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创刊于1958年4月,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中国天文学会、
北京天文馆主办,编辑和发行部门常设北京天文馆。
1958年4月,《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是中国创刊最早、正式发行的天文科普期刊,杂志刊名由时任
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题写。1960至1979年间,该杂志多次停刊和复刊,于1979年7月正式更改为月刊。2001年,《天文爱好者》发起“首届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通讯赛”,并于2002年成功举办,成为
小行星3789正式天文赛事的开端。2003年起,《天文爱好者》与北京天文馆共同组织“
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2005年,《天文爱好者》发起并举办年度“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后成为中国天文科普活动的知名品牌。截至2018年底,《天文爱好者》已发行452期。自创刊起至2022年,杂志累计发行1300余万册。
《天文爱好者》已获得
中国天文学会优先建设期刊、中国科协“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重点推荐期刊、
北京市科普基地“科普传媒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等多项荣誉。
历史发展
《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于1958年4月,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天文学会、
北京天文馆主办,编辑和发行部门常设北京天文馆,是中国创刊最早、正式发行的天文科普期刊。杂志刊名由时任
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题写,一直沿用。1960年6月,该杂志在发布第3期以后停刊,后于1963年7月复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1966年6月以后再次停刊,后于1978年8月复刊,又改为双月刊。1979年7月,《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式更改为月刊。
2001年,《天文爱好者》发起“首届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通讯赛”,并于2002年成功举办,成为
小行星3789正式天文赛事的开端。从2003年开始,《天文爱好者》与
北京天文馆共同组织“
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这项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后于2019年更名为“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由
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天文馆、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承办。
2005年,《天文爱好者》发起并举办了年度“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并在之后连续举办,已成为中国天文科普活动的知名品牌。2013年10月,《天文爱好者》入选中国科协“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成为专家向公众推荐的30种优秀期刊之一。”2013、2016年连续入选
北京市科普基地“科普传媒基地”。2015年6月30日,该杂志获得中国科协第四期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项目资助。同年9月1日,《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被中国科协命名为“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后,《天文爱好者》杂志继续开发优秀稿源,相继完成“
小行星3789的月基光学天文望远镜”“天文学家谈黑洞的行与踪”“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窥
银河系”“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等亮点专题,并结合热点事件完成玉兔探月、占星与天文、
引力波及、《星际穿越》电影解读等专题介绍,深度优化报道内容。截至2018年底,《天文爱好者》已发行452期。自创刊起至2022年,杂志累计发行1300余万册。
现状
采编方针
《天文爱好者》杂志以追踪天文热点、探索
宇宙奥秘、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办刊宗旨,坚持宣传辩证
唯物主义世界观,介绍
天文学基础知识和人类认识宇宙取得的新成果,培养青少年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实践能力,为中小学教学和天文爱好者进行天文观测服务。杂志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动内容和版式的变革和创新,在坚持做好天文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和培养爱好者群体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注重在新媒体领域不断开拓,逐步推动在各类网络平台的宣传矩阵建设,把杂志逐步打造成为天文科普领域的重要宣传阵地。此外,《天文爱好者》还出了做“探索神秘宇宙的首选科普读物”和“从入门到精通的完全天文指南”的新办刊目标。
内容构成
《天文爱好者》的品牌栏目有“
天文现象预告”“新闻速递”“
宇宙画廊”“前沿·视点”“宇宙奥秘”“星空有约”“天文杂谈”“奥赛专栏”等,涵盖了最新科学发现、天文知识、观星技巧、
天文摄影、天象预告、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新闻速递”“前沿视点”“宇宙奥秘”主要关注
