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为湖南三师),由1904年冬创办的“南路师范学堂”发展而来,校址设在合江套对岸之晒金坪,位于湘、耒、蒸三水汇合之处,前临湘江,后依八甲岭,曾被誉为“湘南最高学府”。
辛亥革命后,在1912年1月,“南路师范学堂”改名为“湖南公立第三师范学校”。1914年又改“公立”为“省立”,校址不变。1927年“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对全省中等以上学校进行“清校”,湖南三师被迫停办一年。1928年春复学,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1934年又改为“衡阳中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三师成为一所流亡学校,反复迁徙。1938年,日机轰炸
衡阳市,学校迁到
耒阳市,次年又迁入
常宁市。1941年2月,省政府命令省立中学(含师范)随战区设立,衡阳属
湖南省第二
专区,衡阳中学的师范科遂改为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44年秋,常宁沦陷,二师被迫迁入
宁远县。1945年春,迁入
蓝山县,与当时的省立第三师范(随专区设在
郴州市)、省立第十一师范合办,称湘南联合师范。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二师从联合师范中分开,再次迁入耒阳。1950年1月,学校从耒阳迁回衡阳,暂借原三中校舍开办。1951年在黄茶岭建立新校址,1953年,改名衡阳师范。1962年,省人民政府恢复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校名。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为中国
民主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有“湘南革命摇篮”之美称。2001年,经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湖南三师并入
衡阳师范学院。
学院介绍
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简称湖南三师)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名老学校,曾誉为“湘南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早年多次亲临三师指导革命活动,并于1922在这里建立了湖南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湖南三师党支部。嗣后,湖南三师为中国民主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故学校有“湘南革命摇篮”之美称.。
解放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有的成为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
学校占地171亩,
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艺术楼、琴房、图书科技楼、大礼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植物园等。设有语音室、实验室、电脑室、音乐欣赏室、电视演播室、微格教学室、多功能排练厅等。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并有附属小学一所,教学实践基地十余所。学校现已开设的专业有:小教大专、普师、音乐、美术、
计算机、英语、体育。1990年我校被批准为
衡阳市中师自考指导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和
华中师范大学先后在我校设有本科函授站,我校还是
湖南师范大学专(本)科自考的助学点。办学条件在世现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向现代化发展。
“继承创通、务实创新、严谨治校、为人师表”是三师的优良校风。建校百余年以来,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先后在全省中师会考、学科评估、艺术节和美术展览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国家教委和省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历史沿革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2001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并入衡阳师范学院。
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