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
骑兵作战用的略弯长刀
马刀的刀身弧弯、刀锋尖锐,是传统的冷兵器,它因骑兵而生;是骑兵专用的近身厮杀武器,一般厚背薄刃,刀身比较沉重,这样有利于增大砍劈的力度,刀柄一般都略向刀刃方向弯曲,这样带弧度的刀柄更利于骑手掌控,不易脱手。
骑兵大规模兴起并独立成军始于西汉,更适用于马上厮杀的环首长刀被大量使用,到了近代,除了火器之外,马刀依然是骑兵的基本武器,作为具有传统意义的古代兵器了断其他军、兵种的军官所喜爱并收藏,一些优秀的将领还亲自设计马刀,如1881年俄国的戈尔洛夫中将设计了6种马刀装备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骑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名将巴顿,还有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都为军队设计过马刀。在中国的隋唐,出现了无环首短柄马刀,柄部设有护手,尾部没有圆环,而且经过多次淬火后,刀刃锋利程度和韧性都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握刀的虎口处有了圆形的护手环,二人对战时可以防止敌方马刀下移砍到手腕;元朝时期,蒙古骑兵横扫世界,他们不但骑术精湛,而且刀术更加厉害。经过几次西征,蒙古马刀融合了西方的设计后,也实现了大发展,这种设计,一直延用到了近代,也影响了世界。
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直至60年代中期,我军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十二年式骑兵马刀,65式骑兵军刀是我军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马刀。
历史沿革
汉代
骑兵大规模兴起并独立成军始于西汉百炼钢技术用于造刀,铁制的环首刀被使用,更适用于马上厮杀的环首长刀更是大量使用,马刀一般较轻,锋利无比,身狭,略带弯曲,刀把也长,可两手同时握把,威力较大,河南南阳市出土中东汉画像石《执刀武士》中的武士右手所执刀为一刀身弯曲狭长,刀锋尖锐,类似于后世马刀的环首长刀。
汉代的环首刀,一面有刃,另一面为厚实的刀脊,环首刀的刀柄上有一个金属环,这样的设计既能起到平衡配重的稳定作用,也可以挂以饰物和刀穗,这样的设计更适于骑兵冲击时斩劈。也正是靠着这种设计,骑兵马刀取代了汉代的长剑。许多书籍资料都提到过环首刀匈奴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促成了匈奴分裂西迁。
南北朝
南北朝时,冶炼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用生铁熟铁合炼而成的横法钢、灌钢等;用这些钢制造的刀,锋利非凡,使骑兵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刀的环首已经基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刀条和刀柄分开,最后组装。其特点是刀身直,柄短,刀柄末端没有圆环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人们掌握了炼钢技术,骑兵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铁刀便变成了钢刀,出现了无环首短柄马刀,柄部设有护手,尾部没有圆环,而且经过多次淬火后,刀刃锋利程度和韧性都得以提高。但是,为了便于马上对垒时保护自己,这种刀变成了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握刀的虎口处有了圆形的护手环,二人对战时可以防止敌方马刀下移砍到手腕。许多出土的唐三彩骑兵俑便是这个设计,但这一阶段的马刀都是铁刀。
五代十国
隋唐以后刀的制造,以灌钢法代替百炼法,即先把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再增加熟铁的含碳量成钢,然后分别用牲畜的尿和脂肪火。牲畜尿中含有盐分,淬火时比水冷却快,淬火后的钢质坚硬;用牲畜脂肪淬火时冷却慢,因而钢质柔韧。经过这两种淬火处理后的刀,可“斩甲过三十扎”,刀刃锋利程度和韧性都得以提高。
北宋
宋时期的刀,形状有了改进,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刀头,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些扁圆形的大环和鸟兽饰物。北宋《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称,手刀是军中常用的武器,“旁刃,柄短如剑”,也就是单侧有刃的短柄刀,其状与前代刀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刀身加宽,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二是刀尖成上斜型,《武经总要》称其为“前锐后斜”。后来为了适应步兵战斗的需要对手刀进行了改制。发明了长柄铁刀,长柄上装有刀身的兵器,称为“斩马剑”的兵器,这种兵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当时为有效抗击来自西部和北方的装甲骑兵,宋神宗在公元1072年推广使用新形斩马刀,来对付北方敌军的铁骑。
元朝
元朝时期,蒙古骑兵横扫世界,他们不但骑术精湛,而且刀术更加厉害。经过几次西征,骑兵所用之刀已是弯曲形,一改中国自汉唐以来刀身平直,的传统、弯刀质心远离刀柄,极大地增加了刀的杀伤力量力和杀伤范围;蒙古马刀融合了西方的设计后,也实现了大发展,最大的变化要属马刀由直身变成了弯身,更利于实战。而这种设计,一直延用到了近代,也影响了世界。
明朝
明军中的刀式样繁多,除了承袭宋制之外,其中有部分是引进和仿制倭刀。汉刀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进行了改良,因此制作精良的日本刀被大量输入中国明代。腰刀是当时部队刀器的主要种类;明代名将戚继光在《军器解》指出:“腰刀造法,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侧,将刃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人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
