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大词典
2006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闽南方言大词典》是一部由周长楫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的方言工具书,该书收录了闽南方言词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言特有词,第二部分为闽南方言所吸收的普通话词语。
成书过程
编写背景
闽南语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源于古汉语,是上古、中古等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民由于各种原因陆续迁徙到福建省后,带着各历史时期的中原汉语,与福建土著语言相融合,在闽南地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语方言。之后,闽南方言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广泛地流播到周边的潮汕地区、浙南地区、赣东地区和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等地区,还跨海传播到台湾省,甚至远涉重洋到马来群岛诸国以及世界的许多地方。可以说,它已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省界、走出中国国门的汉语方言了。初步估计,全球说闽南语的人口至少在6千万人以上。闽南方言及其所记录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它保存着古汉语语音和词语上的许多特点,被人们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语言资料和历史遗产。
长期以来,闽南方言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大量的研究论著问世外,还出版了各种闽南方言的韵书、字典和词典,如《音妙悟》《集雅俗通十五音》《拍掌知音》《渡江书》《厦门音的字典》《厦门口语辞典》,以及陆续出版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厦门方言词典》《台湾闽南语辞典》《新加坡闽南话辞典》等等。这些韵书、字典、词典由于编写目的不同,因而在内容和编排上各有侧重,但都以一地,或泉州市,或厦门市,或漳州市为主要对象收集和记录一地的闽南语。不可否认,它们对传播闽南方言、保存闽南方言的历史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泉州地区是闽南方言最早的发祥地,漳州地区的闽南方言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厦门是作为通商口岸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这个城市的主要居民来自泉州、漳州地区,因此,这个城市的闽南方言就是在泉州、漳州两地方言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闽南方言的代表。泉州、漳州和厦门三地的闽南方言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虽然在语音、词汇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三地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彼此可以通话。流播到周边地区以及台湾省、马来群岛诸国的闽南语,也大多是这三地的移民带去的。这些地方流播的闽南方言,尤其是台湾省和南洋群岛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通行的闽南方言,就是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三地的方言经过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的。因此,编写一本包括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地综合的闽南方言词典,一方面可以更加广泛地收集三地闽南方言丰富的词语和语音,便于三地人们的使用、交流和比较,特别是便于闽南地区人民与台湾同胞以及海外闽南籍华侨华人的交流与感情沟通,共同弘扬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振兴中华;另一方面也可将作为闽南语形成和发展地的福建闽南方言跟之后流播到其他各地的闽南方言做比较,从而厘清其间的源流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的情况,保存极有价值的闽南方言材料。这不仅有现实的使用价值,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
编写工作
2003年,周长楫开始编《闽南方言大词典》
2004年上半年,林玉山在组稿中,得知厦门大学周长正带领厦门、泉州市漳州市三地方言学专家编写一部融汇厦泉漳三地的闽南方言词典,引起林玉山浓厚的兴趣。林玉山向福建人民出版社领导做了汇报,领导要林玉山进一步跟踪《闽南方言大词典》,林玉山进一步了解该词典的编纂情况,索要了词典凡例及样稿,上报了该选题。经过福建人民出版社委会讨论和福建人民出版社选题论证会讨论并上报批准,将《闽南方言大词典》列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计划。之后,该项目又被批准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闽南方言大词典》由主编周长楫主持整个编写工作,并编写厦门市地区词语和《引论》《台湾闽南方言概述》以及审定全书,王建设编写泉州市地区词语,陈荣翰(漳州市市地方志编委会)副编审编写漳州地区词语,以上三人同时编写该地区对音词和附录等。林美治(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助周长楫组织厦门地区的词语调查并负责词典编写的行政事务,郭锦标协助陈荣翰调查漳州词语。
出版工作
