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狂想曲
2008年徐坤创作的长篇小说
《八月狂想曲》是徐坤创作的长篇小说,2008年首次出版。
该作品以一座虚构的奥运会协办城市为背景,讲述了奥运筹办过程中围绕场馆建设发生的故事。该小说以奥运场馆的建设为主要线索构架故事,塑造了一代年轻的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的形象。
2011年,《八月狂想曲》获得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
作品简介
故事发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祖国北方地级市淞州在历经曲折后,最终有幸获得协办城市的资格。这件事情给城市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纷纭复杂的矛盾。漩涡的中心人物是奥运会协办总指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旷乃兴。他考虑是借奥运场馆选址之机拆迁改造南城棚户区、解决民生问题,还是以政绩形象工程为主,把原来城中心繁华地段的体育场的老场馆升级改造。最终,借养协办奥运的商机,淞州市的新奥体中心兴建、会展中心打造、棚户区拆迁改选“三大战役”轰轰烈烈地打响了。这是一个“一石三鸟”的宏大计划,利国利民利奥运。淞州这么大的三个项目,势必牵涉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压力、矛盾、掣肘、拆台、诬陷也随之而来。一把手、书记白宏臣,基木上是支持旷乃兴的。副书记、市长程之介对他却耿耿于怀。程之介在木地土生土长、根基厚、裙带网络宽,利益枝枝蔓蔓。每动一下,都会跟他有关。他伺候走了几届书记,眼见来日不多。希望白宏臣走后,自己能接班升一格。但是年轻有为的常务副市长旷乃兴无疑成为他现实中的障碍。设计奥运会体育场不光有丰厚的物质同报,关键是正如招标书上写的,能成就一座优秀的奥运场馆。
创作背景
《八月狂想曲》是徐坤历时四年,在采访奥运官员与奥运工程建设者们备战奥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
据徐坤自述,写这部书,最先是作为单位任务下达的。北京作协作为2008奥运会举办地的作家协会组织,早在2003年底,就开始着手准备和筹划奥运的宣传工作,并指派了在职的两位专业作家曾哲和她来承担奥运写作的任务,曾哲写报告文学,她写长篇小说。在当时在编的不到十名在职作家中,我俩尚属年轻,体力上稍占优势,奥运会写作是一项需要大量外出采访的活动,从2004年至2008年,它将是持续差不多接近四年的工程,工期长,任务量大,派老同志怕坚持不下来。她四年里受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费了很大劲、克服了采访和写作中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才写出了《八月狂想曲》。
角色介绍
旷乃兴
2008奥协办总指挥、市委常委、年轻的常务副市长,时年37岁,从省财政厅副厅长位置上外派来凇洲。旷乃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保送回家乡的北方大学经济学院读研,毕业后分配至省财政厅,又拿到在职博士学位。通过干部公选破格提拔,一步几个台阶迅速到副厅位置。据说下到凇洲,也是为历练,增加资历。却不想,他在凇洲的这几年,却挡了50出头的市长程之介的道。
黎曙光
时年35岁,大学时与旷乃兴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扬州人。毕业后为了爱情,追随自己的恋人、北大女生邵宝娟分回她的老家新州省。邵宝娟分到省城祁阳电视台,成了台柱子。黎曙光分到省建筑研究院。十几年时光过后,两人都事业有成,女的是电视台名嘴,男的成为享誉全国的年轻建筑设计师。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八月狂想曲》是第一部以奥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热情歌颂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讴歌伟大的时代。全书共五十余万字,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以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构架故事,塑造了奥运工程建设者的丰满形象,准确而真实地反映了奥运建设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作品以表现青春中国的活力和尊严为主题,显示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独特深的见解。
艺术特色
《八月狂想曲》直面了当代中国社会常见的种种问题:官场腐败、婚外恋、中年危机等等,以小说的形式使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形象,在公众心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小说主人公之一的黎曙光实际上是对中国当代建筑师群像的整体概括,不论是“鸟巢”中方设计师的温文尔雅,还是书中主人公黎曙光的雄心壮志,都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鲜活例子。
小说《八月狂想曲》富有历史的深度与现代的质感,并具有史诗般的美感与激情。故事情节设置有七大板块,即风生水起、庙堂之高、雕梁画栋、江湖之远、横赋诗、上善若水、沧海碣石,这七个情节构成小说整体,具有浑然一体的效果,且自为一体独立成文,主线脉络清晰成为一个网状结构,而主线政界、商界、文化结、艺术界、思想界的集中交锋与矛盾冲突,这是一个当代中国社会的横切面,也是中国发展的交响曲,而贯穿这板块的是作家丰沛的激情与热情洋溢的语言。小说围绕凇州奥运会分会场主体工程的设计、投标、构建与完成等一系列活动,故事起伏涤荡,纵横开阖,扣人心弦,牵扯出来政治、权利、男女、经济、艺术、理念等等碰撞与交汇,充溢着人性深度的魅力与自我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时代的文明气息。
《八月狂想曲》是按照小说的规则来写的,并将激情流淌于语言之中。该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事件,运用了宏大历史叙事手法。从理论角度来说这是历史终结,从文学角度来说这是宏大叙事,但是这种宏大的历史叙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下属,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生长。对一个小说家来说,一部宏大叙事的作品无疑是对其艺术水平的一种考验。徐坤是以创作反讽类小说著称的,这次要从运动题材的角度来展现小说的文学性,这对于她来说无非是一次创作考验。徐坤将小说中如此多的人物、如此宏大的结构、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安排得井井有条,小处落墨、大处养眼,文章错落有致实属难得。从举手投足的人际关系到社会化的纵横驰骋,从男女微妙的情爱描写到官场的钱权争斗,从历史性政治事件到人物间的家长里短,徐坤写得酣畅淋漓,结构的协调及传承也非常清晰,收放自如的矛盾冲突和解决对策,体现出徐坤无与伦比的宏大叙事能力。
作品影响
获奖记录
作品评价
《八月狂想曲》以北京奥运会为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奥运本身,它以奥运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构架故事,塑造了以黎曙光为代表的一代年轻的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的崭新形象,作品既直面现实又高扬理想,背叛与误解,诱惑与沉迷,沉痛与无奈,欢笑与泪水,牺牲与奉献,共同营造了现实与浪漫相融合、真实与梦想相对接的雄浑意蕴。为新人造影,为奥运高歌,以充满青春生力和时代活力的气息,构成了以独特的方式对百年奥运梦想和国运昌盛的讴歌。——老舍文学奖评委会
小说主题积极昂扬,情节鲜活生动,人物鲜明立体,正如徐坤自己所言,她是要用文学的形式展现“青春中国”的魅力,完成“承接历史、朝向未来的一个题目”,努力“用一个人的力量,用笔、用键盘建起一座文字的鸟巢。”——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评语
在“青春中国”这个宏伟的中心性的现代意象之下,《八月狂想曲》满怀激情地发现和塑造“新人”,他们开朗自信,能够坦然地与世界相处,在他们身上融汇着丰沛的激情与健全的理性,他们是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并且决心创造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自觉的现代公民。——评论家李敬泽
作者简介
徐坤,女,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一级作家。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论著等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一个老外在中国》,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话剧剧本《青狐》(根据王蒙长篇小说改编)、话剧《性情男女》(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6年上演)。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俄、日语。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成就奖,多次获得《小说月报》大众评选“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评选的优秀小说奖。
参考资料
《八月狂想曲》(徐坤).中国作家网.2018-08-23
徐坤:用笔建起一座文字的鸟巢.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4-21
徐坤.中国作家网.2018-08-29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