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康,
今日美术馆馆长,民营美术馆第一人。1989年7月毕业于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9月在《河北图书商报》任美术编辑1992年5月在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文化编辑室工作1998年9月——1999年7月进修于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室助教研修班现为今日美术馆馆长。今日美术馆是以“民营非企业”。2002年,由今日集团董事长
张宝全先生创建并首任馆长,2004年底由张子康先生接任。张子康先生还兼任《东方艺术》杂志主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打赌
张子康笑称自己2004年刚来
今日美术馆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术馆。他说他选择今日美术馆的原因很简单,当时身为出版人的张子康一心想着自己的出版业绩,今日美术馆的出现似乎让张子康找到了扩充出版资源的救命稻草。
而张子康的上任,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显然希望张子康能做更多的事情。2002年,酷爱书法艺术的
张宝全创建了今日美术馆,自任馆长。两年运作下来,在房地产市场上叱诧风云的张宝全明显打理不好自己的美术馆。一切偶然中都有其必然性。两年后,在跟随书法界著名大师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张宝全遇上了当时业内名气正盛的出版人张子康。
或许是合作过程中发现了张子康的潜力,也或许是张子康背后光辉的出版业绩。张宝全有了让张子康成为自己下任的想法。
令当时业界很多人惊奇的是张子康竟然同意了。当时的民营美术馆正处于倒闭风潮之中。彼时的
今日美术馆旧址共不过两千平方米,七八个人,按画廊卖画模式运营。身边的朋友都笑张子康:“你要是在这儿能干够一年,我们大家都请你吃饭。”
“我当时就是想利用美术馆扩充出版资源。”张子康也笑。话虽如此,但客观效果是
张宝全显然没有看错人,2004年,今日美术馆收入与开支持平。当然,是因为张子康卓越的出版业绩,并不是美术馆自身的运营。
摸着石头过河
或许是因为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汗水,也或许是因为这项工作与艺术沾边。张子康在后来运作美术馆的过程当中,越来越从心底喜欢上了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在中国做这样的一个美术馆,可能对中国的艺术推动有好处。也很有挑战性。”
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的张子康,开始希望做一个国际化的、有学术标准和高度的美术馆。2005年,张子康去
欧洲考察。同年下半年,
今日美术馆新馆开始改造,2006年,地理位置空间结构皆比旧馆优越的新馆建成。但张子康欢喜的同时也开始忧虑成本问题,新馆每年仅利润便必须在两千万以上。
天天研究国外知名美术馆
财务报表的张子康,逐渐发现了一条民营美术馆的生存之道——赞助。
如今在不同的场合里,张子康还在一遍遍地说明赞助之道。“本身美术馆是个社会概念,是个社会行为。整个社会来做,我觉得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原来的美术馆倒掉呢?都是因为个体有钱了就做下去,没钱了就可能倒闭。这样的
个体行为,不适合做一个长远的文化建设。”
现在听起来这样的说法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在当时,张子康呈交上改变经营模式的方案后,张宝全直接拍板不赞同。但张子康不泄气,他知道
张宝全一直想要做一个最好的美术馆,而眼下机会便在眼前。不肯服输的张子康一遍遍地诉说什么是最好的美术馆,如何才能保持美术馆的长远运营。如张子康所想,为人极聪明的张宝全在最初的否定过后,不断地思考着张子康的提议。
“当时就这么个情况,如果我用赞助资金解决的话,我就能生存。因为把这个交给全社会去办了。”张宝全同意之后,为了争取到赞助,张子康必须重新定义
今日美术馆的身份。
让张子康颇费脑筋的是,因为从没有过先例,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子康到处问,但没人说得清民营而公益性的美术馆该怎么确认自己的身份,工商局也说没有这样的执照。后来总算在民政部碰到了个明白人,对方建议挂个“非企”的牌子。这个概念其实相当不准确,只是中国在发展时期,对一些民间机构,包括美协、基金会等无法定位,而统一称之为“非企”,其实还是没有说清楚这类团体到底是什么性质。
但不管是否准确,今日美术馆总算身份上可以寻求赞助了。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张子康心里也没底,但硬着头皮往前冲后,让张子康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第一桶金来得太容易了些。国际知名画家方立钧个展在今日举办,大获成功,资金则来源于国际知名厂商
万宝龙的赞助。而如今的
今日美术馆,赞助名单已经愈来愈长,包括
瑞银集团、
诺基亚等等。
按照张子康的说法,金融危机没有造成今日美术馆的经营困难。但一向对资金敏锐的张子康已经感觉出来问题所在,今日美术馆资金来源不够多源化,稳定性也还不够。
“美术馆也会有一些新的调整。”中国民营美术馆一向对礼品开发不大重视,但在仔细研究美国一些大的博物馆后,张子康惊奇地发现,有些博物馆礼品店经营销售量相当大,甚至占其总收入的35%,即上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咖啡厅、设施的回报等也是其收入非常大的一块。
在接手
今日美术馆4年之后,虽然张子康兴致勃勃地计划着建设