初审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编辑组审读了作者提供的凡例、样稿和第一个音节的全部稿件,经过讨论,给作者提出如下意见,请作者进一步完善书稿,提高书稿质量。
1.增加与作者已出版著作的不同内容。编辑组曾将初写稿与周长楫教授曾主持编写过犯人《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厦门方言词典》进行比较,发现有较多相同之处。发现这一问题后,编辑组要求作者在编纂《闽南方言大词典》时,应尽量与原编纂过的前两本书不同。
2.改进体例。第一,增加标点符号,不要有的用标点符号,有的不用:第二,因为该书是词典,没有带头字,为了显示“带头字”,在不收单字的情况下,将带头字放大变粗,以作为带头字使用,便于检索;第三,在每个音节开头,标示调类调值,以便于读者使用:第四,增标互见条的页码、参见条的页码,以便读者查阅。
3.收录台湾闽南话特殊词语,说明闽台闽南语的源流关系。原来作者没有收录台湾闽南话特殊词语,没有说明闽台闽南话的源流关系,编辑组建议作者给予增补。
4.制作《闽南方言大词典》读音光盘。编辑组建议作者在编察《闽南方言大词典》时,同时制作读音光盘。将闽南方言特有词1.6万多条的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三地的读音录下来,将闽南方言对音词近2万条的普通话和厦、泉、漳三地方言音也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盘保存的闽南方言的语音材料也越来越宝贵。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书稿质量
1.召开“三会”。编辑组于2004年12月召开《闽南方言大词典》编纂工作会议。着重研究编纂进度、词典编纂体例、对部分稿件进行审读讨论。作者从2005年8月开始,陆续交稿,编辑组开始审稿。到2006年6月,完成稿件的初审,对词典的释义、例句、注音等提出具体的意见,请作者做进一步修改。7月,编辑组召开了《闽南方言大词典》录音会议,专门讨论《闽南方言大词典》读音光盘的录制问题。12月初,编辑组召开了《闽南方言大词典》审音和定稿会议。对4万多条词的厦、泉、漳三地读音进行最后的审定,也对《闽南方言大词典》的内容进行最后的审读。在10天的会议中,经过厦、泉、漳三地作者讨论,纠正了一些注音和内容上的错误,进一步提高了书稿的质量。
2.多层次交叉式立体审稿。为了保证书稿质量,编辑组采取了多层次交叉式立体审稿。第一层次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内部的一审、二审、三审。第二层次是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林连通做特邀编审进行编审。第三层次请作者审稿。第四层次是请校对人员在校对中连带审稿。交叉式审稿是责编之间交叉审稿,编辑与作者交叉审稿,作者之间交叉审稿,这一责编审的稿由另一责编再审,这一作者写的稿由另一作者审。作者写的稿由编辑审,编辑审的稿由作者审,作者审过的稿由编辑再审。到第十审次,福建人民出版社里还组织6个编辑做书稿质量检查审稿,发现的差错已在万分之一以下,以后又由责任编辑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进行两次的审读,最后又由主编再审读一次,校对再审校一次。为了保证校对质量,编辑组还请了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籍的方言学、音韵学的博士生、硕士生进行了校对,要求校对时,也负起审阅音标的责任。福建人民出版社内校对人员也进行校对,侧重版式方面。这样多层次、交叉式的立体审稿,审校达15次,有的繁难部分审次达十六七次以上。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反复审校,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把差错尽量减少到最低,以保证书稿的质量。
3.普遍审读与专项检查结合。《闽南方言大词典》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体例复杂、音标繁难的书稿。除进行15次普遍审读即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审读之外,还进行几个专项检查。一是责编、校对、作者的四次互见条目的专项检查,以防出现参而不见的现象,责编的第二次互见条专项检查还查对互见条的内容是否吻合,互见的两条词释义是否恰到好处,音标是否相符等。二是编辑、校对的索引页码与正文页码的检查,以做到页码在正文和索引中能相应。三是编辑、校对的眉标题的检查,以做到眉标题与正文的内容能一一相应。四是编辑的页码检查,看看有无错码、漏码、重码等。五是目录与内文的题目、页码的检查,以做到题目、页码与正文能一一相应。这样五个反复几次的专项检查,可以防止边边角角的差错,尽量保证书稿的质量。
2006年12月,《闽南方言大词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品影响
2007年2月8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闽南方言大词典》出版座谈会,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讲话。《闽南方言大词典》有普通话译词、译文,便于读者理解,其附录丰富,实用性强,学术性强,检索方便,配有光盘,对方言学、词汇学、音韵学研究极具价值。
作品评价
《闽南方言大词典》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认为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突出。该书收录了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三地的方言词条,注有读音、释义与例句,还收录了谚语、俗语等词汇,体现了闽南文化特征。词典还对部分词进行古汉语、外来语溯源,这是同类词典所没有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成书过程
编写背景
编写工作
出版工作
初审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书稿质量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