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达·墨索里尼(英文:Edda Mussolini,
意大利语:Edda Ciano,1910年9月1日~1995年4月9日),出生于意大利弗利,是意大利
法西斯主义独裁者
贝尼托·墨索里尼与
雷切尔·墨索里尼的长女,意大利政治家
加莱阿佐·齐亚诺的妻子。
埃达是20世纪30年代墨索里尼的亲密顾问,在意大利妇女权利匮乏的时代以独立而闻名。1930年,埃达与加莱亚佐·齐亚诺结婚。同年,埃达独自前往中国旅游,在
北平市得到时任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的热情接待。次年,埃达随被任命为
上海市领事馆总领事的丈夫加莱阿佐·齐亚诺前往上海。1933年埃达夫妇被召回
意大利。1944年1月,埃达的丈夫加莱亚佐·齐亚诺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崩溃之时被
贝尼托·墨索里尼的
特别行动队处决;随后,埃达逃往
瑞士并偷运出了丈夫
加莱阿佐·齐亚诺的战时日记。此后,埃达与父亲断绝关系并放弃了墨索里尼这个姓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达在
利帕里岛被短暂监禁一段时间,之后住在罗马。1995年4月9日,埃达·墨索里尼在
罗马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5岁。
埃达与丈夫齐亚诺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法布里佐·齐亚诺、雷蒙达·齐亚诺和马茲奧·齐亚诺。她著有《我的证词》一书。在她父亲在世的时候,英国媒体形容埃达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和
贝尼托·墨索里尼顶嘴的人”。
埃达·墨索里尼于1910年9月1日出生于
意大利弗利。当她刚学会走路时,她就被带到监狱探望父亲贝尼托·墨索里尼。18岁左右时,埃达首次与125名意大利海军联盟成员一起前往
印度和
斯里兰卡进行半官方旅行。
1930年,埃达·墨索里尼与加莱亚佐·齐亚诺结婚。同年,埃达独自前往中国旅游,在
北平市得到时任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
张学良的热情接待。1931年,埃达的丈夫
加莱阿佐·齐亚诺被任命为
上海市领事馆总领事,随后夫妇二人被派往上海。同年10月1日,埃达的儿子法布里佐·齐亚诺(Fabrizo Ciano)于上海出生。
1933年,埃达夫妇被召回
意大利,她的丈夫齐亚诺先后担任意大利国务次官、新闻宣传部长。1934年6月17日,埃达在伦敦北部的埃奇韦尔体育场主持了一场法西斯游行,当时她23岁。1936年6月,在埃达的第二个孩子雷蒙德出生后不久,埃达的丈夫齐亚诺成为意大利外交部长。
1939年7月24日,埃达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标题是“她身穿外交长裤”,并附有一篇文章《轴心国夫人》。1940年,
德国联邦国防军即将进入
巴黎,在意大利参战前的最后几个月里,埃达和丈夫之间的政治分歧变得更加明显。埃达是亲德派,公开崇拜
阿道夫·希特勒,而丈夫
加莱阿佐·齐亚诺不信任德国人。战争爆发后,埃达作为一名女性无法参加战斗,但她违背父亲的意愿,坚持在
阿尔巴尼亚和
苏联前线担任护士。
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
意大利不利,埃达的丈夫加莱亚佐·齐亚诺作为法西斯大委员会的一员投票反对独裁者
贝尼托·墨索里尼;这次投票导致对墨索里尼下达逮捕令,并最终导致其政权垮台。1944年1月,埃达的丈夫加莱亚佐·齐亚诺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崩溃之时被墨索里尼的
特别行动队处决;同月,埃达逃往
瑞士,她设法偷运出了丈夫
加莱阿佐·齐亚诺的战时日记。此后,埃达与父亲断绝关系,并放弃了墨索里尼这个姓氏。她当时表示:“我宁愿做
法西斯主义受害者的妻子,也不愿做领袖的女儿。”
1945年,埃达在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穿着一件鲜红色的裙子,在蒙泰的主要广场上散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达在
利帕里岛被短暂监禁一段时间,之后她居住在罗马。1975年,她打破了对战时事件的沉默,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我的证词》(My Testimony)。1995年4月9日,埃达·墨索里尼在
