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蔷薇
蔷薇目蔷薇亚属植物
大红蔷薇(学名:蔷薇属 saturata Baker.),属于蔷薇科蔷薇属的一种灌木,是一种观赏花卉,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其花期为6月,果期为7月至10月。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省浙江省等地,常见于山坡、灌丛中或水沟旁等环境,海拔2200-2400米。
形态特征
大红蔷薇是一种灌木,高度可达1-2米。小枝呈圆柱形,直立或开展,无毛,常无刺或有稀疏小皮刺。小叶通常7(9),在靠近花序下方的部分可能为5,连叶柄长度为7-16厘米。小叶片形状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单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沿脉有柔毛或近无毛,中脉和侧脉均突起。叶轴上有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宽大,约2/3部分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耳状,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近无毛
花单生,稀2朵,苞片宽大,1-2枚,卵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先端尾状;花梗长1.5-2.5厘米,无毛或有稀疏腺毛;花直径3.5-5厘米;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明显伸展成叶状,比花瓣长1/2或1/3,全缘或有时先端有稀疏锯齿,外面近无毛,内面密被柔毛,边缘较密;花瓣红色,倒卵形;花柱离生,密被柔毛,比雄蕊短很多。果卵球形,直径1.5-2厘米,红色。花期6月,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大红蔷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北省四川省以及浙江省。这些地区多见于山坡、灌丛中或水沟旁等环境中,海拔范围在2200-2400米之间。
生活习性
大红蔷薇喜欢充足的阳光,不耐阴暗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能耐干旱、耐水湿,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良好。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其生长更为理想。
繁育方法
扦插
大红蔷薇可通过扦插方式进行繁殖。插条应选用当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半木质化枝条,每段长约10-15厘米,带有2-3个节,顶部保留2-4片小叶,大叶片可剪去1/3。上端距离芽眼1厘米处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基质可以选择细炉灰渣或洁净河沙。插床底部铺设砾石,以增强透气性和排水性能。扦插前应对插床进行消毒处理,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并彻底清洗。扦插时间一般在初夏进行,插条插入深度为5-7厘米,株行距为5厘米×8厘米,斜插入土,注意保护插条不受损伤。扦插后应及时向插穗叶面喷水,保持基质湿润,防止萎蔫。一般每天喷水2-3次,随着气温升高,喷水频率相应增加。适宜的地温为20-25℃,湿度维持在85-90%。插穗生根前需在白天覆盖遮荫网,25天后大部分插条开始生根。
播种
大红蔷薇也可通过播种方式进行繁殖。种子可在秋季采收,随后低温保存,以便春季播种。种子剥离工作应在播种前进行,可采用手工剥离,然后用水清洗,晾干备用。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播后覆地膜或搭建塑料小棚,8-10天后幼苗即可出土。如覆地膜,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撤除,以防烧苗。首次浇水后,每隔10天灌溉一次,幼苗长出第一对真叶后,可改为每隔15天灌溉一次,并注意松土除草。当幼苗长至5-6厘米高时,可进行第一次间苗、定苗。
栽培技术
大红蔷薇的幼苗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可使用氯化苦、二甲硫嗪等消毒剂,并施入腐熟有机肥。植后每年深秋可开沟施肥,促进生长和开花。开花前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以免影响开花数量。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孕蕾期可施1-2次稀薄饼肥水,有助于提高花色和延长花期。修剪一般在叶芽萌动前进行,主枝保留1.5厘米左右,侧枝保留基部3-5个芽,同时去除枯枝、细弱枝及病虫枝,适当剪除过老过密的枝条。
病虫防治
大红蔷薇的主要虫害包括蚜虫刺蛾科等,可使用10%除虫精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杀。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黑斑病,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预防。
主要价值
大红蔷薇以其初夏盛开的花朵、丰富的色彩和芬芳的气息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适应性强,易于栽培,而且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材料。可用于多种景观设计,如溪畔、路旁、园边、墙垣绿化,以及花柱、花架、花门、篱笆等的装饰。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09
蔷薇属.植物智.2024-09-14
saturata.植物智.2024-09-1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繁育方法
扦插
播种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