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三大营
明朝军队中精锐的野战部队
明军三大营,又称“京军三大营”,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朝廷直接指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主要承担“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任务,是明军的绝对主力。
军营简介
五军营
五军营是大明初期最为精锐的步军,以精锐的战斗力和严明的军纪而著称,其士兵多为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士,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主体是步兵,辅以一些轻骑兵,大营内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
据《明史》记载,五军营士兵选拔极为严格,必须经过层层筛选,方能入选,而一旦成为五军营的一员,便意味着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待遇,这也使得五军营的士兵们更加珍惜这份荣誉,更加努力地训练,以期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在明朝初期多次参与对外战争,无论是北方的蒙古,还是南方的土司,都曾在五军营的铁蹄下颤抖。
三千营
三千营起初是由三千蒙古骑兵组成,即“靖难”时朱棣雇佣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是大明初期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而著称,其士兵多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士,擅长骑射和马上作战,作为明军的机动兵力和突击力量,是对坑和追击蒙古骑兵的主要力量,分为轻骑兵重装骑兵,在战场上三千营的骑兵们如同狂风骤雨般冲向敌人,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击溃敌军。它的成立,不仅增强了明朝的军事力量,也促进了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许多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士在加入三千营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和习俗,成为了明朝的一份子。
神机营
神机营,是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受皇帝的直接指挥和调遣,可在重大战争中发挥作用。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得名。其内部设提督内臣、武臣和掌号头官各两名,下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军以下设司,配有五千下营,主要掌管火器操练和随驾护卫马队。除此之外,还配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火器,诸如盏口炮、将军炮、手把铳、神枪、快枪、单飞神火箭、神机箭等。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亲征漠北的战役中,神机营就奉命随队出征,并在蒙古战场上重创敌军;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3月,朱棣指挥第三次漠北之战,神机营突然出击也令蒙古军“大溃,死伤不可数计”。因为战功卓著,神机营此后越发受到重视。
前期编制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合用药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作战方法
明军三大营是一个庞大的作战群体,三大营之间必须设置合理的战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作用
在明朝初期的战争中,三大营往往协同作战,共同应对外敌。他们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无论是平原、山地还是水乡,或是步兵、骑兵还是火器兵,三大营都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威力,将敌人击败。他们不仅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明朝的稳固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消失历史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丧失几尽,后改革军制,建立营团,未入选的军士归本营,称“老家”。
参考资料
《大明风华》背后的真实历史. 中国国防报.2024-08-12
浅谈明朝军事制度 .丘浚海瑞故居.2024-08-12
目录
概述
军营简介
五军营
三千营
神机营
前期编制
作战方法
作用
消失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