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公办农业类学校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市,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自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定权,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77人,其中教授312人、副教授46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57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83人。 
人才培养
经过几代东农人的建设,我校现有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多学科学位点体系基本形成。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黑龙江省人事厅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18个,30个校级重点学科。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层次,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与保障。
通过“211工程”重点建设,我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较好的实验条件,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既注重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又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先后培养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蒋恩臣、主持亿元大项目的首钢总工程师董承茂、世界首例“克隆猴”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孟励。“长江学者”获得者向文胜、“全国跨世纪奖学金”获得者李星海、获得世界转基因大奖的年轻科学家周琪等一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我校招收硕士生1148名、博士生152名。目前,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3805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生703人(含博士留学生27人)、全日制硕士生3102人(含硕士留学生35人)。同时,我们积极申请专业硕士学位,拥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会计硕士、法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资格。在读非全日制硕士生1551人、非全日制博士生37人。
2014年4月,我校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将进一步在基础条件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队伍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并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文化传统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博士生导师199人,硕士生导师334人。
目录
概述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文化传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