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预科
大学前的预备教育
本科预科是大学正式教学班以外的预备班。国际上,由于大多数西方教育体系内中小学的教育为十三年,而中国为十二年,所以一般来讲,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后,在赴英国大洋洲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预科学习。在中国高校招生中只有民族预科班,民族预科班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科预备性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
解放前中原地区在一些学校设立过一年制预科,后逐步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民族大学先后开设了一些民族预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也相继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预科班。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主要为少数民族学生举办的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预科
发展历程
解放前中国在一些学校设立过一年制预科,后逐步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学院先后开设了一些民族预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也相继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预科班。1979年广西民族大学的初中预备班改为大学预科班。1980年起,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农学院、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广西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都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每年招生600人。1984年,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农学院、广西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委托广西民族学院代培)预科班共招生556人。1985年,全自治区高校合计招预科生714人。其中外省7所学校,91人(壮族69人,瑶族9人,苗族2人,侗族1人,仫佬族、伤佬族5人,毛南族3人,京族1人,其他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1所大专院校623人(壮族500人,瑶族76人,苗族17人,侗族6人,么佬、仡佬族14人,毛南族2人,京族4人,回族1人,彝族1人,其他2人)。
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集中办大学民族预科班,提高教学质量。秋季将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林学分院、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预科班集中到广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其余5所院校预科班1993年秋集中)。集中办班后,预科班学生仍由各院校根据招生计划负责录取。学习期间,预科生享受与广西民族学院预科生同等待遇。结业后经考核合格,直升各院校本。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630人。
教学特点
大学预科班,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帮助提高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为其升大专学校打下良好基础,学制1年,学习期满,政治表现好,身体健康,经学校考试成绩合格的直升大学本科;不合格的再读预科1年,但留级面不超过10%,留级后仍不及格的,退回原地。预科班招生面向49个"老少边山穷"县以及其他贫困乡、民族乡,从当年高考成绩接近大专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农业人口少数民族考生中择优录取,实行定向招生,大学毕业后回原地工作。
招生计划
预科班招生计划作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单独下达执行;学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区就业。计划编报由各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负责,按年度计划编制工作要求报送教育部。预科班分学校招生计划报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族教育司。预科班分学校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统一下达。预科班招生来源计划由教育部单独下达。各地、各部门和高等学校遵照执行。
招生录取
生源:预科班生源限定为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重点招收边远农村、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考生,并适量招收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录取标准:本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提档分数线以下80分。
预科管理
收费标准
预科班收费要严格按《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03年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3〕4号)规定执行。民族班学生应与同等学历层次学生执行相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额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预科学生在预科阶段的学费按照预科培养学校所在地省政府批准的预科生学费标准收取;预科学生转入本科后,其学费按照预科生录取当年招生学校的学费标准收取;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规定,预科和本 科阶段对学生的“奖、贷、助、补、减”等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由本科培养学校负责,确保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按国家的有关政策得到资助。
相关规定
1984年3月,教育部、国家民委颁布的《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强调要继续办好民族预科班。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2005年6月,为了大力加强普通高校民族预科班的管理工作,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民族预科班的定义、地位和作用,并对民族预科教育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预科意义
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主要为少数民族学生举办的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预科
由于大多数西方教育体系内,中小学的教育为十三年,而我国为十二年,所以一般来讲,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后,在赴英国大洋洲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预科学习。通过预科的学习,学生主要获得了专业课程过渡与衔接方面的知识,同时强化了所留学国家的语言,文化,学习方法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预科阶段的实习,实际上是打基础的过渡型桥梁课程。国际预科课程按照课程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民族预科
发展历程
教学特点
招生计划
招生录取
预科管理
收费标准
相关规定
预科意义
国际预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