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镇
福建省尤溪县辖镇
梅仙镇位于尤溪县东北部,总面积239.45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镇政府驻地在梅仙村坂头街4号。梅仙镇东与西滨镇接壤,南与西城镇毗连,西与沙县郑湖乡为邻,北与联合镇相连。距离尤溪县城15千米。梅仙镇历史悠久,宋代时属常平乡进溪里和兴文乡安福里。1990年8月16日,由梅仙乡改为梅仙镇。截至2019年末,梅仙镇户籍人口为34928人。梅仙镇经济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末,有工业企业146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历史沿革
1959年建梅仙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辖23个村、281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梅仙村。1990年改镇。1997年,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梅仙、丈漈、丁地、云林、乾美、下保、龙云、玉石、双峰、源湖、谢坑、蕉坑、冲头、冲坪、小蕉、科第、经通、坪寨、南洋、梅营、汶潭、半山、通演23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梅仙镇地处尤溪县东北部。全镇土地总面积242.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42公顷,耕地面积23299亩,林地面积246183亩。地跨县境中部和西北部,位于北纬26°10′~26°23′、东经118°08′~118°19′之间。面积246平方公里。
气候
梅仙镇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峦延绵起伏,小山谷和小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在90-76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00-1800米,日照市1864.6小时,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246183亩,基中孟宗竹35664亩,森林覆盖率77.9%。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大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西瓜、茶叶、脐橙等,土特产有绿笋干、脐橙等,梅仙镇的水果主要有梨、柑橘属、柚奈、草莓等,其中省优甜乐牌脐橙种植面积1580多亩,年产量1170吨,是省内外闻名的“脐橙之镇”。
行政区划
辖2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59个自然村,总人口33648人。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未期以后,梅仙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5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现已成为全县最富庶的乡镇,百姓的生活日益宽裕,实现几个全县之最,即家庭小轿车、名车全县最多,百姓银行存款全县最多,百姓用电量最多,各项税款缴纳全县最多。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08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688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59万元,镇财政总收入756.4万元,税收收入1.7673亿元,村财收入13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6元。
梅仙镇的工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民营企业104家,规模以上企业18家,主要有水泥、石粉、选矿、冶炼、建材、化工等主导产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到此投资兴业,2004年以来,相继引进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诚明金属冶炼有限公司、投资1亿港元的华港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华能硅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市县重点建设项目,为梅仙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化
人文历史
梅仙乡成立于1984年,1990年撤乡建镇。历史上人才辈出,有能工巧匠、名医、仁官等。
历史上有名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就是出生在尤溪县、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梅仙镇、梅仙村本美的萧文钲官居七品,乾隆丁酉科<42年>拔贡第一名,也是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御赐为60名仁官之一,后任湖北省鹤峰州州判、归州州判。倡导、组建梅仙镇的民间管弦乐曲及乐队。萧文钜乾隆甲午科<39>年优贡,入京考取镶白旗教习,后任浙江省乌程县主薄;嘉兴县右堂;俸满保题候升,代理武康县事。梅营村余祖训曾任雍正帝的国师;罗春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杰出代表,曾任中共中央修补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妇联主席等职务。
建筑景观
梅仙镇历史悠久,古名为九都,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九都文物古迹众多,目前镇内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坪寨大腹厝、汶潭寨、梅营的大帽洞,董山永和寺、梅仙夫人宫、梅营活泉堂、中国工农红军标语群等。此外避暑胜地倒排岩,山上岩石嵯峨,间有惟妙惟肖的石柱、石床、石鼓、石钟、石井、石将军等奇景。
交通
梅仙镇交通便捷,距县城仅15公里,北通南平市73公里,下到福州市175公里,西距三明市110公里,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互通口8公里。
社会
基础设施
全镇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尤溪河、南洋溪、丈际溪、双丰溪、源湖溪等5条,全镇共有12座水电站(沈龙、九都、双丰、丈际、丁地、丁坑头、双蕉、龙云、云林县、黄茶、龙口、源湖),总装机容量达11715KW,年发电量达到4500万度。全镇24个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人饮工程日趋完善,95%的村都饮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集镇自来水厂日供水可达5000吨,满足居民和企业用水。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镇24个村(居)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以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日益优越的投资环境。
文化事业也日趋进步,全镇现有文化活动中心6个,内有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乒乓球厅等设施,是群众文化娱乐的中心场所,有业余剧团4个,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写作、戏曲、花灯会等。医疗卫生设施完善,镇卫生院2002年新建了一座综合门诊楼;教育基础设施配套,镇内建有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8所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气候
行政区划
经济
文化
人文历史
建筑景观
交通
社会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