横。
沧桑谁不老?千古只双清。
《题秋雨疏林图》
1993
秋雨暮潺潺,疏林叶未残。
创新不可得,依旧米家山
《题松阴踏月图》
1980
秋晚山光寂,疏林落叶稀。
新诗无处觅,松月照人归。
《待醒吾不至》
明月高高出,孤鹜拍拍飞。
待君久不至,霜露湿人衣。
《题秋山暮雨图》
1992
山色空自蒙,阴雨夜淅沥。
何处有人家,屋在烟云里。
后记:山色空蒙,阴雨连绵,此种奇景,多为人所陶醉。然而社会必须清晰明亮,苟如此图,岂非国家之大不幸耶?辛未立秋前三日。
述史
《失题》
汉时刘协清光绪,斥骂诛囚奴不如。
倒是老夫无管束,茅檐安稳读闲书。
《纪念八大山人诞辰三百六十周年》
痛哭非时笑亦非,为僧为道两徘徊。
任他墨点千行泪,难洗家亡国破悲。
《题烟云变幻图》
1991
画图何必米家山,自有烟云共夕岚。
难得我来亭下坐,笑得冷眼看人间。
《题醉翁自赏图》
1993
秋色茫茫落叶稀,蓼红芦雪雁来稀。
扁舟无棹随风转,正是先生烂醉时。
《题英雄独立图》
1947
他乡除夕无陈设,借得邻家两个瓶。
折取梅花伴翠柏,也教春色满寒庭。
述物
《题墨竹图》
1949
笑笑先生爱画竹,竹亦笑笑发清风。
泼墨淋漓无卖处,一尊相对月明中。
《题双菊图》
两朵寒香甘寂寞,一丛霜叶亦清幽。
孤高原是吾家物,写向李辉英满屋秋。
《题菊》
踏月归来夜已迟,满园芳菊自离披。
寒香冷落无知己,空忆先生载酒时。
《书愤》
往昔年年求速死,而今日日望长生。
擦高两眼横高阁,看尽暴残恶毒人。
《题鹰石图》
1946
岁晚惟依怪石顽,自怜毛羽日摧残。
年来历尽风霜苦,欲再凌空知已难。
《题菊花水仙图》
早年作画,1997年题诗
水培水仙孤洁黄花瘦,一样清寒不入时。
却怪故人太多事,殷勤寄我亦何为?
《题桥头日暮图》
1946
一棹轻舟放未迟,白苹秋老雁来时。
桥头日暮不归去,为爱晴江有好诗。
《题吾园苦吟图》
1946
自辟园林居寂岑,芭蕉修竹有深阴。
任他世上烟尘满,尽日杜门作苦吟。
《题懒僧倚石图》
1947
几片岩露峻峭,数竿竹影长风烟。
懒僧尽日无他事,才了木鱼便睡眠。
丙戌酷暑,故乡不能归,作此寄意
屋舍成灰花木毁,吾园早已是无园。
飘零身世难回首,一瞬沧桑五十年。
《题奇险壑图》
1968年画,1981年补题诗
世上本无栖隐处,此间只许我忘机。
商峰壁立猿难到,一径荒寒僧未归。
《题柳阴归棹图(寄台湾省同胞)》
(1971年作,1981早题)
庐山顶上长松翠,彭矗湖上急液堆,
祖国山河真锦绣,故国花好早归来。
《题层峦叠蟑图》
(1972年画,1981年题诗)
兴来泼墨时忘我,醉后狂歌别有天。
写幅烟云任意住,不须更费买山钱。
《题高山楼观图》
1982
雪顶峨嵋不可到,云中宫阀音难挚。
半生清梦如流水,千里随人只乱山。
《题携幼寻梅图》
1982
柏叶青青草木黄,山峰高耸入穹苍。
呼儿缓步前村去,饱赏梅花一屋香。
《题赤壁怀古图》
1983年端午节前三日
苏子夜游赤壁时,永留凭吊英雄许。
而今又痛先生去,感叹原来无尽期。
《题秋江渔笛图》
1983
甫人遥鹿梦痕灭,北虏横行迹又离。
羡煞先生无牵挂,一竿渔笛老沙滩。
《题渔父图》
1983
破网残钩收末齐,归来忘却路东西。
偶然醉倒断蓬下,芦获萧萧月满溪。
抒情之作
《逃亡时忆故园花木》
故园花木艳而雅,古色幽香不知名。
春去春来勤护惜,一枝一叶总关情。
岂来浩劫经年别,忍舍清阴千里行。
回首不知家在否,江头怕自听潮声。
《秋山闲居》
自与尘事隔,秋光分外宜。
时来孤松下,坐读川诗。
地僻人踪少,山深叶落迟。
身心两俱默,疏影日支颐。
《山居遣兴》
数篇襄阳市句,携此入山游。
开卷一长啸,松风万壑秋。
斜阳依山没,暮霭逐人浮。
夜色归途寂,苍苍日满楼。
《山居》
山居何所有,草草三间屋。
开窗对孤松,出门看修竹。
园里菜正肥,壶中酒亦熟。
食罢无人间,呼儿挑灯读。
《书感》
成败无终止,盛衰看转梭。
如何亲骨肉,急起干戈?
