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新,实验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及肿瘤病因学家,他也是我国实验
肿瘤学奠基人之一。为食管癌的防治做出重要的贡献。
人物简介
李铭新(1915.10.15-)
福建省福州市俊伟乡人。实验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及肿瘤病因学家,我国实验肿瘤学奠基人之一。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1986年转为正式党员。1938年夏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毕业;1940年
南加州大学动物界系研究生;1945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45年
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1947年北京大学副教授;194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
病理学教授;1970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室主任。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常委、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
动物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顾问及病因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学顾问、美国实验生物学与医学会北京分会主任、卫生部科学委员会肿瘤学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科学奖金评委会顾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生平经历与个人成就
出生于
福建省福州市俊伟乡一个世代贫苦的佃农家庭。幼年时入附近的幼儿园和初级小学学习,以后转读私塾两年,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继升市区格致中学附属高级小学。由于已经读过两年私塾,他的作文常被老师拿去展览。高小毕业后升入私立三民中学。参加了童子军,被选为中队长。1933年
高中三年级时,校长病逝,教师队伍有所动摇,他随着一部分同学转读三山中学。1934年中学毕业,考入
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系主任
郑作新教授是著名的鸟类学专家,学问渊博,深得学生们的欢迎和尊敬。大学三年级时,因抗战紧张,他随学校内迁到闽北
邵武市,专修鸟类生态学。1938 年夏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二年,业余仍继续学习鸟类生态学,写出论文两篇。当时希望有机会出国深造,恰好他的亲戚郑仲孚先生正在
南加州大学植物学系工作,1940年介绍他到该校
动物界系当半工半读的研究生。他勤奋学习,刻苦攻读鱼类生殖生理学。当时在该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屈指可数,而那些
美国学生则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为了要给中国人争气,一心想学个样子给他们看,在半工半读的条件下,争取获得免费奖学金,不得不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研究院攻读实验生物学期间,由于成绩突出,竟光荣地被选为几个美国大学生的最高荣誉学会会员,如生物学荣誉学会(Phi Sigma)及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以及Phi Kappa Phi和Phi Beta Kappa的会员,每会各发给一个荣誉钥匙,以资纪念。1945年获得了
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时年仅30岁。之后,他在美国
耶鲁大学医学院当研究员,从事内分泌与
肿瘤学的研究。随该院
吴语Gardner 教授一起研究内分泌与生殖生理关系的工作,以及从事人体头部的解剖,为后来研究脑下垂体的病变打下了基础。该系培养了好多供实验用的纯种
小白鼠,他因此学习到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如何成功地在
小鼠身上进行病理实验。由于当时他在内分泌和肿瘤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得到福路肿瘤研究基金会的经济资助。他虽身在异国他乡,却时刻惦念着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此时尽管他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在国外也已获得一定的地位。但他背井离乡已经七易寒暑,国内抗战已告胜利,他谢绝了
美国专家学者们的挽留,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他要用他的学识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而毅然决然接受了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先生的聘请,成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1947年7月他带着几只纯种
小鼠,束装就道,登上开往祖国
上海市的
轮船,再先转回原籍
福州市省亲并结婚。未及满月,即匆匆携眷北上原来的
北平市,到沙滩北大红楼报到,住中老胡同32 号北大宿舍内。1947年9月中旬他开始担任了北大医学系解剖学课及研究生的内分泌课的教学。他希望多从事研究工作,因而在北大任教两年后,应聘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生理学系,主要担任科研工作,每学期还任教医学生理课两三次。那一阶段,他根据著名妇产科专家
林巧稚教授提出的缺乏简易而准确诊断早期妊娠的问题,研究了孕妇尿与雄蛙的排精反应,创立了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并由林教授推广到全国。当时他出于研究工作的需要,亲自动手培育那些从
美国带回的纯种
小白鼠,定为“中国一号”(C-1)、“中国二号”(C-2),这些
小鼠为器官组织的移植等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竟已繁殖到第30代。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下放到
河南省,参加
林州市医疗队时,那些纯种小鼠随着实验医学研究所动物房迁往四川简阳后,不幸断种。
1958年,他曾从生理学系转到
病理学系,专事研究工作。
1970年他转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基础部工作。肿瘤医院原设在
日坛公园附近,移迁潘家园新址。在河南省设有食管癌医疗队,医院部分职工轮流在该处工作。医疗队设有临床和基础两个部分。他到肿瘤所8年后,曾分配到该医疗队的基础部,起先从事诊断工作,后转为研究病因。在林县工作的时间约为3年。
在国内外杂志上,他先后发表了有关肿瘤研究的学术论文150余篇。参加编写《实验肿瘤学》、《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的《肿瘤学》分册,另外还编写了《实用肿瘤学》和《
食管癌与贲门癌》等书。他多年担任教学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
改革开放后,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多名,他们有的已经是专家、教授和研究所所长。他多次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参加
日本高松公主国际性癌症基金会,是出席1979年年会的唯一中国代表,并在会上作报告。1980年在美国科学院和
美国国务院共同组织的美中学者科学交流会上讲学,获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赠给的奖杯一个。
他起先在
耶鲁大学当研究员时,从事肿瘤病理生理的研究。后来在国内应用雄蛙的排精反应,作为人类早期
妊娠测定的指标。后来,研究内分泌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他开展
宫颈癌的研究,培养U-14(腹水型)和K-27
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目的为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的筛选及有关的试验。文化大革命后,继续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在领导“六五”及“七五”,
亚硝胺、
霉菌肿瘤病因科研课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串珠镰刀菌二级产物(Fusarin C)有致癌作用,其在食物中与亚硝胺合作起致癌作用的成果及相关研究,连续三次获卫生部发给的科技成果
一等奖和甲级奖等。自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
他在林县医疗队期间,观察到当地人民的食物,如玉米面饼、高粱面饼和酸菜等,经霉变后,有数种亚硝胺化合物的形成,如DMNA、DENA、MBNA及N-3-甲基
丁基N-1-
甲基丙酮基亚硝胺等,而酸菜中含有大量Geotriehum candidum,实验表明都有致癌作用,而且还含有促癌物,如Roussin
红色等。从另一方面研究的结果表明,新鲜蔬菜、水果和绿茶等都含有
抗氧化剂和抗突变物,能够抑制肿瘤的发生,应多提倡食用。
主要论著
1 Li, M. H. and Gardner, W. U.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histogenesis of ovarian tumors in mile, Cancer Res, 1947,7:549~566
2 Li, M. H. and Gardner, W. U. Further stud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Ovarian tumors in mice, Cancer Res, 1949, 9:35~41
3 李铭新等。致癌的
亚硝胺在霉变
玉米面中的形成。中国科学,1979,22:402~406
4 Li, M. H.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Adv. Canar Res, 1980, 33:173~249
5 Li, M. H.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carcinogenicity of funguscontaminated food from Linxian County Proc loth Int Symp. princess Takamatsu Cancer Res. Fund. Jpn. Sci. Soc, press, 1980, 139~148
6.李铭新等。甲荃基
亚硝胺诱发鸡食管癌的实验研究。动物学报.1985,31:34~38
7 Li, M. H. and Cheng. S. J. Etiology of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In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 Huang, G. J. and Wu,Y. K. (Ed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1984,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