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坐落于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由苏州大学原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学院、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化学电源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组建而成。原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14年,是苏州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物理、光电、能源等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部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光学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光学工程;
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微纳光学;博士后流动站2个:物理学、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光学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凝聚态物理、等离子物理、光学、软凝聚态物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8个硕士点:物理学、
材料物理与
化学、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光学工程(工程硕士)、学科教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物理学、、物理学(师范)、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特色专业及十二五重点专业:物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学部还承担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物理教师》杂志,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
电池工业协会与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电池工业》的编辑出版工作。
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科研基础厚实。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ESI)分析,
苏州大学的物理学学科已身全球前1%。根据英国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5年度NATURE INDEX——自然指数统计显示,苏州大学物理学科在全国各大科研机构与高校中排名第11位,在亚太地区各大科研机构与高校中排名第32位。学部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专项、总装备部、教育部、国家和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年度科研经费达6000多万元。近三年来,学部教师分别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SCI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学部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
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及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平台、江苏省动力电池及材料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2个: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解放军总装备部南方军用电池试验检测中心;国家级标准委员会2个:全国原电池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电池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1个(联合共建):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学部现有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苏州大学高技术产业研究院、
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和化学电源研究所等学院和学术机构,苏州大学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挂靠学部。
现有在校研究生400多名,本科生1000多名;教职工270余名,其中院士2名,中组部入选者1名,
长江学者1名,杰青2名,优青4名,青年973首席专家1名,教育部优秀人才2名,
江苏省双创人才6名,江苏省特聘教授4名。全体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4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5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