清末
清末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北洋六镇”中有马队,马队装备西洋式马刀,操法强调:“马兵器械,以刀辅枪。刀便近刺,枪便远击。”;清末新军马刀攻防招式简单实用,一改传统刀术套路的虚华。
近代
到了近代,除了火器之外,马刀依然是骑兵的基本武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骑兵作为“奇兵”实现了发展,马刀也实现了大发展,成为战场上重要的武器。一些优秀将领还亲自设计马刀,如1881年俄罗斯的戈尔洛夫中将设计了6种马刀装备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骑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名将巴顿,还有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都为军队设计过马刀。
解放后
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直至60年代中期,我军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这种军刀长102cm,轻捷、锐利,在部队平叛和剿匪作战中,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骑兵则使用苏联制造的1927年式骑兵军刀,其形为高加索式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1891—30年式7.62mm步枪枪刺。
1965年,值中国成建制骑兵师、团将撤裁之际,中国生产并装备了65式骑兵军刀,该刀是在借鉴缴获侵华日军32式骑兵刀的基础上,于1965年设计定型的,是解放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主要配发骑兵部队(新疆、甘肃、内蒙古),也有部分兵种的部队在阅兵时作为仪仗队的佩刀使用。
相关文化
中央红军第一支骑兵
中央红军的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创立于1935年10月,1935年10月4日,陕甘支队(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将中央红军主力改编为陕甘支队)翻越六盘山主峰后,遭遇了驻扎在六盘山下青石嘴村的东北军骑兵第七师十九团,东北军骑兵第七师兵力四千三百多人,师长是两个月前刚在河南就任的中将门炳岳。天刚黑下来,中国工农红军的攻击突然开始了,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缴获了部分物资:十多辆马车上装满了簇新的子弹、军装和布匹,这是西北“剿总”送来的。还有两个骑兵连的上百匹战马,这使红军不但有了足够的马匹驮物资,而且各级指挥员和伤员们夜间行军都有了坐骑。毛泽东建议就此成立红军的骑兵部队,工作人员连夜动员俘虏中的马夫、马掌兵和兽医等“技术人员”参加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就在青石嘴诞生了,骑兵连第一任连长是开国上将梁兴初。
相关战役
津浦路西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与由汤恩伯节制的青海马步芳部骑8师激战于津浦路西,新四军第4师5000多名官兵死于马刀之下。特别是进入白刃格斗阶段,马上的敌人占有较大优势,利用马刀进行劈刺,数十米内都是骑兵的攻击范围。而新四军步兵,腾挪不过两三步,出枪不过四五米。这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最大一次失利。
保卫夏收
1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对在沙山集抢粮的日军,骑兵一、三大队奉命到泗县东北地区打击来抢粮食的敌人,骑兵们迅速把敌人压到开阔地带,然后两个大队南北夹击,拼力冲杀,最后300多伪军全部被歼。
一耻前雪
1944年10月20日,在永城市和安徽涡阳交界处,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与敌骑8师再次展开白刃拼杀。新四军骑兵马刀比敌骑8师环柄宽刃马刀长一寸,而且刀身细约一指宽,因而轻捷灵便。该场战役结束后,新四军骑兵大胜骑8师。
文物收藏
马刀不仅是马上的战斗利器,还由于其造型独特美观,许多著名马刀都成了收藏品。现在,随着弓刀数量的减少,古老的马刀也越来越珍贵。
贵州省军博馆
1935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时,有一个伤病员无法随部队一起行军,就将他留在当地老乡家养伤,马刀是他的防身武器,刀全长67厘米,刀刃长46厘米。后来这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被当地地主杀害,这把刀被地主夺走,解放后取回,军博建馆初期,昆明军区搜集并移交给军博收藏。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1935年9月16日发生在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的腊子口战役中,红军在腊子乡朱立沟留下一把马刀,被当地村民闹秀所收藏。
参考来源于: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参考资料
..2023-10-26
..2023-10-26
一个特殊兵种的辉煌史.半月谈.2023-10-21
红军使用过的马刀.腊子口战役纪念馆.2023-10-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汉代
南北朝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末
近代
解放后
相关文化
中央红军第一支骑兵
相关战役
津浦路西
保卫夏收
一耻前雪
文物收藏
贵州省军博馆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