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掌镇位于县城以北2.5公里处,东接彭公乡,西邻
洪家镇,南接昭仁镇,北隔
泾河与
甘肃省宁县相望,西北角与
泾川县接壤。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折合耕地面积2.81万亩),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7.2公里。全乡辖16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5095户,19168人。2001年原马寨乡并入地掌镇,乡政府驻地设在浅水村。地掌镇境内被3条沟壑切割(东部的蚰蜒沟,中部的地掌沟,西部的曹公沟),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形成面、山坡、河滩三大地形。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910米。其中代岭、地掌、浅水、米家墩、南峪、朱家沟6个村分布在塬面,
半坡遗址、武家沟、槐庄分布在半山坡,汤渠、司家河、武家沟一、二、三组(原骑马沟村)、槐庄三组也分布在河滩。全乡28150亩耕地,其中塬面17979亩、山地8174亩、滩地1997亩。整个地形呈“三角形”,中部最宽,南北两头偏尖。
所辖行政村
地掌镇辖16个行政村,分别是代岭、地掌、浅水、米家墩、南峪、朱家沟、槐庄、齐宇河、马寨、东升、庵里、西坡、武家沟、半坡、司家河、汤渠。合并的村有:代岭、浅水、米家墩、槐庄、齐宇河、东升、庵里、西坡、武家沟、半坡、司家河。
1990年至2000年,原马寨乡辖14个行政村,分别是马寨、韩家、西坡、东升、庵里、梁堡、半坡、洼边、武家沟、骑马沟、司家河、汤渠、柳树沟、坪里。原地掌镇辖13个行政村,分别是代岭、陶林、地掌、浅南、浅北、程梁、米家墩、南峪、朱家沟、槐庄、西塬、齐家河、宇家河。
2001年撤乡并镇后,原马寨乡并入地掌镇,地掌镇辖27个行政村。2005年,坪里村并入庵里村,柳树沟村并入司家河村。地掌镇辖25个行政村。2006年,韩家村并入西坡村,梁堡村并入东升村,洼边村并入半坡村,骑马沟村并入武家沟村,陶林村并入代岭村,程梁村并入米家墩村,西塬并入槐庄村,浅北和浅南合并成浅水村,齐家河和宇家河合并成齐宇河村。
产业发展
粮食种植
1990-2000年,地掌镇分为原地掌乡和
马寨乡。原地掌镇共有13个行政村,粮食面积共有14000多亩,秋收面积在600多亩,亩产在100多公斤,总产在1000多公斤。原马寨乡共有14个村,粮食面积共有12000多亩,秋收面积4000多亩,亩产100多公斤,总产不足1000公斤。粮食作物包括谷物、
豆类、薯类,谷物主要有小麦、
玉蜀黍属、高粱、糜子;薯类主要是马铃薯。2001年马寨乡并入地掌镇,从2001-2007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果树面积逐年扩大,粮食面积逐年缩小,到2007年全乡粮食面积在23000多亩。农作物主要以谷物和豆类为主,谷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秋收粮食面积12000多亩,亩产300多公斤,总产4000多吨。
畜牧养殖
地掌镇无论在合乡前,还是合乡后,都把畜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养殖的品种有
奶牛、
肉牛、山羊、
波尔山羊、
小尾寒羊、鸡、猪、兔、狗等。多年来,虽然养殖业发展时间较长,但是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也不显著。全乡仅有两个专业村,一个是米家墩生猪养殖专业村,存栏生猪每年都在200多头,一个是庵里村的黄牛养殖,存栏黄牛每年都在70-80头。畜牧业的收入多年来一直占到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
果业发展
从1990-2007年,地掌镇一直把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每年春秋两季扩大栽植果树,使果树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全乡共栽植果树2.1万亩,其中挂果1.2万亩,果树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1% ,挂果面积占到果树面积的57% ,实现了人均一亩果的奋斗目标。品种主要以
红富士为主,引进的新品种有
澳洲青苹、红田富士、
苹果、斗南等。2005-2007年,乡党委、乡政府坚持“果畜富农,科技兴农,服务支农”的发展战略,把果业作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行政推动和技术服务齐到位,聚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为果业提供产、供、销