中国美术馆从来没有过的陈列馆,举办更多有分量的展出等,但资金开拓方面显然还需继续努力。不过张子康没有气馁的理由,因为即使国际上著名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因为资金问题,所有的展览也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考三次大学
张子康的聪明与勤奋毋庸置疑。但考大学的时候,青年时代的张子康却考了三次才考上。
张子康对绘画的喜欢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张子康回老家去玩,适逢
中央美术学院的
冯真(又名冯小韵。1931年生,
南海区人。1947年在
华北大学文学艺术院学习。于1948年在解放区晋察冀边区
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期间创作了她的成名作《娃娃戏》,时年十八岁。这幅画在新中国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冯真因此出名。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干部训练班、研究班进修。1956年在苏联
列宾美术学院学习,获“艺术家”称号。1962年任教于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在
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保卫儿童大会”。创作《娃娃戏》后,冯真又画了《劳动英雄回来了》、《伟大的会见》、《民族大家庭》等年画及《刘胡兰》等
连环画、《和平代表欢迎您!》等宣传画。“文革”后画了《白求恩》、《柯棣华》等油画。近年创作了民间“炕围”、“喜帐”形式的画《娃娃欢》、《娃娃乐》。以上作品先后获得五次国家级奖。为配合学院新创学科的教学研究,她写出了《年画调查记》、《宝鸡民间美术》、《姥姥的礼物》等多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权威刊物。冯真不论所画何种题材,不论所有何种工具,其作品都洋溢着一种真挚朴素的美,这是行家们的共评。 1951年起任教于
中央美术学院至今,现为教授,享受国务院“艺术上有突出贡献者”津贴。 1956年至1962年,被派往
圣彼得堡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获“艺术家”称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主任委员。)也到农村做年画调查。望着冯真画农民肖像,第一次接触如此级别大师的张子康心里满是钦羡。个性随和的冯真看出了身旁孩子的想法,随手教了几笔之后,冯真意外发现这个从没接触过绘画的孩子,画得相当不错。
或许是小孩的逆反心理,中医世家出身的张子康一直不愿意按照家里的意思学中医。而因缘巧合之下,仅仅冯真一次的称赞便让张子康从此走上了绘画之路。
但张子康的绘画之路显然并不平坦。高中毕业后的张子康没有如愿考上大学,但也不愿就此放弃自己考取美术学校的梦想。为了生存,张子康开始在各地做各种各样的临时工,蹬三轮、裱画、果树栽培、照相……5年的时间里,攒了钱的张子康便花钱上美术学校的学习班学习,在每份临时工的空闲时间里绘画,在
春节众人游乐的时候关起门来绘画。
好运没有辜负勤奋而努力的张子康。1985年,张子康考上了
河北师范大学的美术系。因为一向独立做主,在上大学三个月之后,张子康父母才知道儿子上了大学。“你怎么这么大了,又去上学了?”老爸很疑惑,第一句话问张子康的就是这个。
事业越来越成功的张子康已经很少有时间画画了。他不否认自己的画儿不够好。但对曾经为之疯狂的爱好,张子康始终保留着。在张子康的规划中,再过上几年,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再驾驭日益发展的
今日美术馆的时候,或许他会再拿起绘画的笔。其实张子康目前的正职在国家画院,今日美术馆虽然做得有声有色,但这个馆长之职也只是兼职。
如今的张子康也有孩子了,因为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从没有要求过自己的孩子去学画画。但模拟心极强的孩子有样学样,天天跟在张子康后面学画画。令张子康意外而欢喜的是孩子画的相当不错。
调整梦想
学绘画的时候,张子康毫不例外地想象着以后当画家,不过后来显然一直没有如愿。张子康说他很快乐,因为他所从事的都是与绘画沾边的行业,他在这些行业中找到了另一种乐趣。
张子康总说:“很多东西,就是一种缘分,一种机遇,在中国就是这样,你干了这行了,你要做工作,你要有责任感,你要把这个东西做好,你又对这个东西产生了热爱。然后就这样做下去了。然后再不断地修正自己。”
大学毕业后,张子康并没如愿以偿地从此画画。但当年他被分配到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的是美术编辑,已经是同学当中分配最好的。张子康很知足。社长王亚民去了之后很想出艺术图书,这只有搞美术的人才懂,一直想着挑战更多东西的张子康接手了这个活儿。在从没有出过艺术图书的出版社,张子康算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了。
张子康的第一本艺术类图书——漫画书系出得并不容易。当时的大艺术家们看不上张子康所在的小出版社,张子康不得不一次次地去吃闭门羹甚至被扫地出门,但回过头来他还得一次次地想法去感动大艺术家们,去向他们证明自己的实力。
命运似乎总不肯辜负张子康的努力。漫画书系甫一刊出便获得国家图书奖
提名奖。当时
河北省并没有太多获奖的书,漫画书系获奖之后,张子康紧接着又出艺术类书籍,又获奖,就这样不断地循环了下去,业界也默认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出艺术图书了。大概统计的数目是,数年之间,张子康参与的书籍共有2000多本,获国家图书奖的共有四种。
因为认真,张子康几乎在自己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中都找到了兴趣爱好。而“总体上我不会放弃我的艺术之梦。但我觉得同样能找到做艺术家的乐趣的时候,理想也会转换”。
