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诒[yí]端(1812年—1870年),女,字筠心,湖南湘潭人,
清代时期女诗人,左宗棠妻子。
周诒端出身
湘潭市富户,其父周衡曾任
内阁学士兼
户部侍郎,与左宗棠父亲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同窗,周诒端左宗棠二人自幼定下婚约。因左宗棠家贫,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入赘周家,与周诒端结为夫妻。左宗棠虽大器晚成,但周诒端一直支持他,夫妻感情深厚。周诒端好读经史,对左宗棠助益良多。同时宽待下人,常有善举,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连续两年干旱后发生大水灾,周诒端
典当了发饰来换取粮食,救济灾民,并将家中积存的粮食全部拿出来
熬粥施舍给需要的人。
咸丰二年(1852年),
太平军进犯
长沙市,
左宗棠不久便出征,家中事务皆由周诒端料理,自此左宗棠驰骋沙场,夫妻聚少离多。清同治九年(1870年),周诒端逝世。
周诒端精通经史,擅长诗文,著有《饰性斋诗集》,收古近体诗135首。写景清丽生动,境界
清远市。代表作品有《小圃初春》《闻雁》《四时绝句》等。
人物经历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周诒端出生于
湘潭市富户,其父周衡曾任
内阁学士兼
户部侍郎,与左宗棠父亲为岳麓书院同窗,周诒端左宗棠二人自幼定下婚约。因
左宗棠家贫,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入赘周家,与周诒端结为夫妻。左宗棠虽然大器晚成,但周诒端一直无怨无悔地支持他,夫妻感情非常深厚。道光十三年(1833年)冬,左宗棠拟
会试北行,却因贫困无法前往,周诒端便将陪嫁的100两银子拿出来资助丈夫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道光十三年(1833年),左宗棠会试落榜后,道光十五年(1835年)再赴会试,却再次落败。遂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回乡,白天耕种晚上读书,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研究地理之学,并制作地图册。周诒端则帮助他查询典故,找出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个函件、哪一卷,并为每张地图影绘誊清。
道光十八年(1838年),
左宗棠第三次去北京参加
会试落第,自此绝了考取功名之心,每年只靠教授学生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且通常不会过年之前回家。而其考取功名的这段时间中,周诒端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劳作也比村里的妇女更为辛苦。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开始左宗棠在
两江总督陶澍家执教。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继续在陶澍家执教,而周诒端则率领子女从湘潭辰山迁移到湘阴东乡柳家冲(今
樟树镇巡山村),并将居所命名为“
柳庄”。在乡间,她种植茶叶、养蚕以补贴家用,并支持丈夫撰写
农学著作《朴存阁农书》。
周诒端宽待下人,常有善举。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连续两年干旱之后又发生了大水灾,道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周诒端
典当了自己的发饰来换取粮食,救济灾民,并将家中积存的粮食全部拿出来
熬粥施舍给需要的人。
咸丰二年(1852年),
太平军进犯
长沙市,
左宗棠不久便出征,家中事务皆由周诒端料理,自此左宗棠驰骋沙场,夫妻聚少离多。
清咸丰四年(1854年)以后,随着左宗棠的仕途一帆风顺,周诒端仍然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继续从事女工和农事活动。她长期居住在乡间,夏天为路人施茶解渴,冬天则施粥给需要的人,为乡里带来了很多福祉。她很少到丈夫任职的地方居住,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家庭和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清同治九年(1870年),周诒端逝世。左宗棠在甘肃平凉军营读信得知周诒端去世后,仰天痛哭。他含泪写信,要儿子在妻子的墓穴旁留一个穴位给自己,以待将来合葬。
人物关系
个人生活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年),周诒端与左宗棠结为夫妻。左宗棠虽然大器晚成,但周诒端一直无怨无悔地支持他,夫妻感情非常深厚。
从道光十三年(1833年)开始,周诒端不惜用尽全家之力,支持左宗棠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左宗棠为了考试和谋生经常在外奔波,周诒端深知出门在外的孤独和寂寞,于是她创作了一幅《渔村夕照图》:一叶小舟轻轻系在杨柳树下,远处的山峦被翠绿笼罩,碧绿的江水弥漫着烟雾。在这幅静美的画面旁边,她又附上了一首小诗:“小网轻舟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她将这幅画和诗亲手绣在一个小枕套之上。每当
左宗棠外出时,他总会将这个枕套带在身边。每当他身处异乡,孤枕难眠,乡愁涌上心头时,他就会紧紧抱住这个枕套,闭上眼睛进入梦乡。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参加
会试再次落选。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榜单公布,我又没考上。从此我将慢慢离开
首都,不再踏入繁华之地,与那些年轻人争夺那些看似甜美但实则苦涩的机会了。”于是,左宗棠自称为“湘上农人”,决定隐居田园,他心情沉重地快速写下了《自题二十九岁小像》八章。他告诉周诒端:“将来我回家的时候,你和我一起闭门研读,实地考察,写成一本书,来指导农耕。即使我们一辈子都在乡村里度过,那也是快乐的。你能成为孟德曜(古代贤妇),我又怎么能不成为
仲长统(古代隐士)呢?”了解丈夫的莫过于妻子。周诒端早已熟读
左宗棠的语录,知道他认为“农耕是人生的首要任务”,“治理生活首先要务农”。因此,她回应了四首诗作,其中第二首是:“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huò]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目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她用《易经·系辞》中的“蠖屈求伸”来鼓励左宗棠,希望他能像朝阳鸣凤一样受到赞誉。她的这些话给予左宗棠极大的慰藉,也为他日后深入研究地理、农业、水利、军事、洋务等实用学问提供了精神支持。
周诒端21岁起接连为
左宗棠生了三个女儿,王慈云担心左宗棠断绝香火,通过相面断定周诒端的随身丫鬟张茹有"宜男相",遂出面做主,将张茹许配给左宗棠作妾,让家无定所的他享得一份"齐人之福",张茹其后果然生了三个儿子。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周诒端精通经史,擅长诗文,著有《饰性斋诗集》,收古近体诗135首,以下为部分作品收录。
创作风格
周诒端的诗歌主要有三方面的题材内容:一是写景咏物,二是怀人思亲,三是咏史怀古。写景清丽生动,境界
清远市。
行文特色
周诒端作为
左宗棠的妻子,在左宗棠长期外任期间,独自承担着持家和育儿的重任,在她的诗歌中不仅描述了为人妇为人母的生活,还体现出她的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她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将自然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敏锐的感知,捕捉到大自然的微妙变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无论是春天的溪水涨高、
山桃盛开,还是夏天的
梨花残香、青荷摇曳,都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
周诒端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他还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人物思想
周诒端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关心丈夫的妻子,是一位有思想、有见地、有爱国热情的独立女性。在周诒端诗词的背后,是封建纲常伦理对周诒端的深刻影响。在传统
儒家道德的框架下,周诒端一直奉行着"三从四德"的言行规范,行走在
左宗棠的思想世界之中。无论是描写养蚕、织衣这些劳动诗词,还是咏史诗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抑或是题咏诗中对传统孝道的推崇,都离不开左宗棠思想的影响。
人物评价
徐志频在《教子也烦恼 左宗棠的23封家书》里表示,周诒端与丈夫左宗棠被世人称为"清朝第一模范夫妻"。
周诒端是"闺中圣人",是大清朝全国妇女界的第一榜样。(中国清朝后期
军政重臣
胡林翼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