全方位服务。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06年,全乡1.2万亩果树总产量达到2800万公斤,产值达到5000万元。建成市级示范园2个260亩,建成省级示范园2个213亩。由长武高原红果农协会(地掌镇果农协会)申请的苹果醇古红商标品牌经过陕西华联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批登记注册。
特色经济
蔬菜是河滩村的主导产业,沿
泾河有汤渠、司家河、武家沟、槐庄、齐宇河五个村多年来一直种植,种植面积1000多亩,主要品种有
黑丽圆茄、西红柿、黄瓜、菠菜、辣椒、
芹菜等,年产量1000多吨。
中药材有生地10多亩,收获量7000多公斤,种植黄姜20多亩,收获量10000多公斤。全乡仅有米家墩村种植。
2004年在南峪村种植
万寿菊30亩,种植
美国红提10多亩。
1990-2001年,原
马寨乡把
烤烟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全乡种植烤烟在2000多亩。原地掌镇种植烤烟几百亩。02、03、06三年整个地掌镇没有种植烤烟,04、05年在马寨村种植20亩,07年在南峪村种植50亩。
5、本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情况
从2006年开始,乡上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富民强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两年时间的工作,在全乡形成了庵里的果树、代岭的刺绣、米家墩的生猪、庵里、汤渠的黄牛、西坡的山羊、司家河、武家沟的蔬菜。
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普修、新修
2004年,硬化庵里村、朱家沟村庄道路6.5公里。
2005年,完成了庵里、南峪、程梁、米家墩村庄道路硬化,浅北-槐庄-西塬、马寨-武家沟道路实现了砂石化,全乡春季普修道路105公里,硬化道路31.6公里。代岭村村庄道路、浅北-米家墩、马寨-东升6.1公里道路实现了柏油化。
2006年,代岭村1.5公里村庄道路
硬化油化。南宇路7公里砂石化。司马路7.2公里柏油罩面。洼边村2公里村庄道路硬化。马武路8公里的道路绿化。
马寨村1.5公里柏油。
2007年,全乡普修道路29条93.6公里,修建柏油路3条(西坡通村公路、槐庄通村公路、南峪-朱家沟通村公路)8.7公里,铺筑
水泥路2条(代岭陶林村道、地掌村村道)5.8公里,受惠群众8村8600多人。
引水上塬、引水入户、人畜饮水工程
(1)武家沟村,2002年市水利水保局新打机井一口,深208米,新建水塔一座35米,共投资18万元。2003年,机井配套,建围墙100多米,修建水房3个,铺设通水管道520米。2005年,县水利局利用以工贷赈项目投资20万元,建人畜饮水站3处,配置变压器1台,压设水管道1200米。
(2)庵里村,03、04年省投资公司投资17.3万元,修建水塔一座,铺设地下管道2200米。
(3)马寨村,2002年,县水利局投资将近30万元,新建供水房6个,压设水管道4000米。2005年,县扶贫办投资30万元,新建水塔(在六、七组)一座,高10米,新建水房2个,压设水管道2400米。2006年,县水利局投资20万元,新建水塔(在二组)一座,压设水管道2000米。
(4)半坡村,县扶贫办投资2万多元,新打机井1眼,深7米,新建供水房1个,架设抽水管道1000米。
(5)南峪村,县水利局投资3万元,新建水塔一座,高20米,新建供水点1个,加固了沟下蓄水池。
(6)米家墩村,1996年,咸阳偏转集团投资20万元,恢复启动机井一眼,压设水管道3500米。
(7)代岭村,1992年,省
黄河中游管理局恢复机井3眼,新建水塔一座,高10米,新建供水房2个。
(8)宇家河村,1989年,由县水利局和村上自筹共投资5万元,新打喷井一眼。1993年,由县水利局投资13万元,新打喷井一眼。
(9)齐家河村,1990年,由县水利局和村上
自筹投资6万多元新打喷井一眼。
(10)地掌村,1990年,村上自筹6万元,县水利局投资60万元,安装30吨压力罐一个,更换了潜水泵,新建2个供水房,压设水管道1万多米,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
电网改造
2000年,地掌村电网改造475户。
2000-2001年,汤渠村电网改造100户。
2001年,半坡村电网改造130户。代岭村电网改造267户。东升村电网改造167户。
2002年,
马寨村电网改造426户。庵里村电网改造160户。南峪村电网改造330户。浅水村电网改造447户。米家墩村电网改造450户。
2004年,西坡村电网改造147户。半坡村电网改造130户。
西塬村电网改造95户。司家河村电网改造286户。朱家沟村电网改造260户。
截止2007年,全镇没有电网改造的村:武家沟村、原槐庄村、原坪里村、
齐宇河村。
通讯设施
从1990-2007年,地掌镇共安装电话1965门,购买手机4275部,有线电视入户仅有浅水村,共有56户安装了有线电视。
