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样大名
外样大名
外样大名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赖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他们有的拥有雄厚实力,如加贺藩的前田利家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领地,三者皆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被幕府监控。因为外样大名的领土多在偏僻的外边,在锁国时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国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动力。
权利
外样大名有的拥有雄厚实力,如加贺藩的前田利家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领地,三者皆为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不过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利,又常被幕府监控,加之领地大都在偏远之地,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无法成事。但是由于外样大名的领地地处边陲,更有机会接触到外国势力,率先领悟到西方现代化之风气。在德川幕府庆应年间,外样大名想通过“王政复古”取代德川家族统治日本,要求更换当权者,在倒幕运动中成为倒幕军的主力,其代表势力有萨摩藩、长州藩、肥前藩和土佐藩,被成为倒幕四雄藩。
德川幕府规定原则上是禁止外样大名参与幕府政治,一般不能就任幕阁中老中等要职,但是对马国的宗氏除外,由于其邻近朝鲜,在外交上的有着特殊的意义,因而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另外到了江户城后期也出现了像松前氏一样担任幕府要职的外样大名。但是即使虽然同为外样大名,比较早期就与德川家保持友好关系的池田氏、黑田氏以及细川氏等大名,与关原合战之后臣服的毛利氏、岛津氏以及上杉氏等大名在受到的待遇方面也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除了与德川氏的亲疏关系划分外,从领地来说,大名有国主、城主、无城三个等级。国主也称国持大名,指占有一国或数国的大名。城主则是拥有居城的大名。无城大名则只拥有阵屋(领地内修建的公馆)作为居馆。从职格来说,由大名担任的幕职有:大老、老中、若年寄、寺社奉行、留守居年寄、侧用人、京都所司代、大阪城代。这些都是由谱代大名所把持的,外样大名绝难插足。
控制
德川家康把亲藩,谱代大名,外样大名这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
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城,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
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份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份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氏、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权利
控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