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慎先,(1897—1962),字德寿,号夏山楼主,著名书画鉴定专家、京剧票友。1897年(
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丁酉年)出生,北京人,久居
天津市,其祖父韩麟阁曾为清吏部官吏,其与
翁同龢曾孙翁之熹为姨表兄弟。
韩慎先幼时常随父游览于厂肆,当时尚蓄一小辫,故有人称韩小辫;因为他居长,所以人们官称为韩大爷。他博学多能,除对书画精通外,尚能识别瓷、铜、玉、砚等项。对诗文、书法也自有独到之处;在
京剧方面,嗓音极好,专攻老生,有余(叔岩)派韵味;自己又会拉胡琴,晚年
天津市名票多拜于门下。他在京津影响很大,如果谁说是夏山楼主的学生,走到哪都能吃得开。
曾自开古玩店,后与
陈彦衡学戏,对谭派唱腔颇有研究并讲究字韵。曾于高亭
唱片公司灌有唱片,颇有影响。其拿手戏为“三子”,即《法场换子》、《
桑园寄子》、《
辕门斩子》。
余叔岩曾从其学《
南阳关》唱腔,并传韩《
战太平》唱腔,互相传授。
苏庚春与韩老结识,先是由鉴定书画,后来则是兼学唱戏。苏庚春在其书画鉴定札记《犁春居书画琐谈》中载,韩慎先作苏先生的琴师,他说苏嗓子好,有“云遮月”之味,一定要比鉴定字画更红,叫苏学唱戏。可是苏庚春常常向他把所学会的戏唱过后,他总说,全对,也全不对,假如要教苏,比教不会唱的更难。因为这时苏先生已经唱的有自己的一套了,改起来较难。苏先生便“知难而退”了,还是转搞他的字画鉴定本行。学习鉴定字画,韩老师告诉苏先生说,第一要有好记忆力,如没有好的记忆力,那一定学不会,这是个根本,沾事则忘,那就学不了鉴定;第二要熟悉历史和历代有名的书画家;第三要真假好坏都得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一天,苏先生去韩老师家,见房中挂着幅
郑板桥的墨竹,便向他讨教。韩老师说,郑板桥是用画法写书,书体叫“乱石铺街”,字体中有的笔画像竹枝和兰叶;画竹的特点是竹叶比竹枝要宽,每一幅单看是“个”字,整看也是“个”字;画石头不点苔。他的署名“”字,从“火”字多数是真,从“又”字多数是伪。韩老师说,一天就让学这么多,以后要学,每学一“招”要付10元,“钱我不要,凑多了咱们拿这钱去吃饭,这样你会印象深,能记住。”
苏庚春原住东琉璃厂旁的小胡同,每个月有时去
天津市两次或一次,每次去了都会学个一两“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