小城镇建设
(1)原地掌镇小城镇建设规划
①城区建设:
东至乡政府以东100米,南至长马路为界,西至长相路以西150米,北至长相路为界。
②规划期限:
近期:1999年-2004年(五年)
远期:1999年-2014年(十五)
③人口规模:
根据人口增长速度,机械增长率近期20%,远期为40%,通过分析,人口规模确定为:近期1500人,远期2100人。
④用地规模:
根据我省和
长武县村镇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农民宅基地每户3分(200平方米),规划人均用地100平方米。
⑤布局思路:
地掌镇政府驻地浅北村为政治、文化中心,粮站十字路以西北为商贸服务区,十字以西南为果业生产加工区,乡政府以东为生活居住区。
⑥城区用地选择与功能分区:
a、用地选择:根据地掌镇现状和用地条件城区建设以长相路为主骨架向两边辐射发展。功能结构形成“三区二条街”,即乡政府门前一条街为政治、文化区;十字以西为商贸、服务区;东部为生活居住区。“两条街”就是乡政府门前“文化街”;长相路段为“商业街”。
b、用地分布与布局
工业用地:根据功能划分,规划将工业用地预留在长相路与长马路接口处以西北,主要为非国有经济预留,以便果品生产进一步深加工。
商业服务用地:主要布置在长相路段的“商业街”两侧,形成一条商业性街道,规划要求在这条街两侧的建筑均以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为主,两侧门面建筑要求新颖富有商业气氛,建筑高度原则上要求不低于三层,局部二层,严格限制平房,建筑立面造型新颖,沿街瓷砖砌面,铝合金门窗,蓝宝石玻璃,形成底店上宅,前店后宅,丰富多彩的一条街。
居住用地:该乡居住主要以村民为主,目前以平房为主。
规划每户按3分宅基地(200平方米),划拨宅基地,规划主要集中在乡政府以东北。要求按规划建设,防止超建乱建现象发生。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以乡政府为核心,沿“文化街”两边布置。
绿化布置:地掌镇地形平坦,四旁绿化较好,要求沿两条主街绿化带全部布置,并且单位门前,院内要求种花、
种草,力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城区绿化率达到30%。
城区道路:规划结合现状设计“商业街”为36米,主路面15米,绿化带各2.5米,人行道各7米。道路蓝线控制区各1米,其它道路等级为一级24米,二级15米,三级12米。
给水规划:从十字以西水井引管至城区,沿道路辐射布置。
排水工程规划:因城区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故排水采用雨污合流,沿地势顺流排走。
1999-2004年主要建设项目:A、两条主街旧街改造;B、铺设主街道给排水管线;C、架设合理的电力、电讯线路,新增电话用户200-300户。D、建设商业一条街;E、改造原乡政府,按规划新建办公楼;F、建立公厕,垃圾台点各1处;G、建立一个居民小区。
⑦建设情况
a、2004年
硬化油化了乡政府门前政治、文化一条街,栽植了中槐。
b、乡政府1998年建成宿办楼二层26间,2002年新建会议室平房5间。2006年在乡政府大院中心位置修建了花园。
c、2006年,拓宽整修了地掌街道(地掌商业街)。乡上动用机械3台,移动土方1万多立方米,移动各类电杆27根,拆除临时建筑13间,采伐各种树木300余棵。对街道进行整体规划、拓宽和平整,建起了绿化带,栽植花草树木900余株。
d、从1999年到2007年,地掌商业街共发展个体工商户28户。
e、2006年,乡上专门雇请了一名卫生员,打扫地掌街道卫生。
(2)原马寨乡小城镇建设
1999年规划范围是:东至乡卫生院门前,西至乡政府门前,南至乡林业站门前。2000年,油化了马寨街道。2006年,马寨村雇请一名卫生员打扫马寨街道卫生。从1999-2007年,马寨街道共发展个体工商户10多户。因为2001年撤乡并镇,导致马寨街道的工商户发展缓慢。2007年原马寨乡政府院内改建成
长武县儿童福利院。
扶贫开发
从1990年到2007年,地掌镇共有四个村实施了移民搬迁。
1999年,原面司家河村15户60人进行了搬迁,搬迁地点在本村二组。县扶贫办利用以工贷赈项目一口人补助800元。
2001年,坪里村10户40人进行了搬迁,搬迁地点在本村。县扶贫办利用以工贷赈项目一口人补助1000元。
2002年,地掌镇槐庄村二、三组20户80人进行了搬迁,搬迁地点在本村二、三组。县扶贫办利用以工贷赈项目一口人补助800元。
地掌镇
