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
供人体育运动或体育比赛使用的公共建筑
体育馆建筑是指体育比赛馆中能进行手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摔跤、武术柔道等运动项目竞赛外,还能兼作一般性音乐会、演唱会、文艺会演的多功能综合性使用的室内体育建筑。体育馆按性质分为比赛馆和训练馆。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体育运动会。而当时的运动设施是围绕宙斯神庙逐步形成的,已经形成了服务设施。且古罗马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其宗教礼仪相联系。在罗马保留下来最古老的体育建筑遗址是庞贝露天竞技场,保留最完整的是考罗索姆竞技场,采用券柱建筑技术,是罗马时期的代表作。在中国的体育建筑历史上,唐朝以后的宫殿、禁苑里都筑有打球场或体育建筑:如唐长安城宫城内的球场亭,西苑的梨园,大明宫里的东内苑龙骨池(把池填为球场)等。
体育馆建筑作为体育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以物质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同时也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历史沿革
古希腊体育馆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6世纪前期古希腊体育馆开始兴建起来,由于在这一时期,希腊公民开始形成以城邦为发展中心的心态,使得他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前那样随意垄断体育比赛中展示的城市空间,精英们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建立了体育馆,作为他们自己活动的专属场所,这一时期的体育馆属于私人空间,进入体育馆的人群大多是贵族阶层以及休闲的富人阶层,是希腊城市中突出精英和社会特权的运动的主要场所;体育馆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和排他性,在体育馆,体育锻炼构成了精英学校美德和公共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在这里训练,在这里进行日常的社交活动,对年轻的贵族子弟来说,竞争和追求美德(arete)是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最高目标。
最初兴建的体育馆还没有专门的建筑模型,体育馆的布局是非正式的、多种多样的,且位于城郊区的城墙外。在公元前6世纪末和5世纪初,阿提卡发掘的红色陶器刻画着一些体育活动场景,这些场景中包含有基本特征的建筑元素——跑步跑道(dromoi)和一座容纳设备和练习运动员的建筑摔跤场(palaistra)。基础设施很简陋:除了跑道(dromoi)和摔跤场(palaistra)这两个唯一专门建造的建筑外,只有遮荫树和水源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锻炼和运动训练的场所,它们需要大面积的宽敞开阔的土地来跑步,需要有遮荫的地方来防止阳光的照射,场地的选择受到自然优势的影响,要有可靠的水源,因此选择的地点通常是城外一些溪流旁的小树林,可以能够沐浴和清洗衣服。当时雅典最著名的三个体育馆,阿卡德米体育馆(Akademy),吕凯翁体育馆(Lykeion)和库诺萨尔格斯体育馆(Cynosarges),就是位于城邦城墙外的宗教祭祀的圣神园林,且西侧的阿卡德米体育馆(Akademy)位于科菲索斯河(Cephisus)河岸,另外两处位于东边靠近埃里达努斯河(Eridanus)和伊力索斯河(Ilissus)的地方。因此,这一时期的体育馆建筑结构简单,只是贵族阶层进行体育锻炼的精英俱乐部,也是宗教圣地。
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进入了极盛的“伯里克利”,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个城邦的财富使统治者能够支持体育馆和整个系统的节日和体育比赛。古希腊人不再追求简单的体育锻炼,开始注重智力的培养,体育馆开始逐渐从私人空间逐渐发展到公共空间,体育馆开始逐渐演变为公民青少年教育课程的中心。到公元前5世纪末期,雅典出现职业教练(paidotribai)创办的私立“摔跤学校”(palaistra),体育馆已经成为教育的代名词,现在它既是代表智力的机构,也是一个代表体力的机构。
公元前4世纪
历史学的角度看古典时期希腊体育馆,它们存在的短暂时期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追溯体育馆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430年左右。它们的衰败与公元前413年开始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社会的衰落不谋而合。由于内战的消耗、破坏,古希腊城邦民主发展受到破坏,公民文化生活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像市政广场(Agora)、剧院(Theater)、柱廊(Stoa)、体育场(stadium)、体育馆(gymnasium)、摔跤场(palaestra)、等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受到损毁。一些公民也开始流亡他乡,依托于体育馆的竞技活动、戏剧表演等也基本停歇。
古代罗马角斗场
在古代罗马,城市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角斗场(类似今天的体育馆),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罗马古城内的大角斗场,它的原名叫做“弗拉维欧圆形剧场”。最早建造角斗场的目的是炫耀帝国的实力,和当时流行的大型公共浴场、剧场等各种娱乐设施一样,是古罗马公民日常玩乐的场所之一。另外,古罗马后期,由于奴隶制的发展导致社会上出现大量无业游民,为了安抚这些社会不安定因素,统治者们在罗马城内建造了许许多多的免费娱乐设施以取悦这些游民,角斗场就是其中一种。
