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班小姐》(Mademoiselle de Maupin)是
法国作家戈蒂耶在183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此篇小说序言被公认为唯美主义宣言。他提出“文学可以无视社会道德”的主张,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问题,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艺术家任务在于表现形式美,塑造了一位性格叛逆、特立独行、女扮男装、风流倜傥、剑术精湛、勇于冒险的年轻女性形象。泰奥菲尔·戈蒂耶,法国唯美主义先驱人物。
内容梗概
主人公莫班小姐出身富贵人家,父母相继去世。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她仍然对男人一无所知。她隐约感到男人在女人面前和在男人之间表现得不一样,她想在真正了解男人之后再把自己的心奉献。于是,她穿上男装开始游历,以男人的身份观察男人,以两种眼光、两个自我去看待世上的男人和女人,――为了找到理想中的男子。途中她遇到了罗赛特和诗人达尔贝特,一次独特的感情经历,莫班小姐收获了一份独特的感情体验,更收获了一份独特的发现,同时她本人也代表了女性中一种独特的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对待情感的行为方式。
影响与成就
小说《莫班小姐》发表于1835年,而后一再重版,文论研究层出不穷,公认其序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理论的最早文献。戈蒂耶在这篇文章里寻觅美的途径,追求艺术的永恒。正如
弗里德里希·尼采一部著作的题目所喻示的,“美超乎于善恶之上”,呈现为艺术最高的理想境界、诗歌的乌托邦。
《莫班小姐》不仅对种种扼杀艺术个性的政治、宗教或道德说教提出了强烈抗议,还鲜明地表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这一思想,戈蒂耶在他的诗集《阿尔贝杜斯》(1832)的序言中已经有所表露,《莫班小姐》的长篇序文则进一步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当然,“为艺术而艺术”并非戈蒂耶的发明:古
希腊罗马文化早已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纯艺术”的追求,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刻家
毕达哥拉斯曾称“美即形式”;十八世纪,
伊曼努尔·康德在《
判断力批判》中曾谈及“审美快感是惟一独立且不计利害的一种自由的快感”;莱辛和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也曾提出文学是“独立有机体”;这些都为十九世纪后期的唯美主义思潮奠定了思想基础。不过,将“为艺术而艺术”明确地作为文学纲领来阐释,理直气壮地要求艺术摆脱一切控制,维护艺术自身的独立和主导地位,戈蒂耶确系文坛第一人。
作品评析
《莫班小姐》序言开篇论述文学的美德与背德,提出美德诚可贵,应予遵守,但也未必成为不可逾越的雷池。况且,他的同时代文人一个个道貌岸然,却言不由衷。每日想一套,动笔写的则是另一套。在文艺评论上,一伙懦夫毫无创见,如同隐修教士在向俗教徒的妻子献殷勤,对方却无法还治其人之身。进而,作者阐明自己的美学观:“何谓功利,此词用在什么方面?窃谓有两种功利,其词义向来都是相对而言的。于一个人有效用,对另一个人则未必有益。您是修鞋匠,可我是诗人。对我来说,求实在于两句诗押韵,因而韵书对我大有用处。您修一双旧靴子,完全不需要韵书。对我而言,写一首颂歌,根本用不上皮刀。您会由此反驳,说修鞋匠高于诗人,大众可以不要后者。不才无意贬低杰出的修鞋业,愿将之与君主立宪派媲美,予以尊敬。但敝人承认,自己宁肯穿破皮鞋,也不能让自己的诗句不叶韵,而甘愿以诗代靴。吾几乎深居简出。凭头脑行走比用双脚更灵巧,故很少用鞋,不像那些有德行的共和派人士,为谋求一个职位,得穿靴奔走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为本深知,比起教堂来,有些人更倾向于去磨坊。他们相信面包能饱肚子,比精神食粮实在。对这些人嘛,在下无话可说。他们不愧为经济学家,在今朝和来世都一样横行在我们生活的尘世……人们都说每天有25个苏就能活下去。然而,竭力不死并不等于生活。简直看不出一座从实用角度筑造的城邦会比