代岭村2004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代岭村三、四组20户80人2005年在代岭村四组建成移民新村,县扶贫办利用“五加一”移民搬迁项目,每户补助5000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县上将马寨、代岭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2007年,县上将浅水、东升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06、07年两年时间的努力工作,使马寨、代岭、南峪、浅水、东升五个村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全乡范围内树立了新农村的典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投入30万元对代岭、马寨、南峪等村集中进行了旧村改造,拆除各类建筑300余间,修建广场5处10000多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0套,栽植绿化苗木3000余株。投资40万元新建浅水、东升、马寨、南峪村村址,改建扩建代岭村址,并对部室和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全乡修建国策墙、产业墙、文化墙20处150米,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马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68户,1636人,2433亩耕地,1811亩果园。马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立足村情,求实拼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奖励,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红旗支部”或“五个好支部”。支部书记马拴印同志担任地掌镇党委委员,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把果业作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2006年,全村挂果面积达到1326亩,人均纯收入达到1769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村彻底解决了水、电、路等问题。04-07年4年时间铺修村庄柏油路5公里。在阵地建设方面,06-07两年时间,主要是改造旧村址,新建
文化广场,修建产业墙、文化墙、国策墙,扩建平房6间,新建花园2个,新建门楼1个,新建透视墙28米,新建广场1300平方米,栽植
冬青20多株,修建文化墙62米,新建彩门1个。
代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16户,1726人,2130亩耕地,1260亩果树。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三年(05、06、07)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支部”。在经济发展方面,把
苹果作为主导产业,06年苹果挂果面积达到1104亩,0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90元。除此之外,刺绣已成为该村妇女兴起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00多人。刺绣工艺品销往陕甘两省。在村庄道路建设上,截止2007年,已形成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6条
柏油、水泥主干道,总计7公里长,东接长宁公路,西接武银高速公路。在村址建设方面,代岭村充分利用闲置校产进行修缮改造。广场占地面积7亩,并对广场进行了绿化和硬化。周围墙上的标语和喷绘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村址主体是二层20间的大楼,设有党员活动室、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
计划生育服务室、警务室。村级各种机构健全,制度完善。
贯彻计划生育国策
本镇人口情况
2006年,通过全国第2次农业普查统计,全乡16个村共有4655户,18447人。育龄妇女3890人。性别比114。
计划生育贯彻落实情况
从1990-2007年,坚持每年进行“三查两清一服务”活动,全面推进计生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关爱女孩、四项治理、家庭奖励扶助、“三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通过了省综合服务县验收。2007年实施创建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截止2007年9月,全乡计生率达到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综合节育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