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沟镇
安徽省阜南县下辖镇
柳沟镇位于阜南县中部偏东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全镇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4.36万亩。当地民风纯朴,民族团结,治安状况良好,各民族群众安居乐业。区划代码为341225107,长途区号为0558,邮政编码为236000,车牌号码为皖K。
1958年成立柳沟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42.4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柳沟镇位于阜南县中部偏东北,距县城15公里,东临焦陂、西与田集毗邻、北与许堂相望、南与苗集接壤。辖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街村。国土面积4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耕地44900亩,人口42000人,宜农荒地3000余亩,可开发水面近4000亩。阜(南)田(集)公路过境。润河和陶子河流经乡境。
地貌
全镇海拔高度在28-31 之间,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气象
全镇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地处亚热带和暖湿带的过渡带,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表现为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涝转变往往很突出。区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年际、年内变化大,日照时数长,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且多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受季风气候影响,本地区风向多变,年平均风速在3.1m/s,平均风力3级左右。年均气温 15 ℃左右,年均降雨量900mm 左右,日照数为2352.5 小时,无霜期222天。日照时数长,适合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多种作物种植。
历史沿革
阜南县柳沟镇北宋时期属椒陂镇所辖,由于任颍州区太守教民置陂挖塘和开挖河道等柳沟被挖深加宽,北与润水,南与谷河通两岸植柳数万棵,因此取名柳沟。早在1948年1月,中共豫皖苏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正式组建阜南县,1958年成立柳沟公社,1992年2月撤区并乡,设立柳沟乡。2002年9月9日由省民政厅民地字[2002]224号文件和阜阳市阜政秘[2002]155号文件批准撤柳沟乡设立柳沟镇。
行政区划
1996年
辖柳沟、李桥、温白、柳南、张柚坊、李寨、杨李、
丁庄、肖庄、王竹园、后高庄、庞庄、张大坡、何庄、
黄土园、马刘庄、大徐庄、小谢庄、姜陈、袁郢、东河、
吴河、杜庄、焦庄、岳桥、陈菜园、田堂、储庄28个行政村。
2010年
张大坡村。岳桥村。袁郢村。大徐村。田塘村
黄土魟园村。李寨村。柳沟村新街村。王朱园村辖10个行政村
交通
柳沟镇近几年来通过“村村通”工程建设,不仅实现了村村通,而且达到了庄庄通硬化路的目标,基本做到了“晴雨路通、庄庄相连”。202省道到焦陂柏油路与328省道到许堂柏油路在柳沟交汇,形成了直达阜南县城20分钟、直达阜阳城40分钟的便捷条件。
经济
柳沟镇商贸发达,市场繁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以农业项目为主、工业项目为辅的企业链。新上顺城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继洪面粉有限公司、润发水产养殖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优质项目。其中顺城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省市农委批准为“绿色无公害食品”,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为“丰盛”牌商标。由于柳沟镇是国家“111”扶贫乡镇,全镇以养殖三元杂交猪为主要副业收入,因此柳沟镇仔猪交易市场成为远近闻名的仔猪集散中心。
资源丰富
柳沟镇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好,成本较低,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也相对较低,在此地投资兴业产品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使得柳沟得天时、占地利,政通人和,有着发展的大好机遇。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制定了适合全镇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招商引资,制定投资优惠政策,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海内外客商来柳沟投资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柳沟人民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发扬与时俱进精神,抓住改革开放及入世带来的好机遇,加快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实现我镇经济持续快捷、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顽强拼搏。
柳沟人民竭诚欢迎四海宾朋、五洲客商来我镇考察、贸易、投资,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文化
文化遗址
玉皇大帝寺建筑群由五处寺院组成,其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是云台寺(即后来的玉皇寺)。南梁修建的云台寺,在元朝未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由于寺庙内聚集了大量白莲教,后被元军焚烧,明中叶在云台寺旧基上重建寺院,更名为玉皇寺。据记载该寺院3.5亩,大殿塑玉皇大帝一尊,侍女四人,手执日月龙凤扇,东西两厢对立两尊铁佛。在“十年内乱”破四旧时,被红卫兵破坏。玉皇寺遗址现 在柳沟镇新街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1年,阜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公布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沟常住人口为2.74万人。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地貌
气象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1996年
2010年
交通
经济
资源丰富
文化
文化遗址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