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光饼
福建三明市梅仙镇的传统小吃
肉光饼(梅仙肉光饼),光饼(柴头饼),属炉烤烙面食,福建省的四大光饼之一,是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悠久的历史。
新出炉,光饼面脆 外观油香,其风味独特,脆香飘远,让人饥谗偿鲜。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光饼有(光饼,肉光饼,红光饼,芝麻光饼)。
来历故事
南宋末年,因长年兵荒马乱造成了很多地方民风恶化。吕洞宾知道后,想要制止这一现象。于是,他化作一个做饼师傅,来到梅仙的闹市区做起了烤饼生意。对前来买饼的人,吕洞宾都要问:“你这饼买回去是给谁得吃呀?”听到的回答,没有一个人说是“给父母老人吃的”。
有一天傍晚,一个年轻汉子急冲冲走进店来,开口问:“师傅,还有饼卖吗?”“已经卖完了”吕洞宾答道。“一个都没有啦?”“没有了。”顿时,那年轻人的脸上布满了愁云。吕洞宾见状忙问:“你为什么一定要买这饼吃呀?”那人答道:“我的老母亲已经六十多岁,因为瘫痪在床快一年了,听说镇里有家刚开的饼店做的饼非常好吃,叫我买几个让她尝尝。这不,我赶了三四十里的山路才赶到这里,不料还得空手而归,嗨!”“终于找到有孝心的人了”吕洞宾心中暗想,接着对年轻人说:“这样吧,我特意为你烤一炉。”说着,就动起手来。不到半个时辰,一块块油光发亮、香味扑鼻的饼出炉了。吕洞宾问那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呀?愿意跟我学做饼吗?”“哦,我姓萧,名叫阿光,”年轻人连忙应道,随即就跪在地上向吕洞宾磕了三个响头,拜了师。
后来,吕洞宾就把这家店取名为“阿光饼店”交给了萧阿光,自己则驾着一团祥云向天上飘然而去。从此,阿光饼店的名声越来越响,人们干脆把那饼叫做“光饼”,把有肉的光饼叫做“肉光饼”。
梅仙肉光饼久远的历史延续至今,在当地一直保留着农历四月初八吃光饼的习俗。光饼也成了在旧年代当地老百姓改善伙食的主要食品。据当地老人说,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梅仙时,不少老百姓自发把光饼送给部队作为干粮,令红军感谢不已。
做法
肉光饼将面粉和成面团,加碱水,揉匀。在面案上做成面团儿,拿一擀面杖按了按,将调好的精肉拌盐包在面团中,弄成包子状,再压成了饼的形状,又拿擀面杖尖头一端朝饼面戳了戳,光饼上留下了几个小眼。“这是为了让里头有空气,里头的肉到时不因受热而爆出。”而包子除此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添加用面杆擀成成圆形薄片,包成调好的猪肉芯,用面杆压成饼状,蘸上油,炉用炭火烤热,将肉光饼一块块贴在瓮壁上,光饼显得乖巧,紧紧吸附着瓮壁,壁上缀满一片雪白。此时,加火烘焙了。火从漏空的瓮底徐徐上蹿,火光照亮瓮腔,火苗肆无忌惮地舔着雪白的肉光饼,经过炭火烤,肉光饼害羞了,满脸易色,“啵啵”呐喊,合不拢嘴,留下坑坑洼洼。火苗蹿出瓮口,热浪裹挟着香味,一波又一波,扑面而来。如此反复,烤至微黄色,光饼就可食用了。拿下光饼,光饼小巧玲珑,表面凹凸有致,色泽金黄,五指合拢正好紧一个。
趁着余温未尽来一个,一声脆响,细细咀嚼,或硬或软,外硬而酥,内软而嫩,有烤肉的香,有烤面的香,有葱花的香,还有恰到好处的咸。这味,充满口腔,谈吐之间,竟是肉光饼独特的香味。吃肉光饼最能锻炼一个人的耐性了,来不得狼吞虎咽,“光饼香,但火气大,好吃,但不能多吃。”
光饼也是幼儿磨牙很好的食物,6-8个幼儿刚长牙的幼儿,父母将烧好的光饼再次的煮熟一下,这时光饼嫩软,不容易软散,不上火,这时给孩子磨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来历故事
做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