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
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
苏德战争中期苏联红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第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1943 年8 月26 日至9 月30 日,由苏联中央方面军实施。库尔斯克会战后该部苏军即不停顿地向乌克兰境内突进,矛头指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9 月21 日苏军解放切尔尼戈夫并前出至第聂伯河。次日开始强渡,在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和索日河右岸夺取若干登陆场,向西推进约300 公里,形成有利作战态势。经苏军总参谋部1987 年审定,改称切尔尼戈夫-波尔塔瓦进攻战役,列为苏德战争中的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战前态势
在库尔斯克会战行将结束的过程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就已明确了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中央方面军(第13、第48、第70集团军,第65集团军-、第60、第61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共58万人,由空军第16集团军支援)的任务。该方面军应向谢夫斯克、胡托尔—米哈伊洛夫斯基总方向进攻,前出杰斯纳河,尔后向涅任、基辅总方向发展进攻,另以一部兵力向切尔尼戈夫发展进攻。按照这个计划,中央方面军将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共同攻占乌克兰首府——基辅。两者的预定分界线是:洛金斯卡亚车站、捷尔内、红科利亚丁、伊奇尼亚、基辅。解放基辅的荣誉,使罗科索夫斯基和他部下们活跃起来,个个跃跃欲试。但这个前景也面临着两个潜在挑战:首先是北面,德国莫德尔将军的第9 集团军。莫德尔退出奥廖尔地区后,已经在布良斯克方向稳住了阵脚,有可能调来一部分援兵;第二则在于,中央方面军自身经过1 个半月恶战,损失甚大,实力还没有得到恢复。
中央方面军当面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魏斯将军的第2集团军9个师20万人和第9集团军一部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坦克第4集团军部分兵力。德军统帅部利用包括谢夫河、谢伊姆河在内的有利战术地区,竭力稳定此处战线。但由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损失惨重,它已不能完全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中央方面军则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增加了兵力,在库尔斯克州反攻后保持了进攻实力。
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企图,是以第65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以及第48、第60集团军各一部兵力,向诺夫哥罗德一谢韦尔斯基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60集团军其余兵力向科诺托普方向实施辅助突击。空军第16集团军对陆军进行支援。战役准备的困难在于时间紧迫(10余天),以及此前方面军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艰苦防御战斗和进攻战斗。根据这些情况,党政工作者先致力于使全体人员对尔后毫不停顿的长时间进攻的有所准备。党政工作是在尽快解放敌占区居民,摆脱法西斯主义奴役的口号下进行的。苏联红军进攻前,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游击队在敌后加强了对敌突击。
参战部队
苏军序列
第48集团军:普罗科菲·洛格维诺维奇·罗曼年科中将
第60集团军: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
第61集团军: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别洛夫中将
第65集团军:帕维尔·巴托夫中将
第70集团军: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加拉宁中将
坦克第2集团: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罗金坦克兵中将(编有第3、16 坦克军,第7 近卫机械化军,第11 独立坦克旅。虽然架子很大,但第16 坦克军和第11 独立坦克旅实际上没有坦克,因此只有第3 坦克军和第7 近卫机械化军可以作战。)
空军第16集团军:谢尔盖·伊格纳季耶维奇·鲁坚科中将
德军序列
第2 集团军战斗序列8 月21 日
第13 军 第377 、82、327、340 步兵师
第20 军 第137 、86、251、45 步兵师
直属 第7 步兵师
战役过程
第一阶段
