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周两天》(
罗马尼亚语:4 luni, 3 săptămâni şi 2 zile),是由
克里斯蒂安·蒙吉编写并执导的罗马尼亚
剧情,主演
安娜玛丽亚·玛琳卡、
弗拉德·伊凡诺夫。影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即罗马尼亚共产党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执政时代后期,讲述了在堕胎被视为违法犯罪的背景下,两位女大学生设法为其中一人安排非法堕胎的故事。2007年,该片获得第60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奖,以及第20届
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故事发生在1987年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处于
共产主义最后统治时期,堕胎仍然名列法律明令禁止的范畴。嘉碧塔和欧蒂莉亚两个女大学生是闺中密友,嘉碧塔的意外怀孕导致她必须想办法非法堕胎。在一家廉价旅馆里,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与非法堕胎医生贝贝先生会面。然而她们能够支付的手术费用却无法满足这位堕胎医生的要求,为了让自己好朋友顺利堕胎获得解脱,欧蒂莉亚不得不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代价来满足医生,而四月三周两日,正是嘉碧塔从怀孕到堕胎的时间总长。
《四月三周两天》改编自真实的事件。导演创作该片的灵感来自
罗马尼亚禁止堕胎的法令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1966年之前,堕胎在罗马尼亚是合法的,但是在1966年,罗马尼亚政府颁布了禁止堕胎的法令。这个法令颁布后,很多罗马尼亚妇女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怀孕,从而导致罗马尼亚的人口也随之增加,而该片的导演克里丝蒂安·蒙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导演希望通过该片
透视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的社会生活,并呈现在堕胎法令的重压之下,人们在生活中处处妥协的态度。该片的概念受到穆基计划拍摄的一部电影《黄金岁月的记忆》所启发,内容是几个发生在
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时期的故事。穆基认为有需要拍摄一部严肃、着重于该时期悲惨故事的电影。《四月三周两天》是根据穆基从前听说过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穆基说这个故事“在超过15年后仍然影响着我”。
在构思电影情节一个月后,穆基花了十分钟草草记下概要,再以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剧本。在制作的过程中,穆基多次修改剧本,重写或拿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电影大部分是在
布加勒斯特完成,小部分镜头在普洛耶什蒂的一家酒店拍摄。该片在制作预算少于60万欧元的情况下完成。在《四月三周两天》开拍前半年,剧组仍未获得投资。于是,导演克里丝蒂安·蒙吉采用了边拍边筹钱的方式拍摄该片。克里丝蒂安·蒙吉和摄影师Oleg Mutu在拍摄该片时使用了三原色,而画面的背景则采用了灰色。为了体现迷惘女孩面临堕胎时的茫然和混乱,克里丝蒂安·蒙吉运用了长镜头来表现人物对白及内心。
《四月三周两天》是一部
张力十足的电影。在影片中,导演反复运用平稳简约的手法,依照场景的变换顺序,把几个闭合的段落交代给观众。在片中朴实的对话里,依然蕴藏着足够的戏剧
张力。而影片中少量的外景则使用了手持跟拍,剧烈的晃动把室内空间中压抑已久的情绪彻底释放,突出了两位女主角心中极力摆脱困境的焦躁感。影片中的生活是丑陋和枯燥的,然而导演却要在这种生活中去挖掘悬念和坚强。影片唯一的高潮来自于结尾处,长镜头下积攒的焦灼在乌蒂拉冲出恋人家门时爆发,此时屋内的沉默比门外的喧闹婚礼更让人欣慰,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丝解脱后的空虚。(《
新民周刊》评)
该片关注女性,影像风格质朴,有一段表达女主人公彷徨心境的摇晃镜头尤其让人赞叹。影片诚实、纯粹地展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生活状态;此外,该片也具备了罗马尼亚电影的基本特点:使用长镜头,冷静克制地用镜头记录一切,以及非常自然的台词念白。
克里斯蒂安·蒙吉所写就的精巧剧本将整个故事组织得很好,并且让这部电影成为
罗马尼亚影片在世界影坛再一次崛起的明证。(《
石狮日报》《广州日报》评)
该片以一位女生的视角,用平实的镜头把一个有关堕胎的故事在银幕上娓娓道来。也正因为如此,朴素的摄影手法和那些令人震惊的现象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影片仿若
地壳深处涌动的
岩浆,虽然被岩石包裹,但是却爆发力十足。片中演员的表演也很出色,其中最突出的是饰演欧蒂莉亚的玛里卡。她不但把剧本上的台词变成有力的念白,还通过个人表演把人物内心的挣扎充分表达了出来,而饰演嘉碧塔的演员华斯露也把女主角不顾一切结束磨难的感觉表达得很好。(《广州日报》评)
普遍获得影评人的正面评价,在
烂番茄获得96%的新鲜度(根据127则评论)、在Metacritic 获得97%的评分(根据37则评论)。时代杂志描述其为“吸引人且令人满意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