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庙
位于广东省电白区电城镇的庙宇
冼夫人娘娘庙,又名娘娘庙,位于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委会山兜小学旁。始建于隋朝,唐朝时期,因冼夫人玄孙获“矫诬”罪而遭到破坏,宋末元初,当地黄、蔡两姓村民重建该庙,清、民国、解放后都有维修,最近一次维修是2004年,现存建筑形制、结构保留清制。坐西向东,广三路,深三进,中间面阔三间。总面阔22.4米,总进深29.2米。硬山顶,龙船脊,抬梁式梁架结构。头门嵌花岗石石门夹和一对抱鼓石,二进为拜亭,天井两侧廊庑为三开间,墙体从地面至1米高处是用不规则的石块垒砌,以上是青砖叠砌。特别是庙宇的外墙墙体为隋唐、宋、明、清时代砖石,有“一墙含五代十国”的美誉。该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冼夫人的宝贵资料。2002年8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冼夫人庙是为了纪念公元六世纪岭南傣族俚族女首领冼太夫人而建设的。冼夫人是古高凉郡郡(今茂名市地区)人,与汉族的朝廷命官高凉知府冯宝联婚。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顺应历史潮流,多次平定叛乱,为促进岭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成为我国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辉典范。历朝皇帝赏赐她的封号就有十几个之多,如“谯国夫人”等。
周总理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庙是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座向与墓向相同。面积为730平方米。据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二《祀典》载:“城北长乐街西巷中又有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可知该庙亦称山兜娘娘庙,其始建年代当在万历之前。庙内墙上保存清代碑刻五块,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捐款碑,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黄姓捐款碑二块,道光十八年蔡族建首座碑一块,清代官员所题诗碑刻一块。此外还保留唐宋年间的石香炉。
拥护统一
南梁末年发生侯景之乱,各地豪绅乘机扩大势力,割据一方。梁大宝元年(550),冼夫人支持陈霸先起兵讨伐,平定了侯景之乱。南陈建立之初,政局不稳,号令难行。陈朝政权时时受到以欧阳纥为首的割据势力的威胁,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陈朝扑灭了这股割据岭南地区的豪强势力。由于她协助破敌有功,陈朝册封她为中郎将,石龙(郡)太夫人,并以刺史之仪礼遇之。在封建社会破格册封一个妇女仪同刺史,是极为罕见的。
隋开皇九年(589),杨坚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市,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立庙纪念
庙宇众多
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市化州市电白区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
参考资料
电白县文物保护之娘娘庙.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2023-11-07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2024-03-25
目录
概述
拥护统一
立庙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