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蠡
原湖北督军公署秘书
张仁蠡(1900~1951年),字范卿,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出生于武昌城。历任湖北有奖债券局会办、湖北督军公署秘书。
1939年4月20日,伪武汉特别市政府成立,张仁蠡出任市长,1940年主持重修长丰北垸,改称“小张公堤”。1941年3月5日,伪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在汉口两仪街东亚花园举行成立大会,张仁蠡任理事长。鼓吹中日文化同一渊源。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捕入狱,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被判死刑,在北京处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仁蠡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私立民国大学任教。
政治生涯
1939年4月20日,在日本驻汉陆海外三机关的策划下,伪武汉特别市政府成立,张仁蠡出任市长,在伪汉口特别市成立两周年纪念日发表的《当前建国三个必要的问题》中,公开承认粮食一天比一天的紧张,物价猛涨,张仁蠡要求人民勒紧裤带,为日本的“圣战”作最大的牺牲。张仁蠡将武汉时钟按日本东京时拨快1小时;在市内遍设吸售所,贩卖鸦片。1940年主持重修长丰北垸,改称“小张公堤”。1940年3月,南京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张仁蠡在报刊上撰文,吹捧“持续至两年以上的惨痛的中日战争,自此得踏入趋向结束之第一步,而中国战后残局之收拾,和复兴工作之实现,亦将自此迅速开始,从此东亚史上‘转否为泰’之枢纽,当然是我们二年来因战祸而困苦颠连的多数同胞之所欢欣鼓舞的。”10月,张仁蠡赴日本参加东亚大都市联盟结成大会。
1941年3月5日,伪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在汉口两仪街东亚花园举行成立大会,张仁蠡任理事长。他在该会的刊物《两仪月刊》创刊时,引用《易经》中的“易生太极,是生两仪”,对刊名作了解释。鼓吹中日文化同一渊源,在当今世界首先应该联合日本,求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亲善提携外,还要力谋文化上的沟通,“创造进步的东方文化”。张仁蠡以市政府的名义,下令在武汉中等学校必须开始日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日本历史和日本情的教学,为日本奴化教育服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为配合日本的侵略战争,在沦陷区发动“新国民运动”。张仁蠡在《大楚报》发表《新国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宣称“这个新国民运动,就是中国为了参加大东亚战争的精神的准备,精神的总动员”,“我们要动员国民的精神,集中国民的力量,来参加大东亚战争。”1943年10月,伪汉口特别市改为省辖市,张仁蠡转任伪天津特别市市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45年2月辞职,回北平寓所当寓公。日本投降后被捕入狱。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被判死刑,在北京处决。
人物生活
1906年,张仁蠡父亲张之洞在写给其子张仁蠡一封家书,其内容则是训诫在日本留学的张仁蠡,要“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张之洞乃晚清名臣,是一位致力于强国救亡的爱国人物。
相关事件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修建后湖长堤。东起堤角、岱家山,西北经姑嫂树,至禁口接长丰垸,南经横堤,折抵硚口区至皇经堂止,全长17公里。后称“张公堤”,为汉口西面和北面防御江、湖泛滥的主要屏障。1915年,拟建的川汉铁路路基横贯长丰垸,将该垸分成南、北两垸。南垸堤由官方投资培修。北垸堤地处偏僻仍为民垸,荒于培修,堤身矮小单薄,1929年始由汉口市政府接管。1931年大水后,张公堤堤身普遍加高培厚,堤顶高程达到29.30米。日军占领武汉市期间,伪汉口市长张仁蠡主持改建北垸堤,重修禁口至舵落口长10.26公里堤段。即从杜湾至蔡家庙修筑新堤3787米,堤顶宽3米,堤顶高程28.5米,在杜湾与张公堤相接,并修建了马蹄形禁口排泄闸;将蔡家庙至舵落口一段6355米旧堤,按新堤断面标准培修加高。此堤俗称为“小张公堤”,成为张公堤组成部分,今张公堤全长23.77公里。
参考资料
武汉市志-人物志.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11-2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政治生涯
人物生活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