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站村
甘肃兰州永登县连城镇下辖村
牛站村是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的下辖村,位于连城镇西南端,距县城60公里;全村面积18.9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4月28日,牛站村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7户、4123人。
牛站村气候属定西市北部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419毫米,年平均气温7.4℃,无霜期139天。牛站曾名丰乐堡取“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意,是永登县古老的八堡之一。牛站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宋代这里是吐蕃西夏北宋争夺的三角地带。明清时期,牛站村是鲁土司的重要属地,也是汉藏文化、商贸交流通道、茶马交易古驿站。
牛站村拥有丰富的庙会文化、社火文化,也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发祥地。2022年,牛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万元。境内有元君庙、古城楼、古井、古城墙遗址、九天圣母泉、油房遗址等文物古迹。
名称由来
牛站曾名丰乐堡取“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意,是永登县古老的八堡之一。民间说牛站地形如卧牛,期望卧牛站起来故名牛站。民间也有另一说法,是连城县十二世鲁土司鲁华龄因战功显赫,清雍正三年(1725年)将青海目勒得尼管辖的上、下马尔等八族藏民赏给鲁氏土司世隶为民。自此,这里的藏民每岁为鲁府上贡大批肉牛,路过丰乐堡寄宿或歇脚,故称牛站。
历史沿革
西汉开发河湟地区,拒守羌族入犯,赵充国在此地一带大规模屯田并开辟甘青通道,从兰州市经浩门越达板山经湟水流域进青海省,牛站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宋代这里是吐蕃西夏北宋争夺的三角地带。明清时期,牛站村是鲁土司的重要属地,也是汉藏文化、商贸交流通道、茶马交易古驿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牛站属连城区第三乡,1956年区改乡属永和乡,牛站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八宝人民公社。1961年,牛站属连城人民公社。1984年连城乡改镇牛站属连城镇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牛站村位于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西南端,大通河腹地,距兰州市140公里,永登县60公里,距离海石湾镇(红古区)35公里;面积18.92平方千米。
气候
牛站村气候属定西市北部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419毫米,年平均气温7.4℃,无霜期139天。
地形地貌
牛站村属祁连山脉地大通河谷森林草原区,介于祁连山石质山地和黄土高原沟壑区之间,为大通河河谷阶地,海拔1890米。
水文
牛站大坡沟是永登县境内入大通河小支流,大坡沟在甘肃省永登县河桥镇牛站村注人大通河,中游分为南北二支,北支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杨家湾东南山岭,源头海拔2591米,南支发源于大坡顶。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
政治
人口
人口及民族
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总人口1017户、4123人,建档立卡户110户,337人。
信仰
牛站人十分信仰九天圣母,每年三月初七这里都举办纪念九天圣母的庙会活动,当地人俗称“大菩萨会”。牛站民众将九天圣母的纪念起源与清代时的甘肃牛站籍大将何虎臣联系在一起,认为牛站九天圣母的信仰活动最初正是由何虎臣所倡立的。
经济
牛站村发展探索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流转土地550亩,建成西红柿种植基地,修建400吨冷库、3000㎡钢架大棚80个,3800㎡物流园交易展销平台,占地120亩,建设提灌工程1处。产品远销重庆市西安市等地,2021年全年,西红柿基地累计用工2.4万人次,工资支出224.7万元,累计带动本村360人就业,惠及200余个家庭(含建档立卡户42户57人),切实提高了村民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8万元收益。2021年牛站村通过引进浙商招商引资的方式,种植无籽西瓜2000亩。2022年,全村农户年土地流转收入就达到210余万元。依托种植基地,为村上及乡镇周边的农户就近务工提供便利,带动周边五个村三百余人就业,年实现工资性收入650多万元。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建成大棚1650座,西瓜产业的发展大力带动了村的务工就业,每天平均用工200余人,人均收入约80元/日,现累计用工26000人次,到西瓜上市还需用工17200人次,人工费用累计345万元。此外,牛站村建有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农资、大宗商品和农副产品种类齐全,建有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村民可以随时查询生产生活信息,建有金融、邮政和物流网点,满足村民日常需求。
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有大规模农家院餐饮2家,大型养殖场羊场2处,鸡场2处,猪场72处,牛场3处,百货销售及批发部20多个,信用社一处。通过月嫂、厨师、裁缝师、焊工、驾驶员,装载机员、挖机员等劳务技能培训,牛站劳务收入持续稳步提高。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强化农民就业培训,牛站村厨师、月嫂、裁缝师等技能培训已达到400人次。依托临近连城铝厂、连城电厂等大型企业的优势,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性组织带动农户发展致富的作用日益明显。2018年牛站村64户176人享受产业扶持政策,享受补助资金88万元。
