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敩是
刘宋时期的著名药物学家,以其著作《
雷公炮炙论》三卷而闻名。该书中的一些制药方法至今仍被沿用。他还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作品。
南北朝刘宋时人。生平里居未详,其名最早见于《
隋书·经籍志》。雷氏对药物炮制多有研究,撰《雷公炮炙论》(一作《炮炙方》)三卷,原书已佚,其中大量内容被收入《
政类本草》,今有多种辑佚本刊世。
《雷公炮炙论》中药物加工炮制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药物加工与药物炮制两大部分。对药物的加工,首先是要去除杂质,除将药材上所带泥土、杂质等去净外,也包括去掉连在药物上的一些非药用部分与有毒部分,如植物药若根部药用,则当除去茎、叶,若所用为地上部分,则须去根,其余还有去节、去蒂、去皮、去尖、去子、去瓤等,对动物药,则常见有去头足,去爪肠等。加工的第二步则是要粉碎加工,包括手掰、刀切、用子锉、用槌子槌、用刀刮成粉、在臼中等多种方法。第三步则须洗净或干燥,洗净包括水洗、醋洗及温药水浴等,干燥则有阴干、风干、日光晒干或曝干等。
药物炮制,则是比单纯的清洁、粉碎更加进一步的加工,可以改变药性而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水制、火制或水火共制等不同的过程。水制主要是把药材浸泡在液体中,包括水浸、酒浸、甘草水浸、米泔水浸、蜜浸、牛乳浸、童便浸、猪脂浸等。火制则是用各种加热的方法来加工药材,包括煎、炼、炒、干熬、炮、炙、焙、煅等。而水火共制则主要是对药材进行蒸或煮,其中的液体则除用水外,还可用酒、醋、盐汤、蜜、浆水、
麻油、生
羊血等,也可使用其它的药汁。
《
雷公炮炙论》中所述的药物炮制方法,有很多内容是非常科学的,如炮制剧毒药
巴豆时,“敲碎,以麻油并酒可煮巴豆子,研膏后用”,经此法炮制,则巴豆所含毒性
蛋白质因受热而变性破坏,而其有效成分巴豆油则溶解于麻油当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又如大黄,要求锉蒸后晒干,这种加热处理可以破坏酶的活性,防止大黄有效成分
蒽醌被其共存的酶所分解,延长贮存时间。此外,书中还指出一些炮制的禁忌,如蒿类药材“勿令犯火”,可减少其中
芳香油成分的挥发;而含有
单宁的药物如
弄岗报春苣苔、没食子等不可用铁器处理。这些经验历经上千年的考验,直至今天仍在应用。
《
雷公炮炙论》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
远志、
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药业所采用。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制剂学专着常以“雷公”二字冠于书名之首,反映出人们对雷氏制药法的重视与尊奉。《雷公炮炙论》原书已佚,其佚文多存于《
政类本草》中,据统计多达240余条。明代多种本
草书中均附入此书佚文,以雷公炮制冠于书名之首,如《
雷公炮制药性解》、《新刊雷公炮制便览》等,但此类书均非《
雷公炮炙论》辑佚本,仅收部分佚文而已。清末张骥所辑《雷公炮炙论》为此书最早辑佚本,收录佚文180余条。现代中医文献学家
尚志钧所辑《雷公炮炙论》,计收载原书药物288种,校注详尽,书后附研究论文数篇,代表了当代《雷公炮炙论》辑佚、研究的最高水平。
《雷公炮炙论》的作者名雷公。关于本书的问世时间及雷公其人,虽有多种不同意见,但一般均倾向于其是
南北朝时宋人雷敩,而雷敩也因此书而被誉为我国制剂学的始祖。
《
雷公炮炙论》三卷,
刘宋雷敩约撰于公元五世纪。古代
汉族医学经典著作。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原载药物300种,每药先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品种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劣,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
《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大总结,是一部制药专着。初部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
若夫世人使药,岂知自有君臣。既辨君臣,宁分相制。只如毛(今盐草也)沾溺,立销班肿之毒;象胆挥粘,乃知药有情异。鱼插树,立便干枯;用狗涂之(以犬胆灌之,插鱼处立如故也),却当荣盛。无名(无名异形似玉柳石,又如锻石,味别)止楚,截指而似去甲毛;圣石开盲,明目而如云离日。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头止血,尾破血);子熟生,足睡不眠立据。弊淡卤(常使者中,能淡盐味),如酒沾交(今蜜枳缴枝,又云交加枝)。铁遇神砂,如泥似粉;石经鹤粪,化作尘飞;见橘,花似髓。断弦折剑,遇鸾血而如初(以鸾血炼作胶,粘折处,铁物永不断);海竭江枯,投游波燕子是也。而立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