罗马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5岁,医生说,她的死因是肺和
肾衰竭导致的
心脏骤停。
埃达·墨索里尼生性活泼、机智、乐观,对传统习俗毫无尊重。她喜欢扑克和
施格兰金酒,到了
中原地区后,她喜欢上了麻将。在上海,她从海军军官的妻子那里学到了很多
美国俚语,随后她不加区分地使用“废话”,震惊了许多外交贵妇。她给第一个孩子法布里齐奥起了个绰号叫“小中国佬”。在中国北京的一次正式外交晚宴上,她穿着西装出席,而丈夫则穿着晚礼服,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她给丈夫起了个绰号叫“
公鸡”,显然是针对加莱亚佐的众多风流韵事。
埃达作为外交部长夫人,她变得潇洒、别致、聪明。有时她的头发是棕色的,有时是金色的。她化着浓重的时尚妆容(除了去看望父亲的时候)。她梳着圆形卷发,整个冬天,她都穿着
紫貂大衣。
埃达早年是
阿道夫·希特勒的忠实崇拜者,支持
意大利与
德国结盟参战。她曾对父亲称:“国家想要战争,中立是一种耻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回避公众视线,私下疗养自己的精神创伤,直到多年后才与母亲和解。埃达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与父亲和解。1992年,她公开出席了
贝尼托·墨索里尼的追悼会。
1930年,埃达独自前往中国旅游,在
北平市得到时任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
张学良的热情接待,在多次盛大的舞会上,号称“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学良风流倜傥,令埃达情有所属。可是张学良浑然不知,直到埃达即将告别时,她的女秘书才告诉张学良这些,并转达埃达的两句忠告:“戒掉烟瘾,积极抗日。”当张学良真的去戒毒时,主治的
美国大夫每天早晨都会接到埃达的电话,询问张学良的病情。1931年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加剧了
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对日作战的危机感,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少帅张学良在
蒋介石的授意下,于1933年赴
欧洲考察,他特地造访
意大利,为密切两国关系搭桥。在埃达的极力游说以及其他经济因素刺激,
贝尼托·墨索里尼满口应承
张学良关于支持
中原地区抗日的请求。
就在张学良逗留意大利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又派财政总长
孔祥熙以考察实业为名,前往欧洲,与意大利接洽军事援助。墨索里尼除安排代表团参观
意大利空军阵容、飞机制造厂外,还允诺将协助中国建立空军及购买飞机。于是,中国方面决定拨款500万元购买意大利飞机,另出资400万元在其指导下建立新
空军基地。同年,
意大利即向中国出售首批飞机,正式掀开了中意航空合作的序幕。
埃达·墨索里尼早年是
阿道夫·希特勒的忠实崇拜者,支持意大利与
德国结盟参战。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深受父亲的宠爱和保护,但当
贝尼托·墨索里尼拒绝干预,挽救她丈夫加莱亚佐·齐亚诺伯爵免于处决时,她与墨索里尼的关系从亲密转变为敌对和怨恨。(联合通讯社 评)
埃达·墨索里尼年轻时是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理想的“新女性”——她不仅仅是妻子和母亲,而且举止优雅、爱好运动,是贝尼托·墨索里尼侵略政策和他与纳粹结盟的积极和热情支持者。墨索里尼是她的父亲。多年后,在她父亲和丈夫去世后,她成为
法西斯主义政权垮台的悲剧象征。(《
独立报》沃尔夫冈·阿赫特纳 评)
埃达·墨索里尼体现了法西斯政权对新女性的理念:她不仅是一位妻子和母亲,而且还是一位优雅、热爱运动、有自信做自己决定的女性。(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当代历史教授玛丽娜·阿迪斯·萨巴 评)
埃达·墨索里尼是“一位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知道如何反抗自己的父亲,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英国历史学家丹尼斯·麦克·史密斯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