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
1932年创立的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源自于1932年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历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该兵种被取消,全军仅保留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已经成为陆军已撤销的战斗兵种,仅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旅保留一个骑兵连,主要用于巡逻守卫青藏高原某军事禁区。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创陕甘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的早期记载,出现在1932年。当年1月初,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县柴桥子宣布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杨重远任参谋长。全军共700余人,编为一、二两个支队和警卫、骑兵两个直属队,强龙光任骑兵队队长。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县三嘉原正式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重远任参谋长。全军共600余人,200余支枪,编为4个大队:一大队队长阎红彦,政委张赫;二大队队长吴岱峰,政委高岗;警卫大队队长白锡林,副队长胡廷俊;强龙光则继续任骑兵大队队长。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是西北红军最早的骑兵部队,虽然只有三四十人马,但机动性好,战斗力很强。
1935年10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的青石嘴战斗中,毙俘敌200余人,缴获战马140余匹。第二天,军团参谋长左权来到侦察连,传达了毛主席的命令,把侦察连正式编为骑兵侦察连。于是,梁兴初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位骑兵侦察连连长。起初大家对如何骑马、喂马、驯马一窍不通,更谈不上驱马快跑。第一天训练就有一人摔成重伤、六人轻伤。但经过休整训练,骑兵侦察连很快掌握了骑兵技术,并接受了毛泽东等同志的检阅。吴起街道战斗胜利结束后,军团首长又将缴获的马鸿宾部战马和固原战斗中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骑兵俘虏补充到骑兵侦察连,后来骑兵侦察连发展为威震敌胆的八路军骑兵侦察团。
抗日参战
抗战期间,我骑兵部队曾参加过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平北、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众多战斗。其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组建的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战术、技术由从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负责教授,师从苏联红军骑兵。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没有采用苏联红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
鼎盛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辽沈、淮海、平津等著名战役及甘、青、川边剿匪平叛都有我骑兵的身影。解放战争中诞生的内蒙古骑兵,在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内蒙古军区的领导下,迅速成为一支以蒙古族为主,包括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族、回、满、汉各族士兵组成的人民军队。
1948年1月1日,这支部队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称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争夺东北地区的一系列战役、战斗。这支威武之师在解放战争中,参加大小战斗656次,取得歼敌2.2万多人,缴获战马2.2万多匹、各种武器1.1万多件,敌我伤亡为34∶1的战绩,为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战功。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参加了辽沈战役中著名的黑山、大虎山阻击战。
解放之后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有1614名(包括以后补授、晋升的在内)开国将领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其中,由步兵产生的将军数量位居第一位,其次就是骑兵出身的将军了。这是因为,战争时期解放军骑兵部队是除步兵之外的最大兵种,最多时曾达到19个师。所以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骑兵出身的将军共有55人,其中上将2人(许世友、张爱萍)、中将8人(梁兴初、田维扬、杨秀山、张达志、姚、邱创成、匡裕民、温玉成)、少将45人。
随着解放军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中,解放军淘汰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但骑兵将军和骑兵士兵为共和国所创造的辉煌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编制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骑兵编制规模也不断压缩,如内蒙古自治区骑兵5个师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缩编。