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罗马占领了耶路撒冷王国,强征8万名犹太战俘,用8年建成。角斗场的平面呈椭圆形,椭圆的长轴达到了188m,短轴156m,总高度48.5m,是当时建筑中当之无愧的“超级巨无霸”。这座角斗场拥有5万多观众席,最多可容纳8万人。
这座建筑的观众席从下而上分为三个层次,最下面也是最接近赛场的是皇高和元老等贵族们的位置,中间的区域是罗马的公民区,这两个区域有座位;最上面是普通自由民区,只能站着看比赛。跟现代的体育馆很像,整个座位区被竖向的走道分成若干区域,目的是方便观众快速入座和离场,所有的疏散距离都经过严密的计算,据说即使发生了火灾,全部人员可以在十分钟内全部撤离,效率确实非常高了。建筑平面上分内外两条环廊,供观众疏散和休息。这种观演建筑的形式直到今天也是各大体育场的基本布局形式。
中国唐代体育建筑
在中国的体育建筑历史上,唐代以后的宫殿、禁苑里都筑有打球场或体育建筑:如唐长安城宫城内的球场亭,西苑的梨园,大明宫里的东内苑龙骨池(把池填为球场)等。
唐代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上—个黄金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兴建了不少毡场,其中隶属于宫廷的毡场建在勤政楼、清思殿、飞龙苑、梨园、中和殿麟德殿、含光殿等多地。而在京之外,不少郡县、藩镇也都建有用于击鞠的毽场。洛阳市荆州市徐州市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自然不用多说,就连敦煌市这样的边陲之地,也建有击鞠毯场。关于毽场建设的记载在《张淮深变文》中多次被提到,可见唐朝击鞠毡场不仅遍布长安,而且遍布全国其他地区。既然有数量众多的毯场,那么就会有经常|生的击鞠比赛。唐代诗人韩愈蔡孚杨钜源张建封等,在他们所创作的诗篇中,都有过专门描绘击鞠比赛的作品。
新中国体育馆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49年全国各类体育场馆不到3000座,到1995年已有61.5万多座,是1949年的210多倍。而且这些场馆的造型也逐步多样化,并应用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中国体育设施建设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体育馆建筑部门还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的30多个国家援建50多个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为表彰中国政府为第3世界国家建设体育设施做出的特殊贡献,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萨马兰奇先生于1986年专程来中国,将国际奥委会最高荣誉奖——奥林匹克杯授予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2023年上半年,中国体育场地总数450.9万个,同比增长约6.7%。
规模简介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列出了体育馆以坐席数10000、6000、4000、3000、1500、1000五个关键点划分规模级别。
设计要点
体育馆设计的发展要求追寻社会发展,提倡适当的超前发展。在建设和维护的资金问题上消灭“国家养馆”并实施“以馆养馆”。针对社会的需求和矛盾的存在,在设计上更加注意可动性设计,包括可动结构和可动设施,从而避免空间的使用率低和空间的不合理。社会体育馆作为城市的标志在造型的设计上也有一定标志性。当体育馆作为综合性设施进行多项竞技和训练使用时,应根据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和相应的竞赛规则要求,合理确定比赛场地尺寸、设备标准和配套设施,并据此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平面设计
在体育馆的使用功能上,它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区域,运动场地区域,看台区域,辅助用房区域。运动场地区域包含: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50*50游泳池、25*25游泳池。看台区域包含:固定看台和活动看台。有安排其他活动时活动座椅区域可以收起,扩大场地使用面积。辅助用房区域包含:贵宾用房,电视广播用房,泳池专用更衣室、淋浴区、卫生间,器材室,管理用房,设备用房等。运动场地四周及屋顶均设置有外窗,拥有较好的光照和通风环境。入口门厅的平面布置突出方正、实用的特点。更衣室在进行设计时应注重视线干扰。在空间布置和细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思想,给用户的运动体验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剖面设计
从建筑剖面分析来看,体育场的建筑高度是23.90m(从室外地坪到坡屋面中线距离),一层的层高是8.3m,二层的层高是3.6m,其中的二层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的净高是13.5m。
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设计
综合体育馆建筑形式大多为大空间,大跨度的网架结构。建筑次要空间柱距采用8.0m×8.0m,主要项目场地为无柱空间,最大柱距可达到80.0m×48.0m(满足标准球场的布置需求)。二层楼面为现浇混凝土的150mm厚的地板(面层可采用实木地板),屋面为钢结构不上人保温屋面。
基础选型设计
为能同时考虑到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形式的需要,在对建筑工程的基础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结合造价及地质的实际条件,项目主要采用的是灌注桩。
