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词
怀古诗是中原地区古代汉族诗词中的一种类型,通常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方式,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这类诗的特点在于多使用典故,手法较为委婉。
形成与发展
怀古诗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在中国古代汉族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类型的诗歌通常是诗人面对历史古迹,追忆古人业绩或遭遇,引发内心的共鸣,从而生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怀古诗的感情基调大多苍劲悲凉,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现实的深切感受。
文学特色
结构特点
怀古诗的结构通常包括四个环节: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引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进而回忆他们的事迹,最终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主题内容
怀古诗的主题涵盖了国家命运、统治者行为、名胜古迹的变化以及古人的人生境遇等多个方面。诗人在作品中常常借助历史典故,表达对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等现象的感慨。
表现手法
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其中,用典是常见的手法之一,通过引用历史故事或典籍中的语句,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语言风格
怀古诗的语言风格含蓄蕴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在作品中经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意象,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河、柳营、后庭花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思想感情
怀古诗的思想感情复杂多样,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和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忧虑。诗人们通过怀古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今变化的深沉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们自身的才华和抱负。
风格特点
怀古诗的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反映了不同诗人的个性和审美追求。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在怀古诗这一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艺术特征
触发点的统一
怀古诗中往往会有一个触发点,这个点可以是历史遗迹、遗迹旁的景物、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这个触发点的存在使得诗人的怀古情感有了具体的依托。
形式的统一
怀古诗在形式上的统一表现在两种对比模式的选择上:一是物是人非,二是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模式都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时间流逝所带来的沧桑感。
情感趋向的统一
怀古诗在情感趋向上的统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这三种情感趋向共同构成了怀古诗的基本主题。
常用典故
怀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投笔:源自《后汉书》,比喻弃文从武的行为。
- 长城:出自《南史》,常用来指守边的将领。
- 楼兰:源于《汉书》,常用来指边境之敌,以及建立功业的愿望。
- 折腰:来自《宋书》,常用来表示不愿屈身事人。
- 化碧:出自《庄子》,常用来形容刚直中正之人遭受不公待遇。
- 五柳:源于陶渊明的自号,常用来指代隐士。
- 东篱:出自陶渊明的诗句,常用来象征田园生活的恬静。
-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别的歌曲,后来泛指送别歌。
- 阳关: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后来成为送别歌曲的代名词。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常用来指代奢靡之音。
- 杨柳曲:乐府曲调,常用来描写军旅生活和离别之情。
- 行路难:古曲名,常用来描述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
代表作品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 人月圆·吴门怀古 张可久
- 折桂令·长沙市怀古 卢挚
-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 易水怀古 马戴
- 楚江怀古 马戴
- 登鹿门山怀古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金陵怀古 李白
- 西江怀古 杜牧
- 江南怀古 夏竦
- 汴河怀古 皮日休
- 金谷怀古 杜牧
-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 台城 韦庄
- 台城游·南国本潇洒 贺铸
-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张昪
- 岳鄂王墓 赵孟頫
参考资料
关于怀古诗写作方法(王国钧).个人图书馆.2024-08-1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古诗文网.2024-08-14
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文网.2024-08-14
目录
概述
形成与发展
文学特色
结构特点
主题内容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思想感情
风格特点
艺术特征
触发点的统一
形式的统一
情感趋向的统一
常用典故
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