1943年8月26日,中央方面军在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转入进攻。在主攻的中部,谢夫斯克、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方向,他布置了帕维尔·巴托夫指挥的第65集团军,以及第48、第60 集团军一部兵力;为了增强突击力量,还给巴托夫加强了坦克第2 集团军、第4 突破炮兵军,派出了第16 空军集团军主力。在南面,另外安排了一个辅助攻势,以第60 集团军向科诺托普突击。但进攻开始后,罗科索夫斯基却发现“敌人的顽强出乎我们的预料”。尽管苏联红军炮火猛烈,德国人非但没有丢弃阵地,反而不断发起反击。在战车引导,飞机配合下,密集的德军散兵线向着攻击苏军当面迎击而来。德军以第2集团军基本兵力(8个师中的5个师)在主要方向顽强阻击该方面军。8月27日,德军统帅部将2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师从第9集团军和预备队中调到谢夫斯克地域。尽管如此,进入交战的坦克第2集团军会同第65集团军各步兵兵团仍于8月27日攻占了谢夫斯克。但该集团军未能扩张既得战果。仅8月27日一天,苏联红军就击退敌军12次反冲击。至8月31日日终前,他们在主要突击方向楔入敌防御共达电声20—25公里。
由于中央方向受阻,罗科索夫斯基命令南面的第60 集团军加强攻势,并派卢德钦柯上校的第9 坦克军予以支援。接到命令后,第60 集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表现得极为积极,不惜空虚其右派,将主力调到左派以强化攻势。德军对俄国人的转向始料未及!中央集团军群8 月22 日还认定苏军将向谢夫斯克以北突击,因此在南翼只留下了少量兵力。8 月27 日,雷利斯克两侧约60 公里正面上,仅部署了德军2 个团。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很快在谢夫斯克以南取得突破。第9 坦克军还发动了一次突袭,于8 月30 日晨夺取了德军纵深内的格卢霍夫。并在发展进攻中于八月31日前进60公里,进入乌克兰境内。战斗中,军长卢德钦柯战死。他的职务由巴哈罗夫接替。为扩张战果,中央方面军基本力量转移至科诺托普方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和突破炮兵第4军从方面军右翼紧急调到第60集团军地带。空军第16集团军主要力量也调到这里。
德军统帅部力图制止在“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接合部的危险突破,增调了2个坦克师,3个步兵师和航空兵庞大兵力在中央方面军当面进入交战。但他们未能阻住苏联红军的进攻。通过这一系列行动,罗科索夫斯基切断了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在谢伊姆河的联系,打开了通向第聂伯河中游的通道。9月3日,中央方面军左派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以南前出杰斯纳河,并开始沿该河左岸向西南发展进攻。他们从行进间强渡谢伊姆河后,于9月6日解放了重要铁路枢纽科诺托普,9月9日解放了巴赫马奇,并在巴赫马奇以南合围并粉碎了德军4个步兵师残部。9月15日,第7 近卫机械化军和第77 步兵军先头部队解放了涅任市,即德军在基辅方向掩护第聂伯河接近地的最后一个抵抗枢纽部。距离第聂伯河只有100 公里。此时,方面军右派各集团军利用科诺托普方向的战果,也前出至杰斯纳河,并从行进间渡河,于9月16日解放了诺夫哥罗德韦尔斯基。左派于9月18日夜间在切尔尼戈夫西南强渡杰斯纳河,于21日解放了该城并前出至第聂伯河
而且由于中央方面军前进太快,其南面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还处于罗姆内、洛赫维察一线,落后了100—120多公里。这迫使第60 集团军展开大批兵力掩护侧翼,攻击力量大为削弱。鉴于中央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严重脱节,9 月下旬,约瑟夫·斯大林取消了中央方面军向基辅进攻的任务,将作战分界线向北移动。这样一来,中央方面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就从南面的基辅,变成了北面的切尔尼戈夫。该城与第聂伯河的距离约40 公里。
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决定。斯大林大概认为,中央方面军过分孤军深入,可能会遭到装甲重兵的反击——这是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老手法。与其冒着个风险,不如先在北面打好基础,甚至可以阻断曼施坦因从那里获得援兵的通道。除了战术考虑外,斯大林还必须摆平人事关系。上述决定据说就来自格奥尔基·朱可夫赫鲁晓夫的建议。朱可夫当然希望攻克基辅的荣誉,仅属于由他协调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们往往都是斤斤计较的。为此,当罗科索夫斯基许可第60集团军攻占本属沃罗涅日方面军战区的普里卢基后,约瑟夫·斯大林还发出了警告。
