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情》以时间为序,采用线性叙事的手法,通过打造两个不同的时空,讲述了女主角秋云自小接触京剧后就对它产生了喜爱,并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决定要扮演钟馗这样一个人物角色,最后还因此名声大噪的故事。
该片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电影,并且获得了第五届巴西利亚国际影视录像节最佳影片金乌奖、第11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第五届里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第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奖项,
黄蜀芹、
李子羽、宋国勋凭此片获得第八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李保田凭此片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中国北方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秋云(王飞飞 饰)的父母都是行走江湖的戏班子演员,两人常常搭档唱《钟馗嫁妹》,后来唱花旦的母亲(
王长君 饰)跟男人私奔,这件事给父亲(李保田 饰)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他自此认为唱花旦就是女人不正经的象征。但秋云迷恋戏曲艺术,并暗地里偷偷练习。
成长为少女的秋云(贡琳 饰)在一次救场演出中被众人发现是一块“天生唱戏的好料子”。可父亲老秋却担心女儿步她母亲的后尘,执意要女儿离开戏班,但秋云直言宁愿从此唱男角也要继续唱戏。无奈,老秋只好教她唱生角,她很快成了戏班的台柱。长大的秋云(徐守莉 饰)暗自爱慕着恩师张老师(
姬麒麟 饰),但张老师在乡下有老婆孩子,为了秋云的前途,他被迫离开了剧团。“文化大革命”中,秋云因为没有戏可以演, 她顺势结婚成家,生了两个孩子。“文革”结束后,秋云决心重返舞台,重唱《
钟馗嫁妹图》,最终以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
1987年初,黄蜀芹在
吴贻弓导演的《
城南旧事》和第六代导演崛起的影响下,决心要拍一部对得起自己的好电影,她无意间看到作家
蒋子龙的一篇报告文学,写河北梆子名伶
裴艳玲从小苦练到成才的经历。文章最后一行字:“裴艳玲正在准备扮演钟馗……”让黄蜀芹的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三个形象:女演员、钟馗、鬼,巧合的是,当时黄蜀芹家里正好挂着一副《钟馗嫁妹》的画,是丈夫郑长符所绘,画面是一男一女两个人脸的拼接。后来黄蜀芹找到了
裴艳玲,和她同吃同住,采访、挖掘关于她的故事和细节,几天后,《人·鬼·情》的剧本诞生了。一开始看到的《钟馗嫁妹》的画也被黄蜀芹放在了《人·鬼·情》的开头。
关于钟馗的出场,导演黄蜀芹与影片美术制作
郑长符商量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凡钟馗出场,必用黑丝绒衬底,什么山坡、星月、亭台楼阁等等包括道具都不要。钟馗的大红色袍子和大花脸有黑丝绒衬底效果将特别神奇。他们要把摄影棚全部蒙上黑丝绒,在这么一种神秘的“黑洞”里完成“钟馗世界”的镜头拍摄。
后来制片主任想省点钱,用黑色的平绒代替。但是灯光打在平绒上还是有微弱的反光,不是想象中的效果。而
黄蜀芹则表示拒拍,停拍三天后,制片主任妥协了,平绒全部拆下,换上黑丝绒。黄蜀芹认为,这是关系到电影整体形象的大问题,只有黑丝绒才能呈现钟馗神秘莫测、梦幻般的世界。
《人·鬼·情》被公认为女性电影代表作,在国内观众中也大受欢迎,但黄蜀芹生前曾坦言,当时她根本就不知道“女性电影”这个词,但是黄蜀芹很明白自己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看这个人、表达这个人的。当时第一个跟她提出这个词的是当时还在上学的儿子郑大圣,后来郑大圣也接过了父母的衣钵,走上了导演这条路。
大多数中国电影的叙事者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展开的,他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接近女性,但结果总会留下遗憾。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中国视野,一些影片成为了中国女性电影的先声,而《人·鬼·情》的出现正是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这一过程的完满表达。(新京报 评)
电影《人鬼情 》中,以秋云的现实人生和戏剧人生做比,通过细腻的电影手法,让现实人生中的秋云无论是作为女儿、妻子、女人都没有话语权 ,而只有由雌化雄,借钟馗男性身份,才能完成驱魔降怪使命 ,以此获得话语权。显示出导演对现实中女性政治权利的获得 ,是改变女性身份的现实尴尬才能完成的。这一
悖论式的反讽 ,正体现出黄导对女性的尊重 ,因为
西蒙·德·波伏娃的 《第二性 》最著名的命题是 :“一个女人之为女人 ,与其说是 ‘天生 ’的,不如说是 ‘形成 ’的。”也就是说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社会是决定男女两性特征的主要原因。(戏剧之家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