社会经历
2021年12月,“太空艺术馆”专家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由张子康等艺术家,和中科院
张双南研究员、李盛阳研究员组成。
主要影响
作者:张子康
到西方城市旅行,最大的感受是,从机场开始,酒店、咖啡厅、餐厅、游客中心、观光景点……都有各种各样免费的刊物、宣传页在大量散发,向你介绍城市所有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它们的展览内容、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等。在城市的地铁、社区、道路或是公交车站,常常会有不同文化、艺术活动的宣传广告,你不由自主地就想加入其中。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博物馆、美术馆不知不觉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你走进各类博物馆尤其是美术馆,会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银发老者,穿校服的中学生,大队的旅行团,小情侣,带着孩子的家庭,表情严肃的中年人,奇装异服的朋克青年,撑起画架的爱好者……你会觉得,博物馆好像一条神秘的通道,联结了不同肤色、不同年纪、不同背景甚至不同时空的人。
正是基于这两点感受,或者说这两点感受在中国所遭遇的“落差”,我在2004年带着一种好奇和梦想接受兼任
今日美术馆的馆长。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未来能够完整地拥有我喜欢的美术馆氛围。5年来,中国的美术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软件、硬件(尤其是硬件)上都在不断地发展。虽然还有差距,但在北京、
上海市这两个城市,日渐丰富的文化氛围和日渐增多的成功展览,让我感觉到“落差”在缩小。我不断地看到了“美术馆时代”的希望。然而,随着对美术馆业的了解以及对实践的深入,我不停地又会有“美术馆断带”的忧虑。
从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而言,从“以物件为中心”到“以教育为中心”,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为“以观众为中心”,“竞争与市场模式”益发占主导地位。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已经来到了第三波浪潮之巅。发达国家对博物馆的功能不断提出讨论与质疑,作为博物馆一个分支的美术馆,对自身功能也在进行不断的更新、调节、改革。这样的潮流与当代艺术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相相合,成为当代艺术、文化前进的一个动力。
在我们国家,美术馆并没有经历这样完整的过程,有很长的空白期。想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欧博物馆三百年走完的路,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目前而言,我们的美术馆文化还未成形,美术馆生态环境还需调养,美术馆系统的秩序化建设与行业标准亦未完善,甚至对什么是美术馆、美术馆的价值、非营利特性都没有形成统一且清楚的概念。与之不甚相称的是,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使许多民间资本进入博物馆、美术馆领域;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已渐摆脱“西学东渐”的亦步亦趋,进入了一个全球同步对话的时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中国艺术的市场,在经历了几轮调整之后,逐步趋向理性和规范;
中原地区国际地位提升到今天,文化的交流也已经不是从发达国家流往发展中国家,从西方流往东方这么机械单向。也就是说,中国的美术馆发展,既跟不上世界美术馆发展的步伐,也跟不上中国政治、经济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艺术市场发展的步伐。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正由于美术馆这一环节并不强大,使中国的文化、艺术缺少了循环系统,以至于出现了“断带”。
几年的美术馆运营,我深感到创新的动机、鲜明的使命、有效的管理及自身运行模式得到观众及全社会的支持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困难的事。我们在这样一个时期和情形下,与大家分享中国第一家民办非企业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的成长经验,围绕着美术馆之基业长青,对世界美术馆发展的脉络、趋势,国际化的运营模式及美术馆游戏规则,国内的文化艺术政策及风向做了相关的汇总与梳理,为中国的美术馆发展提出了建议,供中国的美术馆及
博物馆业同行参考、批评、指正。
获得荣誉
获奖情况
1994年《中国漫画书系·二十卷》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第九届
中国图书奖1997年《鲁迅之世界全集》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提名奖1998年《王朝闻集(二十二册精装)》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一等奖 2001年《大山之子—张仃》获中国艺术类图书
二等奖2002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上下)》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