德国角度看,虽然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当时在北翼的实力还不强(他最强的装甲部队还在中部),但在这里集结重兵并发动反击,却一直是他的努力方向。阿道夫·希特勒承诺给他的第59军,也终于从中央集团军群第3 装甲集团军调了过来,交给霍特的第4 装甲集团军,用以强化其最北翼防线。9 月中旬,该军下属有第8装甲师和第217步兵师,后者来自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而随着援兵的陆续抵达,以及曼施坦因其他部队的撤退,可以机动至此的兵力无疑会持续增加。由此分析,约瑟夫·斯大林的决定,虽然有过度谨慎的嫌疑,却也的确是最保险的做法。而且这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后果: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注意到苏联红军在基辅以北兵力不强,对这个方向也有所忽视。这给未来的战局变化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
罗科索夫斯基虽不甘心放弃基辅,但也只能照此办理。根据新任务,他决心把原方面军右派的第13 集团军调来加强左派攻势,打垮德军新的第59军;第61集团军(9月7 日新编入中央方面军)则被投入第65、13 集团军之间,指向切尔尼戈夫。9月18 日,普霍夫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完成320公里行军,前出切尔尼戈夫东南35—45 公里,对德第59军及其2个师摆开了阵势。第13集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曾以顽强抵抗阻止了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进攻,堪称中国工农红军精锐。
罗科索夫斯基赋予该集团军的任务是:沿杰斯纳河左岸进攻,于1943年9月22日进抵该河下游切尔尼戈夫以南,从切尔尼戈夫(不含)、莫罗夫斯克地域渡河。然后向西推进,最晚于9月26 日进抵第聂伯河,并夺取对岸登陆场。近卫强击航空兵第2 师负责支援这次行动。
第二阶段
但普霍夫中将本人的野心更大。他把任务完成时间提前4天,预定9 月18日日终抵达杰斯纳河,9 月22日进抵第聂伯河。为此,他以第28、近卫第17军为第一梯队;第15 军为第二梯队,并预定在抵达杰斯纳河后投入战斗。9 月18 日6时,第13 集团军开始进攻,进展极其顺利,很快赶走了当面的2 个德国师。当天日终就如期于切尔尼戈夫地域抵达杰斯纳河,切断了基辅—切尔尼戈夫公路。但在第13 集团军右派,苏第61集团军却被德军阻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之间形成50公里缺口。德第2集团军乘机在切尔尼戈夫集中了第2、12 装甲师,第203 警卫师。总计16000 人,60辆坦克,150 门火炮。第13集团军如果继续向第聂伯河推进,其右翼和后方就将陷入这三个德国师的威胁之下。普霍夫决心就地吃掉这股德军,并拿下切尔尼戈夫这个第聂伯河附近的重要交通线,反过来威胁退却的德军第2 集团军侧翼。任务由右翼第28 步兵军执行。除了一个迫击炮团外,普霍夫把集团军几乎全部加强火器都给了这个军,包括:第129 坦克旅、第19近卫加农炮团、第874 反坦克炮团、第476 迫击炮团、第1287 高射炮团、1个工兵营。强击航空兵第2 师也将予以支援。9月19 日拂晓,苏联红军从40 公里正面强渡杰斯纳河,并由南面和东面攻击切尔尼戈夫。激战2个昼夜,于9 月21 日夜间攻占切尔尼戈夫,随后就地转入固守。普霍夫又把主攻方向转向中央,以最快速度推向第聂伯河。为此投入了第二梯队的第15 军,并把加强兵器给了这个军。9 月22 日,第13 集团军先遣支队进抵第聂伯河。但是,制式渡河装备却还远在后方。据说在第48、65、13 集团军强渡杰斯纳河前,中央方面军舟桥部队已经掉队150—200 公里。普霍夫不打算等待。这天拂晓,他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就乘坐25 个用圆木和木桶做成的木筏,42 艘渔船,2 艘驳船和9 艘专用艇,冒着德军凶猛的轰炸渡河。苏联红军轻装步兵首先渡到西岸,随后又送过了团属火炮、迫击炮反坦克炮。在这个过程中,师属炮兵一直从左岸实施炮火支援。当天,第13 集团军建立起宽25公里,深2 —10公里的登陆场。第二天,这个登陆场扩大为宽35公里,深20公里。第13集团这天又向西推进35公里,并在普里皮亚季河河口右岸建立了登陆场。他们锲入的位置,正好位于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
在普霍夫的两侧,苏第60 集团军和第61 集团军也分别渡过了第聂伯河。其中,从基辅以北渡河的第60 集团军比较幸运。除了木船和木筏外,他们还从德国人手中抢到了2 艘载重40 吨的驳船,因此可以运送一些炮兵。从涅任冲过来的第7 近卫机械化军,其第24 近卫机械化旅于9 月21 日在基辅以北的奥库尼诺沃进抵第聂伯河一线。随后,军主力抵达并着手渡河。但直到9 月24 日夜,也只有第26 近卫机械化旅一个摩托化步兵营用木筏和船渡河成功。
对岸德军当然不会允许这个营的存在,立刻调动第339 步兵师予以反击。但他们没有能够把俄国人赶下河。苏联红军当然不会再给德国人机会。第二天夜间,旅主力渡河成功。其他部队也接踵而来。但因为没有重型渡河器材,苏军在西岸依然只有一些轻装部队,无法取得更大进展。直到第七天,机械化军得到一个舟桥营,才把坦克送过了河。9 月底,苏军在这里夺取了三个登陆场。
更北面的方面军右派集团进展较慢,但也渡过杰斯纳河,于9 月16 日占领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随后,第48、第65 集团军克服德军在沼泽和森林内的抵抗,继续向戈梅利方向进攻。他们推进至索日河,并在右岸获取了两个小桥头堡。