拉雪兹神父公墓更为宜居。没有什么美的因素是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取消鲜花,世界在物质上并不遭受什么损失,可谁愿不再有鲜花呢?我倒是宁肯放弃马铃薯,而要玫瑰花,相信世上只有
功利主义者才会拔除
郁金香花坛,换种上白菜。”
戈蒂埃这番通俗的表白,说明他唾弃纯物质主义,不赞成由功利心机来支配人类生活,企盼诗意栖居。谈到社会进步,他援引傅立叶的“法朗吉”预言,说倘若有朝一日蒙马特尔火山爆发将
巴黎掩埋,那将只剩下艺术能追述昔日的辉煌。他确信,文论应该能够展望前景,而最美丽的书是尚未面世的作品。他不满自己眼下的光景,哀叹浪漫蜕化为淫荡,剧院变成勾栏。总之,他觉得有必要在艺术殿堂前边立一警示:“禁止在此堆放垃圾!”在序言的最后,戈蒂埃祈愿自己所讲女歌唱家玛德莱娜·德·莫班小姐的情事能够像小说《激忿的罗兰》中那位美女勃拉达芒特一样不遭人弃,而会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拥有众多读者。
依据小说《莫班小姐》序言里的观点,戈蒂埃凝思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19世纪后半叶
法国最具影响的艺术评论家之一。巴黎古斯塔夫·莫罗国家博物馆举办题为“泰奥菲尔·戈蒂埃的历程”展览,出版戈氏评画集《稀奇·非凡·怪异》,显示了戈氏的美学实践。从该展览会上看,戈蒂埃早在1852年
巴黎绘画沙龙里就发现了
古斯塔夫·莫罗的才华,称赞他的作品《俄狄浦斯》为“
希腊的哈姆莱特”。继之,他为莫罗的《美狄亚与伊阿宋》《朱庇特与欧罗巴》《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与斯芬克司》等画幅特写评论,将莫罗比为
意大利15世纪大画家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认为他继承了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画风,终成法国象征主义画派代表。显然,戈蒂埃看中莫罗,正是因为后者的绘画生涯体现了他“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
实际上,戈蒂埃的女儿朱迪特就是在父亲“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熏陶下成长为法国艺术殿堂才女的。她与
维克多·雨果、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纳尔华、
夏尔·波德莱尔、福楼拜、
亚历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和
龚古尔兄弟过从甚密,尤其博得音乐家瓦格纳的热烈爱慕,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这位
巴黎沙龙才女除自己著有小说《帝龙》、跟彼埃尔·洛蒂合写剧本外,对法国文学的突出贡献是往法兰西文坛引进了中国和
日本的
东方文化。她将中国古典诗歌译成法文,结集为《玉书》在巴黎出版,以译文优雅获得
法国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朱迪特是在父亲安排下,自幼跟一位中国秀才丁顿龄专心学习汉语的。丁氏参加过
太平军,南京失陷后流亡到巴黎,原来聘他来法国编词典的主持人突然去世,他在火车站没有着落,此时恰遇戈蒂埃。法国大诗人将他收留到家里,教自己小女儿朱迪特中文多年;丁顿龄死后与戈蒂埃一家合葬。而今再追溯这段轶事,堪称中法两国民间交谊的奇闻。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作者简介
泰奥菲尔·戈蒂耶是
法国唯美主义先驱,“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1835年发表小说《莫班小姐》,此篇小说 序言被公认为唯美主义宣言。他提出“文学可以无视社会道德”的主张,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问题,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艺术家任务在于表现形式美。1840年发表诗集《
西班牙》,力图用诗来表达造型艺术。代表作《珐琅和雕玉》是他美学观点的具体实践。被奉为艺术的典范。戈蒂耶还撰写小说、游记、戏剧、随笔、回忆录及大量评论。小说还有《木乃伊传奇》、《弗拉格斯上尉》和短篇小说集《青年法兰西》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