1950年10月,内蒙古东部匪患基本清除,骑兵第一、第二、第三师奉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每个师分编为两个军分区。
1952年6月,又压缩组建为一个骑兵师,称国防骑兵第五师。
1957年,撤销该师师部。
1964年,根据国际形势需要,重组骑兵第五师。
1969年,骑兵第五师改为守备三十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后一个骑兵师番号撤销。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民解放军个别军区还编有骑兵团。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大批军马退役,取消了团以上的骑兵建制,仅保留很少的骑兵分队,即骑兵营和骑兵连
存在意义
全军仍在边防部队保留了少数骑兵分队,最大建制是营,担负警戒、巡逻、搜索等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巡逻车、雪地摩托等新型装备越来越多派上用场,还可以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巡逻执勤都是网上指挥,这些都是机动慢、耐力差的军马所不具备的。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摩托化执勤也存在短板,需要军马弥补。特别是骑兵灵活,便于机动也便于隐蔽,马像人一样让它卧倒就卧倒。车没有燃料就趴窝了,但是马不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草原上食物和水源是不缺的,马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特别是在执勤途中要经过多种地形时,如爬坡、涉水、穿越丛林、雪地、沙漠和崎岖路段,马的适应性就凸现出来。因此,骑兵在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依然不可替代。
参加大典
开国大典,骑兵第三师代表解放军骑兵参加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后,出现了骑兵第三师的骑兵方队,由1978匹战马组成的“白马连”、“红马连”、“黑马连”色彩相交,分6路纵队前进。走在前面的是3个骑兵团,后面是一个由骡马牵引的75毫米野炮营。马上的骑兵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长枪,腰挎马刀,威武雄壮,格外引人注目,把阅兵式推向了高潮。
在这之后,骑兵又先后参加过9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直到1959年10周年国庆,随着解放军摩托化的发展,骑兵师大规模撤编,才取消了骑兵参加国庆阅兵。
今日骑兵
日前一家外国网站评出了几支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所谓“可怕”并不单单指战斗力,更是这些部队的装扮以及武器配备着实令外媒感到惊讶。被该网站认为“可怕”的就有解放军骑兵部队。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然消失,全军仅保留了几个骑兵营连,担负驻地执勤巡逻、抢险救灾等任务。寒冬腊月,记者走进甘南大草原,目睹了驻守在金珠山下的一支“最后的骑兵”——甘肃省军区甘南独立骑兵连在边关跃马扬鞭的风采。
红旗猎猎,刀光熠,骏马疾驰,马蹄生风。一匹匹威武的战马被战士们牵了出来,在训练场上昂首嘶鸣。随着连长丰淑福一声令下,战士与军马并肩而立,庄严而神圣。在开阔地上,150米的距离内竖着高低不同7个人体目标。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位骑手策马袭步而来,在疾速奔驰中抽刀侧身、接近目标、手起刀落,精准打击目标。
乘马斩劈、乘马越障、乘马射击……一个个威武飒爽的马术动作都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与汗水。连长丰淑福介绍,骑兵的训练要比步兵苦,马术训练讲究“人马合一”,得从基础动作一个一个练起。在最初的马术队列训练中,大家听顺耳的“齐步走”变成了“各马照直前进走”,骑手要从自己走队列的思维中解脱出来,按照成行成列、排面整齐的要求在马场充分锻炼“控马”能力。
为了练好马架子,首先需要站蹬。双脚踏在马蹬上,由慢步到快步,由平原到地形复杂,稍有不慎,马失前蹄,人便从马上前倒在地。脱蹬是基础训练中最难的科目,要求骑手撤去马蹬,仅靠大腿内侧的肌肉使劲夹住马肚,几天下来,大腿内侧擦伤严重,脱衣洗澡都成了问题。但战士们从不叫苦叫累,人人都被训练成出色的骑手。
记者看到,远方一群战马飞驰而来,只见战马不见骑兵,等到临近时,突然间,马背上闪现出骑兵。这是蹬里藏身,骑兵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绝招。最具震撼力的是骑兵的集体冲击。骑兵横向一字摆开,高速向前冲击,战马奔腾如海洋,亮的马刀举起,草原上一片白色森林,飞扬的鬃毛、风驰电掣的速度、摧枯拉朽的气势,让人仿佛又看到了冷兵器时代王者的风采。
骑兵的马,不是动物,是和战士们亲密无言的战友,他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军马。每天三次的“马勤”(遛马)雷打不动,晚上轮流喂马,为马梳毛、刮身,增强血液循环,战士们乐此不疲。“骑马的时候,我们是主人,不骑马的时候,它们是主人。”战士们要照顾马吃好、喝好,不能生病。但最感人的还是老兵复员的时候。复员老兵走之前会给自己的马加最后一次草料,而那些马好像知道他们要走似的,老兵抱着马流泪,马也会流泪。
参考资料
解放军现在还有骑兵吗?.中国军号-今日头条.2022-12-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初创陕甘
抗日参战
鼎盛时期
解放之后
编制规模
存在意义
参加大典
今日骑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