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7年,晋齐两国在靡山下进行的一场会战。
晋绥军打败
齐国,齐国败退,晋军长驱直入包围临菑,烧杀抢掠,东至胶水,南至
沂水县,齐国
诸城市皆守城不敢出,晋而后退兵。
晋平公元年(前557年),
东晋讨伐齐国,
齐灵公亲自率齐军迎战与靡笄山下。齐军被打败逃跑。
晏婴对齐灵公说:“你本来就没有勇气,为何不停止打仗?”齐军于是败退了。晋国穷追不舍,包围了临菑,烧光了外城内的房屋,杀光了外城内的军民。晋军东到胶水,南到沂水,齐军坚守着各城,晋国于是退兵返回。
《晋世家》:
宋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齐师败走。晏婴曰:“君亦毋勇,何不止战?”遂去。晋追,遂围临菑,尽烧屠其郭中。东至胶,南至沂,齐皆城守,晋乃引兵归。
《
齐太公世家》:二十七年,晋使中行献子伐齐。齐师败,灵公走入临菑。
晏婴止灵公,灵公弗从。曰:“君亦无勇矣!”晋兵遂围临菑,临菑城守不敢出,晋焚郭中而去。
晋齐靡笄之役发生在今山东
济南市区一带,即春秋时靡笄下,后称靡下、
历下区、历下城,最后称
历城区直到现代,相当于今济南市五区的范围。《三齐记》称:历下城南对
历山,城在山下,因名。以上“靡笄下”等称谓是一个地名的概念,不是确指某山之下的精确位置。以下是古籍记载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发生在历城的事件,可以看出历城地名演变的过程。
《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六月壬申(公元前589年),与齐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陈于鞍。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汉三年秋(前204年) ……
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军于
历城区。”
以上记载也证明
靡笄山即是
历山。
历下区自春秋时期即是
齐国西部边陲重镇。为后世兵家必争之地。前589年晋齐战争的关键战役就是在历下展开。齐军从早前占领的卫地退却。在历下地方与
晋绥军决战。双方列阵于历下的
鞍山市附近。晋军投入战车八百乘,六万之众。猛烈冲击齐军,齐军溃败,晋军追击至
华山。从射杀晋军大将的记载来看,齐军在华山应有激烈的反抗,后向东败退。这就是左传所说:从齐师于莘,师至于靡笄(之)下,师陈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有人理解为晋军从莘一路追击齐军,先至
靡笄山下,再至鞍山,最后到华不注,接近一条直线,所以认为靡笄山位置在鞍山(今济南槐阴区马鞍山)西南方向。或认为现在槐阴区的
峨眉山市是靡笄山,当属对左传记述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