由于中央方面军在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间的突破,“东方壁垒”被捅破,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遭到严重威胁。但在南方集团军群北翼,退下来的第4 装甲集团军却陆续集结在基辅两侧。基辅以北的第59 军和第13 军,至9 月24 日拥有7个完整师,以及3个师各一部。而且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相比,京特·冯·克鲁格似乎对消除结合部威胁更为积极,向结合部上的第56 装甲军集中了第2、5、4、12 装甲师,第86 步兵师。为了把苏联红军赶回去,德国人倾其所有。9 月24 日第4 装甲集团军左派兵力(第59 军 第217 、95 步兵师,第8 装甲师,第2 装甲师和第213 警卫师各一部,第13 军 第339 、183 、340 、208 步兵师,第327 步兵师一部)。
第三阶段
9月24 日—9月30 日,德军集中第5、8、12、2 装甲师,向锲入两大集团军群结合部的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登陆场发动凶猛攻击。可普霍夫毕竟经受过库尔斯克州的考验,并不在乎这几个残破的德国装甲师。他不但逐个击退了德军攻势,还乘势肃清了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之间的敌人,扩大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地域的普里皮亚季河登陆场。
最靠近基辅的苏第60 集团军却没这么顺利。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指示,该集团军本应该致力于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向西和西南方向迂回基辅。但集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依然指望攻占基辅,便沿着第聂伯河向南发起进攻。结果被德军猛烈反击所阻止,向纵深扩大登陆场的任务也未能完成。至9 月底,罗科索夫斯基的进攻势头已经耗尽。但他已经取得了相当巨大的战果,一个月时间内向西推进约300 公里,夺取了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和索日河登陆场。正是因为他的迅猛进攻,严重威胁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京特·冯·克鲁格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德军的大规模后撤。
战役人物
罗科索夫斯基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 苏联元帅,军事家。罗科索夫斯基在苏德战争中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先后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诸战役。在莫斯科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以纵深反坦克防御,高度积极而机动地对付敌人的坦克突击;反攻时,为扩张战果,在集团军内建立2个快速集群,把正面突击同迂回包围巧妙结合起来。
近卫坦克第9军
即乌曼坦克军,1942年4月在图拉市地区组建,番号为坦克第3军。最初编有坦克第50,第51和第103旅,摩托化步兵第3旅以及若干独立部队。12月末又编入摩托化步兵第57旅。1943年3月初,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4月底编入坦克第2集团军(1944年11月20日改称为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并在其编成内(除短暂脱离其建制外)一直战斗到战争结束。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随集团军编入中央方面军,在整个防御交战期间协同其他兵团击退了德军在波内里地域的进攻。苏联红军转入反攻后,参加奥廖尔和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进攻战役。
战役点评
此战,中央方面军击溃了当面德军兵团,并向西推进约300公里。该方面军夺占的第聂伯河登陆场,对尔后解放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战役特点,是在战役过程中,方面军主要力量由一个方向转用于取得进展的另一方向。苏军取得了从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索日河、普里皮亚季河等大江河的丰富经验。苏军战功卓著的数百名军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就有201人。很多兵团和部队由于战功,分别获得了“谢夫斯克”、“切尔尼戈夫”、“巴赫马奇”、“科诺托普”、“涅任”、“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战前态势
参战部队
苏军序列
德军序列
战役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战役人物
罗科索夫斯基
近卫坦克第9军
战役点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