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景祺
清朝户部侍郎汪霖之子
汪景祺(1672年-1726年),原名日祺,字无已,号星堂,杭州市(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户部侍郎汪霖之子。
汪景祺年少时勤奋好学,热衷于行侠仗义。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汪景祺考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汪景祺成为清朝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幕僚。雍正三年(1725年)下半年,年羹尧蒙罪被抄家。浙江巡抚富察·福敏等人从屋后的废货堆中找到汪景祺所著的《读书堂西征随笔》,随后将该书呈递给雍正帝。同年十二月,雍正下旨表示汪景祺作诗讥讪康熙帝(康熙),大逆不道,随后将汪景祺首级立即砍下悬挂示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汪景祺原名日祺,字无己,号星堂,1672年出生,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户部侍郎汪霖次子。他年少时就勤奋好学,热衷于行侠仗义,性格狂放不羁。要是和别人一言不合,常常会拔刀相向,行事从不顾忌后果。到了青春时期,他开始面对现实,反省自身、修养品德,这个时候,却又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然而,他那种坦率正直、我行我素的气质,一点儿也没有减少。
从政经历
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汪景祺考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 年)四月十五日,汪景祺写了封信去求见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年羹尧很欣赏他,想要聘请他做自己的幕僚。汪景祺得知这个消息后,不辞万里之遥,骑着毛驴踏上西征之路。他从邢州出发,途经太原市山西省,进入潼关县后抵达武威郡。一路上所经过的地方,心中所感所想,口中所谈论的事情,以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见闻,他都一一用文字记录下来,写成了许多诗歌文章,最后整理成了《读书堂西征随笔》。
被斩立决
雍正三年(1725年)下半年,年羹尧蒙罪被抄家。浙江巡抚富察·福敏杭州市将军鄂弥达率人于九月间搜查年羹尧在杭州的内室和书房橱柜内的书信。福敏等人从屋后的废货堆中找到汪景祺所著的《读书堂西征随笔》,随后将该书呈递给雍正帝。同年十二月,雍正下旨表示汪景祺作诗讥讪康熙帝康熙),大逆不道。于是命令手下将汪景祺首级立即砍下悬挂示众,并将汪景祺的妻子、儿子遣送到黑龙江省给披甲人为奴。
个人作品
汪景祺曾撰名为《功臣不可为》《诙谐之语》等文章,收录于书籍《读书堂西征随笔》中。作者金性尧在《土中录》书中提到《读书堂西征随笔》原书藏于懋勤殿禁锢箱中,1969年,故宫博物院曾经印行此书,至20世纪80年代又由上海书店重印。
个人生活
汪景祺以谋逆罪被赐死后,其妻子发遣黑龙江给与穷披甲人为奴;兄弟亲侄皆发往宁古塔充军;五服以内的族人,现任、候任、候补的一律革职,交由地方官管束,不许出境。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汪景祺颇有文才,入陕西雍州之后,耳闻目睹了许多吏治的弊端,记下了沿途见闻和自己的政治见解,叙事详细生动,刻画人物十分细腻,语言简洁生动,很有文采。(《中国古代诗案》评)
无己(汪景祺字)诗颇不恶,有奇气。置于清代诗人中亦当是一作手。(当代学者黄裳评)
人物事件
汪景祺于雍正二年(1724年)在《读书堂西征随笔》中写了《诙谐之语》一文,引用了一首诗,是关于雍正的父亲康熙帝的。他写道:先帝南巡无锡。杜诏,字紫纶,方为诸生,于道左献诗。先帝颇许可之,赐御书绫字。杜捧归启视,则“云淡风轻近午天”四句也。某作七言绝句云:“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千家诗》是儿童启蒙的一本读物,《千家诗》的第一首诗是宋朝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全诗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外,汪景祺还写了一篇名为《功臣不可为》的论文。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说“鸟尽弓藏,古今同慨”,接着引经据典,罗列历代功臣被君主猜忌,往往由“疑心”而生“畏心”,由“畏心”而生“怒心”,由“怒心”而生“厌心”,最后把功臣推向死亡之不归路。文中最后说道:杀道济而长城坏,害萧懿而东昏亡。洪武僇(杀)开国诸臣,如屠羊豕;靖难兵起,而金川(指南京金川门)不守,可胜慨哉!可胜慨哉!”
雍正帝看过《读书堂西征随笔》后,极为愤怒,亲自批示道:“(书中内容)荒谬绝伦、狂妄乖张到了如此地步!只可惜我看到这本书太晚了,(若早点看到)一定要留着(追查处置)这件事,绝不让汪景祺这样的人漏网逃脱惩处。”雍正三年(1725年),清朝宠臣年羹尧倒台。议政大臣、刑部共拟年羹尧九十二大罪状,其中“大逆罪”第三条是:“汪景祺《西征随笔》,见者发指。年羹尧亦云曾经看过,视为泛常,不行参奏。”是年十二月,雍正令年羹尧自戕,随后开始彻底究治年党。汪景祺作为年羹尧的幕僚自亦在清除之列,结果他成了雍正朝因文字之故而被杀的第一人。汪景祺的首级悬挂了十年,直到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后,有大臣以有损观瞻为由上奏,才获准收尸。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从政经历
被斩立决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人物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