交通
牛站村境内有河东河西公路、S301线。自2018年起,牛站村全面开展村主干道、巷道美化、硬化、亮化、绿化改造工程。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村内有小学一所兼幼儿园。
体育事业
牛站村新建成800平方米村级办公阵地投入使用建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体育活动设施完善,村委会派专人管护,及时维护。
文化事业
牛站村建有村卫生室2个,大型文化场所2处,文化室1个。此外建有农家书院和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杂志,音乐、文化、体育器材,种类齐全,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并设立公益性岗位,投资85万元将一处垃圾堆放地改建为综合休闲娱乐广场。
医疗事业
牛站村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投保率和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到96%以上。建有设施完善、安全整洁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人负责看管。
环保民生
牛站村村内道路通畅便捷,入户道路全部硬化,满足人车出行需求,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村内家家户户通电,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电网建设安全美观,实现了电话、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
截至2023年4月,牛站村22户农户完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逐步消除露天厕所。村内C、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成,为15户建档立卡户实施三化工程,农户房屋干净整洁,庭院美化漂亮。村内道路两侧,全部实施了三化工程,无残垣断壁、柴草乱堆、乱搭乱建现象。为全村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大幅度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庄品位,村内沿街墙面全部进行了美化改造和文化渲染,以建成牛站村地表建筑城楼,仿古一条街正在打造。实行人居与畜禽养殖分离,解决垃圾乱堆、污水乱流的问题,使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内建有保洁队,对村内垃圾每日运转,环境卫生每周大扫除,和各农户签订的“门前三包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人文
民间艺术
牛站村是民间文化的沃土,拥有彩绘、国画、银器、头饰、木雕、皮影等众多工匠。
习俗
传统社火
传统社火内容丰富精彩,形式独特,有着蒙、藏、土、汉等多民族文化成分。据传牛站社火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有燎火、上香等民俗活动,保留有河湟地区的远古风味。 高跷是牛站社火中的重头戏,源于古代巫术,是与天神相接近的一种传神活动。每年正月高跷队随社火到村上各庙宇、连城鲁土司衙门去表演,跷子所到之处有群众跪下让高跷跨过,以祈吉祥。牛站高跷没有像苦水高高跷的扶杆,行动自如洒脱。演出以《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封神榜》、《五典坡》等历史戏剧为主,有三十付跷子同时表演,配以戏剧唱腔、锣鼓,演员踩着锣鼓点巡街行走,也有穿插、套四门、拉圆场、圈心、走二龙戏珠等广场表演,以八卦太极图为表演形式,突出道教文化色彩。
青苗会
牛站村的青苗会在八宝川地区久负盛名。相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河州镇做总兵提督一品顶戴何虎臣返回故里探亲,于三月初七日光临圣母庙奉香,适逢众人为菩萨冠戴,时地方绅士请求军门大人“为圣母元君定一圣诞节可否?”大人略加思索后高兴地回答“今日就好”。于是三月初七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庙会,从那时起一直沿袭下来,成了牛站村的传统节会。
古迹文物
牛站村境内有元君庙、古城楼、古井、古城墙遗址、九天圣母泉、油房遗址等文物古迹。
山岑坪文化遗址面积达十万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这里是拒守羌族的要地。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王朝置金城郡,领属十三县,牛站属浩门县赵充国曾在这里大规模屯田。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秃发乌孤为广武侯,占据此地。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9年)隋军经浩门,过大通河,围攻吐谷浑。唐末又被吐蕃占据。北宋对抗西夏,多有战事。元代,西藏自治区法王萨迦贡噶坚赞及其侄子八思巴应阔端王之邀赴凉州会盟,由此经过。明清时期由连城鲁土司统治。
获得荣誉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形地貌
水文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及民族
信仰
经济
交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事业
环保民生
人文
民间艺术
习俗
传统社火
青苗会
古迹文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