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珠江河北岸马路的中段开设了一间同庆戏院,到1904年由于换了经营者,易名为海珠大戏院。1926年戏院改建,其建筑在
广州市当时来说是一间颇具特色的大戏院,它的中央顶部是一个倒"锅形"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设有座位1900多个,其容量之大成为广州市戏院之冠。它的设施和装饰也有特点,全部座位是活动式的,可以移动。海珠大戏院由于占有地理环境的优势,各戏班经常上演而生意兴隆,名扬省港澳,对戏班和观众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过去省港的剧团,均极力争取到"
海珠区"来演出,尤其争先演头台。
1978年,海珠大戏院由原来专演
粤剧的剧场增开了电影放映项目。1988年改造装修后,保留其原有建筑特色和风貌,同时把过去单一经营的专业剧场变为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加强了戏院的基本建设和设施配套,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广州市上了年纪的老戏迷没人会不知道。虽然今天,走在酒吧灯红酒绿、酒店鳞次栉比的长堤路,外表古朴典雅、门厅稍显冷落的它,很难吸引人太多的注意。可是它却是一个相当有“故事”的戏院———今年已经104岁的海珠大戏院,是广州现有剧院里首屈一指的长者!
查阅史料,有关“海珠大戏院”的资料并不很多,最详尽而集中的记载,要数《广州老字号》中林巨波的文章了。根据其考证,海珠大戏院建于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坐落在珠江北岸从五仙门到西口的路段上,前身是同庆戏院。当时院内设有座位五六百个。两年后,戏院易手经营,并从此改名为海珠大戏院。而根据《广州市志》记载,海珠大戏院前后,
珠江两岸曾先后出现了几间戏院,有江南的大观院,乐善、关东和广舞台戏院,几大戏院夹江对峙,共同见证了清末民初,广州戏院发展极度繁荣的一个历史年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
广州市戏迷们的心中,到“
海珠区”看一场“
粤剧”,是他们心中至为隆重的娱乐和社交活动。曾经的年代里,几乎是每一夜,戏迷从全城各个角落赶来,各个阶层的人们在这里聚集一堂,品茗、看戏,台上的一唱三叹、台下的喝彩叫好,汇成一幅最生动的市井画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是海珠大戏院“一院独霸”的
长堤大马路,练歌房、酒吧、豪华酒店拔地而起,粤剧观众日渐稀少,戏院惨淡经营。世界越来越热闹,而海珠大戏院却是越来越冷清。三年前,海珠大戏院终于走到了“关门大吉”的地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神秘”改建。
最近在长堤大马路走过,人们惊讶地发现,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经过改造的海珠大戏院去年年底重新开门纳客。不过,观众在那个似曾相识的舞台上看到的将不再是“栋笃撑”的
粤剧大戏,而是一台时尚前卫的蒙太奇
多媒体戏。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戏院将秉承前卫理念,着力缔造
广州市乃至全国最先进的“商旅剧院”,重新上演“大戏”(粤剧),基本上已无可能。
交通指南:公交:57路、58路长堤站下;地铁:坐二号线到
海珠广场D出口转入长堤大马路走约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