节能设计
为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外墙和内墙都是以B05混凝土加气块为主,另二层球类项目场地的高大空间可以采用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条板砌筑。除了另有说明之外,墙壁的厚度都是200mm,在外墙和内墙的保温体系中,岩棉板的厚度以40mm为好,其平均换热系数K=0.79,不超过1。在岩棉板材的可燃性级别设定中,应满足现行的规范和标准的需求。而在屋面材料的安装中,主要以保温隔热屋面为主要内容,保温层采用的是岩棉板,保温层的厚度为100mm,屋面平均传热系数控制在K=0.42-0.475之间,岩棉板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其需求满足实际规范标准的要求。在玻璃门窗的材质当中,主要是以钢铝普通型材中空玻璃为主要材质,其传热系数为K=3.6,而外门的材质主要是以节能外门为主要材质,其传热系数为3.0。门窗气密性气密性在6级以上,玻璃幕墙的气密性在3级以上。
无障碍设计
在综合体育馆建筑设计中,为了便利残疾人出行,根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建筑在入口处设置有无障碍斜坡(坡度为1/20),并在垂直交通方向设置有无障碍电梯及无障碍楼梯,形成无障碍出行体系。在公共部位,如比赛场地,公共厕所,淋浴间等,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安装相关设备。
自然通风设计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考虑的是自然通风,其次才是控制温度,这也是为什么“烟囱效应”会被运用到建筑中,创造出“烟肉效应”来强化空气流通的原因。在综合体育馆中可以采用增设电动百叶,提高室内的自然通风能力,降低正常运行时的空调次数。利用坡屋面在北向设置可开启天窗,即可采光又能满足排烟要求。
节水型设计
节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节能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再生水回收等。综合体育馆设计中可以增设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渗透系统,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给水阀和卫生设备也全部采用节水型产品,达到节省耗水量的目的。
采光设计
在综合体育馆中,光环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比赛的时候,要保证运动员在光的照射下不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并且要保证视野的清楚,并且要控制光线的入射角,而在对外或者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对于光的保护就没有太大的需求。体育场内的灯光可分为天然灯光和人造灯光两类。由于资金问题,通过使用自然光照,既能够节省运营成本,又能够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生态体育环境,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发展趋势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元欣认为,未来体育场馆业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体育场馆经营权改革稳步推进;场馆服务内容更加多元;体育用地更有保障;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将是建设重点;PPP模式将成为新建场馆的主流模式选择;场馆服务进一步标准化、智能化;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步伐加快;场馆专业运营市场主体大量涌现。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建湘认为,扩大消费服务成为体育场馆重大的责任;体育场馆运营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载体;大众体育消费成为体育场馆运营的主要服务内容促使体育场馆发展迎来新机遇。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的矛盾;业务发展与主体身份的矛盾;外部需求与业务创新的矛盾三方面的矛盾。为更好推进体育场馆大众消费服务,他提出六个应对之策:一是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提高体育场馆的服务半径;二是,通过转企加快推进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三是通过委托运营加快推进场馆的运营机制改革;四是通过政府专项扶持和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场馆经营者和政府的新型市场关系;五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衔接创新“体育场馆+互联网”的经营技术手段;六是通过核心业态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扩大体育场馆服务体系。
著名体育馆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古希腊体育馆
古代罗马角斗场
中国唐代体育建筑
新中国体育馆建设
规模简介
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节能设计
无障碍设计
自然通风设计
节水型设计
采光设计
发展趋势
著名体育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