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李传锋,男,197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教授。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低维固态量子系统等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期望能够建立一套有特色的量子纠缠网络并利用所发展的量子信息技术探索量子物理。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
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领域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低维固态量子系统等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期望能够建立一套有特色的量子纠缠网络并利用所发展的量子信息技术探索量子物理。
学术论文
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R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已发表SCI论文29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子刊15篇,Science子刊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34篇。论文被SCI他引5000余次,H影响因子38,其中一项成果被选为Nature Photonics封面故事文章,两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五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1)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pectra of Dynamical Maps and their Relation to non-Markovianity - Physical Reveiw Letters - 201802 - 2018年120卷
2) Heisenberg-scaling measurement of the singlephoton Kerr non-linearity using mixed states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801 - 2018年
3) Demonstration of multisetting one-way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Podolsky-Rosen steering in two-qubit systems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201704 - 2017年118卷
4)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no-signalling principle in parity–时间 symmetric theory using an open quantum system - Nature Photonics - 201610 - 2016年10卷
5) Demon-like Algorithmic Quantum Cooling and its Realization with Quantum Optics - Nature Photonics - 201402 - 2014年8卷2期
6) Quantum simulation of 动力学 of Landau-Zener model supporting Kibble-Zurek mechanism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201401 - 2014年112卷3期
7) Experimental recovery of quantum correlations in absence of system-environment back-action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311 - 2013年第4卷
8) Phase estimation with weak measurement using a white light source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201307 - 2013年111卷3期
9) Realization of quantum Wheeler’s delayed-choice experiment - Nature Photonics - 201209 - 2012第6卷9期
10) Realization of Reliable 固体State Quantum Memory for Photonic Polarization Qubit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201205 - 2012第108卷19期
11) Experimental control of the transition from Markovian to non-Markovian 动力学 of open quantum systems - Nature Physics - 201112 - 2011第7卷12期
12)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anglement assisted entropic uncertainty principle - Nature Physics - 201110 - 2011第7卷10期
13) Jin-Shi Xu, Man-Hong Yung, Xiao-Ye Xu, Sergio Boixo, Zheng-Wei Zhou, Chuan-Feng Li*, Alan Aspuru-Guzik*, and Guang-Can Guo, Demon-like Algorithmic Quantum Cooling and its Realization with Quantum Optics, Nature Photonics 8, 113 (2014).
14) Jin-Shi Xu, Kai Sun, Chuan-Feng Li*, Xiao-Ye Xu, Guang-Can Guo, Erika Andersson, Rosario Lo 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u0026 Giuseppe Compagno, Experimental recovery of Quantum correlations in absence of system-environment back-a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2851 (2013).
15) Jian-Shun Tang, Yu-Long Li, Xiao-Ye Xu, Guo-Yong Xiang, Chuan-Feng Li*, and Guang-Can Guo, Realization of quantum Wheeler’s delayed-choice experiment, Nature Photonics 6, 600 (2012).
16) YunFeng Huang, 闭姓Heng Liu, Liang Peng, Yu-Hu Li, Li Li, Chuan-Feng Li* and Guang-Can Guo,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an Eight-photon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Stat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546 (2011).
17) *Chuan-Feng Li, Jin-Shi Xu, Xiao-Ye Xu, Ke Li, Guang-Can Gu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anglement assisted entropic uncertainty principle, Nature Physics 7, 752-756 (2011).
18) 闭姓Heng Liu, Li Li, YunFeng Huang, Chuan-Feng Li*, Guang-Can Guo, Elsi-Mari Laine, Heinz-Peter Breuer and Jyrki Piilo*, Experimental control of the transition from Markovian to non-Markovian 动力学 of open quantum systems, Nature Physics 7, 931 (2011).
科研项目
1、主持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2014.01-2017.12)。
2、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固态量子存储基本问题的实验研究》(2013.01-2016.12)。
3、主持中科院先导智能B专项《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课题《基于固态量子节点的量子网络》(2013/01-2017/12)。
科研成果
首次实验验证量子信道量子容量的不可加性;首次制备出光的波粒叠加状态,挑战奥格·玻尔互补原理设定的传统界限;实验演示量子麦克斯韦妖并实现量子算法冷却。
实验验证纠缠辅助的的不确定性原理
研究了纠缠与关联动力学,发现量子关联可以不被环境所破坏并验证量子关联的突变现象,论文入选ESI Hot Paper。
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并完成八方量子通讯复杂度实验,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实验实现量子开放系统的环境控制,观测到了马尔科夫环境到非马尔科夫环境的突变现象。
制备出高效的固态量子存储器,99.9%的存储保真度、51维的存储维度、100的存储模式数均创造世界最高水平。
实现量子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波与粒子的叠加状态,丰富了人们对奥格·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论文被选为Nature Photonics封面故事文章。
研究成果多次被美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APS physics,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Physicsworld,NewScientist,Sciencenews,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CHINA,2physics等国际著名科学媒体作为重要进展重点评论。
研制了高效固态量子存储器,存储保真度、维度数和模式数等指标均为世界最高水平;实现耗散式线性光学量子模拟器,实验演示了麦克斯韦妖式算法冷却,验证了埃托雷·马约拉纳零模非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量子统计特性;利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观察到光的波粒叠加状态,验证了纠缠辅助下新型式海森伯格不确定性原理
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定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北京理工大学尚江伟合作,基于量子纠缠测量技术实验实现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该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1年4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近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中继卫星”,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四倍。
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离子阱系统寻找黎曼函数零点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联合西班牙的合作者利用周期性地驱动囚禁离子的量子状态,成功在实验上测量到黎曼函数的前80个零点。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
2021年11月3日,李传锋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王子竹教授、奥地利高小钦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与同行合作,利用量子不确定因果序实现了超越海森伯格极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物理》。
研究方向
1、量子纠缠态的产生与应用
2、固态量子系统
3、量子网络与量子物理
社会任职
目前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A, New Journal of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B等国际著名物理学刊物审稿人。
获得荣誉
获得2012年度王大珩光学奖,2013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年度中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青年科学家杰出成就奖,2013年度中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2014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度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2020年入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士。
2001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
2020年10月10日,获得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饶泰物理奖(光学、声学与原子分子物理)。
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李传锋出生于农村家庭,自幼便对宇宙世界满怀好奇,常常思索“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的,能不能把它们摘下来?”等问题。他的父亲仅上过初中,母亲没有文化,但他们从未对他有半句指责,只是告诉他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就会明白。父母给予他自由的环境,让他能够无拘无束地“玩”。然而,他也有“玩过头”的时候,由于三四年级成绩出色便不用功学习,在小学升初中考试时,竟然没考上。后来,家人通过托关系让他以“插班生”的身份继续上学。
人物评价
一路走来,李传锋把科学研究当作“玩”,以轻松的心态和执着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中国青年报评)
李传锋是中科大土生土长的“科坛”新秀科,虽然研道路不可谓不枯燥,不过,李传锋对于科研的态度却保持十年如一日的兴趣。(江淮晨报评)
李传锋对培养学生很用心,不仅是他自己带的研究生,实验室几个发展很好的年轻教授,起步阶段都得到过他的帮助。李传锋为人宽厚谦和,淡泊名利,替别人想的多,不太在乎自己的得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领域
学术论文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