莱比锡市“世界最美的书奖”
社会奖项
1998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
个人作品
出版书籍
《
今日中国艺术家》系列,10卷,主编,2004年-2010年
《
读者》艺术版主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2012年
《东方艺术》主编,共84期,东方艺术出版社,2006年-2012年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副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年-2013年
《今日文献展》主编,2册,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
《美术馆》,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4月
《
文化造城》,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跨界生存》,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2月
《黄金腹地行—2015环塔克拉玛干写生作品集》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
《2015青年艺术+》,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20册)主编,中信出版社,2016年
《疆·域—张子康摄影作品集》,专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
《张子康作品集》,专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9
《艺术博物馆理论与实务》,合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
《悲鸿生命》主编,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7月
《中央美术学院与斯莱德美术学院教师联展》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3月
《CAFAM学术丛书·新中国美术家》三系列丛书,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3月
期刊文献
2015年5月,《从创作到艺术史—论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发表于《
美术观察》
2016年12月,《创意产业背景下的美术馆》,发表于《美术观察》
2016年,《艺术史的前提是艺术家》,发表于《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1981—2014》
2018年11月11日,《民营美术馆:智识促新的发展之路》,发表于《
人民日报》
2019年2月16日,《智识构筑美术馆的新形态》,发表于《
环球人物》
2019年7月10日,《西方社会景观表达与绘画语言流变管窥》,发表于《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9月29日,《大众美育的殿堂,文化创造的场域—新
中国美术馆事业70年回眸》,发表于《
中国文化报》
2019年10月,《雷安德罗·埃利希:惊奇之始——看见与相信的重构》,发表于《
美术观察》
2019年12月,《不可忽视的观众和影响制造者——对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的深思》,发表于《美术研究》
2019年12月,《面对未来的
炎黄艺术馆发展》,发表于《中国美术馆·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19年12月10日,《化物—卡普尔虚无的营造》,发表于《美术》
2020年2月29日,《面对未来的艺术博物馆发展》,发表于《美术馆》
2020年6月30日,《浅谈艺术博物馆的智识机制建构》,发表于《美术馆》
社会任职
2002年《中国墓宝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客座教授
2009年、2010年、2016年文化部新闻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0年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2年文化部群众文化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3年深圳当代艺术馆暨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名誉馆长
2013年北京红砖当代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
2014年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4年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评委会委员
2015年第二届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委员会委员
2017年“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
2019年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理事
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博物馆联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