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大的故事》是一本于2009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
陈平原。该书分为四辑,末辑为书评,主要涉及北大人物或大学史的写作。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大学百年》讲述了北大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第二辑《人文景观与大学精神》则展示了北大的人文景观和大学精神。
《老北大的故事》因学历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不绕过了一些人所共见的“伤疤”,如在“文革”中的北大。尽管如此,书中呈现的故事并非总是风和日丽。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北大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北大的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大的故事》的一些内容曾在《东京大学百年1877-1977》一书中出现。五年前,作者在日本东京大学访学时,购买了一本名为《东京大学百年1877-1977》的精美写真集,并对这本书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此次重收《老北大的故事》,是因为它与作者的写作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老北大的故事》通过讲述北大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文景观和大学精神,展现了北大的人文底蕴和大学精神。作者通过这两部分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北大百年史画卷。
因学力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绕过了若干人所共见的“伤疤”——比如“文革”中的北大;即便如此,《老北大的故事》所呈现的故事,也并非总是“风和日丽”。全书分为四辑,末辑乃书评,涉及北大人物或大学史的写作。其中《大学百年》和《人文景观与大学精神》二则,是从作者另外的著作
转录来。之所以冒昧重收,因其与《老北大的故事》的写作大有关系。五年前,在日本东京大学访学时,买了一册印刷精美的“写真集”《东京大学百年1877—1977)》,读后感慨良多,曾撰文予以评述,顺带预测“北大百年史”的写作。至于为
金耀基的《
剑桥与海德堡》等书撰写评论,不只是因其曾为作者的游览提供方便,更希望借此探讨将正襟危坐的校史与随意挥洒的游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一为学术思路,一为文章笔墨,二者的启迪,规定了作者今日的探索。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
东京大学和
京都大学、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德国
海德堡大学、英国
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哈佛大学以及
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
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
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千古文人侠客梦》、《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中国散文小说史》、《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当年游侠人》、《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
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