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写的是一个真实、全面的“人”。这也是
张申府的愿望。这本书的写法也充满“旁支”,甚至给人散乱交错的感觉。作者“宁愿紧握着零散的线索”走进历史的迷宫,各章并不完全依时间顺序,只是按张的早期、感情经历、政治活动、学术思想、后半生、晚年作了粗略划分,便归拢材料穿插展开,内容一如张“像被历史割裂的生命一样,没有一个中心”的谈话风格,也一如张由“片段与整体”构成的人生和写作——它“不是标准的历史著作,也不是传统式的传记,而是透过迂回曲折、前后比照的对谈反映
张申府一生。本书没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或意念,它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网,一层层、一页页地把它的主人包围在中心,作者让读者自行体味、判断以及重组故事的片段。”
吾兄申府,原名年,以字行,在20年代初,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介绍罗素哲学而知名;和李大钊、陈独秀有较多联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曾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在参加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时,因与一些人的意见不合而退党。30年代初,任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在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讲课,在学术界有较高声誉。因参加“一二·九”运动任游行总指挥而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后由
冯玉祥将军保释出狱。之后仍积极参加救国民主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在武汉、
重庆市参加救国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回到
北平市。国内战争时期,因昧于战争形势,应《
观察》杂志之邀,发表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受到严厉的批判,致以后多年不能发表文章。5O年代,由周恩来总理安排,任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晚年任全国政协委员。于1986年病逝,享年93岁。
申府在哲学上推崇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西方
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认为“解析”与“唯物”是20世纪哲学的两大主潮,同时又赞扬
孔子“仁”的学说,提出“列宁、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孔子,三流合一”的观点。因参加早期建党活动及民主救国运动,对于
中原地区近现代的历史情况有较多了解,因而7O年代末、80年代初,有许多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学者经常访问申府,藉以了解中国近现代的一些历史事实。著名美国学者
舒衡哲教授是研究中国现代
启蒙运动史的专家,曾对申府进行多次访问,申府亦敞开胸怀,有问必答。舒衡哲教授将多次访问的记录汇集整理编为一本专著,题为“
时间 for TeIIing Truth iS unning()ut”,副题“张申府谈话录”。舒衡哲教授是研究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史的专家,曾发表《中国启蒙运动》专著,受到学术界的赞誉。现在又撰成此书,对于
张申府的思想行动以及有关的历史事迹做了详细的论述,内容充实,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绍明先生将此书译成中文,将此书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是值得赞佩的。李绍明先生邀我写一篇序文,于是略表此书的价值,谨向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