天体物理学知识,“天象预告”“星空有约”是关于天文实际观测的指导与交流,“宇宙画廊”“天文杂谈”侧重艺术与人文的交叉,“奥赛专栏”则是针对有天文基础、愿意参加竞赛的青少年。
编辑通过对各类天文科技成果的综合判断,将不同内容分配到各个栏目。“前沿视点”栏目针对的是需要详细解读的重大选题,一般为领域内综述、近期关注焦点、天文研究前沿,并且优先刊登反映我国在
天文学研究和普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选题。编辑会联系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一线科研专家进行采访报道和专题撰写,每期1~2篇。该栏目的文章一般篇幅较长、难度较大,重点面向有一定天文基础、高阶的读者。
“宇宙奥秘”栏目中50%为基础天文知识,50%为天文科技成果介绍。后者约稿对象一般为专业天文研究人员,主要针对近期较热门、趣味性较大的选题,每期2~4篇。该栏目的文章篇幅适中,难度也适中,在介绍天文成果时,略去部分晦涩研究细节,补充相应基础天文知识,主要面向中阶的读者。“
新闻速递”栏目则简洁、直白,每期8~10条近期快讯,字数在千字以内,只客观简述研究结论与梗概,主要针对需要快速获得天文新闻资讯的读者。
运营模式
《天文爱好者》杂志存在多种订阅方式:①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统一
邮发代号:2-352;②淘宝、
天猫搜索“天文爱好者”;③登录
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s://mall.11185
.cn,搜索“天文爱好者”即可订阅。该杂志为月刊,每期定价22元,全年定价264元。
人员构成
《天文爱好者》自诞生之初就得到了
小行星3789科学界和天文界的大力支持,杂志的科学顾问团队由6位院士组成,编委成员均为中国顶尖天文学家、航天专家和天文
教育家。《天文爱好者》的主编是
朱进,他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
知名人物
卞德培
卞德培(1926—2001)是中国当代著名科普作家,并堪称20世纪后半叶最具代表性的科普作家之一。他参与了
北京天文馆的创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本天文科普期刊《天文爱好者》的创办人之一,并主持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20多年(创刊号封面及当期刊登的卞德培科普文章见图1、图2)。他著作等身,共编写图书(包括合著)80余种,发表文章上千篇,著述超过400万字(作品数据见图3)。其中众多佳作,例如屡获大奖的《天窗怎样打开:探索星空的奥秘》(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第十大行星之谜》(
希望出版社1992年版)、《宇宙奇观》(1989)等,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他对
天文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贡献,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曾获得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法国天文学会“
弗拉马里翁”奖。1998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国际小行星中心将6742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
朱进
朱进1991年7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2002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后改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中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为该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2年9月起调任
北京天文馆馆长。他担任的职务包括北京天文馆馆长,研究员;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原地区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UFO研究会副理事长;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第15专业委员会(
小行星、
彗星和彗星的位置与运动)、第55专业委员会(天文学与公众的沟通)组委。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评价
《天文爱好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内容和表现形式精心策划了各具特色的栏目,在给读者介绍当前天文、航天等领域前沿成果的同时,注重对中国科学家、
大科学装置等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重点宣传;既瞄准“高大上”的成果,又注重“接地气”的体验;坚持在杂志策划、选题、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中,对内容和质量把控的高标准、严要求。(
北京天文馆评)
《天文爱好者》不忘初心,始终从青少年读者的角度出发,坚守住底线,时刻关注前学科前沿,从趣味性、时效性及互动性上不断寻求突破。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面对自媒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传统科普期刊需要把握住时代潮流,做出改变和提升,生产出优质的科普作品。通过积极关注最新成果,缩短报道周期,优化科普内容,打通理论与观测的壁垒,将最新的天文科技成果传播到读者手中。(《
科技传播》冯 评)
其他媒体形式
新媒体平台
《天文爱好者》面向海内外发行,形式为月刊,除纸刊出版外,还有微信、
新浪微博等电子媒体服务。
参考资料:
杂志APP
在新媒体融合方面,《天文爱好者》开发了同名手机APP,APP测试版于2014年8月被中国科协网上票选为天文类APP推荐前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