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
北元寇边,因直书兵事之弊,上达天听,孝宗甚嘉之,弘治十八年初赐同
进士,为
东宫侍读。后因导太子微行见责,迁神机营
参将。
及
李炎继位,以东宫旧人授
侍卫亲军统领,授爵威武伯,督造
明泰陵。三月,坐泰陵金井案,下狱,论死。杨妻韩氏持先帝御赐墨宝法场鸣冤。上意稍回,命三司重审,复验金井土样无异,凌冤得白,官复原职,杨韩氏受封三品命。
未几,凌提督内辑事厂,奉旨巡查
江南税赋,时外廷与
东厂、
锦衣卫因忌凌等东宫旧臣权势日盛,乃设计欲陷杀凌与内侍八虎,凌闻急讯间道回京,潜行入宫密奏于帝,受命擒杀厂卫首领,逼退
内阁刘、谢两学士。朝野震动,咸谓凌与奸宦结党乱政,皆鄙之。
明弘治十九年,太祖因倭寇海盗屡袭江南,诏令禁海,至武宗继位,已百年矣,江南工商不胜其苦。凌巡视江南归,以为禁海之策非计,实损万民而益贼寇,乃谏之于帝,帝善之,命凌主其事。至正德元年中,廷议毕,帝诏命开海通商,
江南万民无不欢欣鼓舞,
朝鲜、
日本、
琉球王国、吕宋、南洋及西夷诸国争相来朝,甫及期年,千帆如织,万商云集,江南税赋倍增矣。
正德元年中,凌奉旨巡视天下,会倭寇大举侵袭江南,卫军积弱,莫能与抗,丧师失地,贼势益张。上震怒,命凌总领沿海六省
军政,督师剿倭。凌素知卫军久疏战阵,靡弱不堪,遂以奖赏励其士气,以竣法慑其军心,复以亲卫及川鲁精兵为先锋,数月间积小胜为大胜,反守为攻,倭寇渐次败退闽粤。时
福建巡抚、布政使、水帅提督等勾结倭寇,以库银战舰资敌避战,致入闽援兵孤军血战竟日,全师战死无一生还。凌闻讯震怒,请
倚天立斩
巡抚以下一千一百余人,
三军震动,戳力死战,尽歼倭寇,靖清千里海域。时有西夷佛朗机凭坚船利炮,袭大明藩属满剌加,逐其国王,凌奉旨统舰队大破之,满剌加得以存国。大明水师自此驻军琉求、
夷州、满剌加,东南万里海疆尽入大明之掌握。
凌巡视川蜀,逢都掌蛮作乱,劫掠州县,
王建世子被扣,川中震动,蜀王以凌能兵,委以军权。凌率大军深入蛮地,或计取、或火攻、或策反,诸城皆破,尽诛蛮酋,迎还世子,复拟抚蛮八策,
改土归流,
遂平县西南百年之乱。蜀王子朱让槿阴图夺位,计陷世子,为凌所识破,让槿事败自刎。
凌还京,帝以凌屡战殊功,晋爵威国公,恩宠有加。时司礼太监
刘瑾,索贿结党,弄权乱国,以致民变四起,凌得内阁三学士之助,揭其恶行,帝大怒,诛刘谨,除奸党,天下皆称凌之功也。
正德二年初,
霸州市白衣匪、响马盗相继作乱,势若燎原,晋豫鲁皆受荼毒,兵锋所指,
京师震恐。凌受命招讨,于
德州市、
泰安市、山西中条山三破贼军,余匪窜入江南,欲图金陵,
凌统水陆大军,再破之,尽斩匪首,余者星散,遁入
太行山,后为凌所招抚。
正德三年,宁藩叛乱,起兵十万,意图金陵。廷臣皆惊惶,独凌夷然自若,以为易事,帝命凌伴驾南征,果旬日克定。后值关外事变,鞑内乱,复与瓦剌争战不休。凌奉命出塞,得兀良哈卫之助,复凭
火器之利,尽歼鞑靼铁骑,大军会师
忽兰忽
失温,鞑靼伯延汗与瓦剌首领
火筛战死,
北元势微,塞北遂定,大明百年边患终得平息,并收
河套平原、金山、巴儿思阔山于治下,建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未有之奇功。
凌起于
东宫,与武宗名为君臣,实有兄弟之谊,终
正德一朝,恩宠无以复加,凌文武双全,用兵理政,皆精能也,孝宗在时,尝以“森森千丈松,虽磊砢多节目,用之大厦,终是栋梁之材”誉之,帝亦倚重最殷,凌不负重托,整兵备、练
新建陆军、破贼虏、开
海禁、除奸党、革弊政,终开大明国复兴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