真假我难辨,仇冤君更多。
举头聊一笑,明月挂马尾松
《书愤》
1976
浮生七十六,犹留荒僻村。
饥寒包瘦骨,污浊罩灵魂。
积愤偷填句,旧游耻过门。
见人三尺矮,惭愧对儿孙。
《题秋山鸟鸣图》
(早年之作,1992年题诗)
树在山脚下,屋在山顶上。
唯闻鸟鸣声,不见人来往。
山中古寺幽,山上白云碧。
寺古生苍苔,空秋风急。
何不筑高楼,毁此陈旧壁。
文物千秋留,宝此古胜迹。
部分词作
《答吴东迈夫子赠吴昌硕集》
翁生性自孤,缶翁之气更郁勃。诗卷长留天地间,旷逸纵横有奇骨。嗟余读书生苦晚,仰止之诚空款款。遗集寄我千里来,开卷窗前春风满。人生何事日相逐,秋月春花易反覆,但愿天地长清肃。白云四围三间屋,修竹林中日日读。
唐醉石
石在虎爪岩下,距栗里约五里,名贤题迹甚多。渊明醉后辄卧其上,据《庐山志》载,上有耳迹及吐酒痕,然今已不可见。人醉石亦醉,人归石更痴。千秋万岁从此无醒时。未遇渊明前,可曾一醉否?问石石不语,溪水自流奔。我到此石上,来寻吐酒痕。酒痕不可见,啼泪洒孤村。
《满江红·和毛泽东主席韵》
豪杰英雄,有多少自夸无敌?君不见,投鞭淝水,赋诗赤壁市,得意螂螳漫过喜,忽来黄雀逃何及。笑人生自古总如斯,秋风急。长城汽车筑,销戈镝;阿房毁,坑降卒。想回环祸福,空留陈迹,胜败输赢原是梦,刀兵杀戮曾无极。只可怜,苦了小黎民,年年泣。
书法
陶博吾说:“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起码的条件,必须有点个人风格。如果只习一家,专攻一体,即使能够乱真,也只是一个书奴,没有价值。”陶博吾书法犹如短枪粗戟般的结体,是形成其独特的个人风貌的基本构件。陶博吾结字吸收吴昌硕而参入己意,结体富变化,格局大度;黑色饱满而津韧,真性情自然抒发。王兆荣研究认为,陶博吾的大篆吸收了石鼓文的结构与吴昌硕书法的内容,字的造型态势参差错落,结体则变异石鼓文的规整,线条饱满。陶博吾的行草结体歪斜倚正互用,线条落拓不羁柔而富弹性,韧性和力量并行。结体上将字的欹侧揖让加强,收紧中宫的同时拉长了撇捺,字和字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章法上紧密而字字侵让;字势左右摆动,几乎每行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中轴线。陶博吾似乎无意于常规书法法则中的章法与形式,不同书体综合形成其荒诞奇诡的独有风格。陶博吾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石鲁一并称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诗书画印综合素养和成就极高的杰出范例。河北美术出版社曾经出了《二十世纪篆书四大家》,其中将陶博吾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列为篆书四大家。
名家评论
陶博吾有三个不朽:生命的力量不朽,智慧的力量不朽,艺术的力量不朽。——白桦
“在野派四大家”中,黄秋园、陶博吾两位均出自江西省,先后得到李可染的肯定。李可染认为陶博吾诗词汲取了陶渊明飘逸和杜甫深沉的诗风;绘画艺术结合吴昌硕黄宾虹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功力深,富个性而有趣味。启功先生感概陶博吾的坎坷人生,尤为称道陶博吾篆书石鼓文、散氏盘铭文的夸张变形及其生动趣味;并以陶博吾的《满江红》为例,对其不同时期的诗词给予高度评价。书画家林散之在对陶博吾蒙冤受难中刚毅不屈的品质的钦佩中,认为陶博吾诗书画均反应了其个人性情,晚年风格最为强烈地表现出质如璞玉的艺术境界。美术史家陈传席把陶博吾列为“在野派四大家”之首。分析陶博吾诗书画在体现中原地区文人画中的人文性所做的出色贡献。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记录
早年经历
1949年之后
晚年时光
获得荣誉
写作特点
绘画风格
形式特征
题材与配诗
后世纪念
个人作品
述景
述史
述物
抒情之作
部分词作
书法
名家评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