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元帅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俄语: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英语: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男,苏联元帅,统帅,军事家,二战时期苏德战争中与格奥尔基·朱可夫伊万·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常胜元帅”。也被视为俄罗斯苏联)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位军事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2002年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排名第三。
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出生于大卢基市。母亲是俄罗斯人,但父亲是波兰人,因此他与波兰有着密切的联系。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指挥过方面军最多的将领之一,直接指挥和参与指挥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东普鲁士王国和柏林等重大战役。
1914年加入俄罗斯帝国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俄内战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以后任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1944年因功晋升为苏联元帅。1945年6月22日奉命担任24日莫斯科胜利阅兵式受阅部队总指挥。
1945年6月24日,受约瑟夫·斯大林之命在莫斯科红场指挥了盛大的苏联红军凯旋阅兵仪式。战后任北方集团军司令。1949年10月出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部长、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及波兰议会议员,并获波兰元帅军衔。1968年8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着有回忆录《军人天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6年12月9日出生于大卢基市。母亲是俄罗斯人,但父亲是波兰人,因此他与波兰有着密切的联系。
祖父是波兰族人,在华沙近郊当过林务员。父亲是火车司机,收入尚丰,家境不错。母亲当过教师,对他和两个女儿的教育十分重视。
1900年因父亲调动工作,全家迁居华沙,进入安东·拉贡学校学习。父亲工伤病故,家境剧变。母亲担起养家的重担,从袜厂揽些零活,勉强维持生计。大姐到纸厂做工,挣几文钱贴补家用。这期间二姐又不幸病逝。尽管生活异常艰难,母亲仍坚持让儿子继续上学。
1910年母亲积劳成疾,病倒床上,再也无力干活了。罗科索夫斯基只好辍学。这时他刚上完市立学校的4年级。14岁的罗科索夫斯基进入袜厂当工人,开始了劳动的生涯。第二年,母亲去世。
1912年华沙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罗科索夫斯基加入了工人斗争的行列。在一次与宪兵的冲突中,被抓进监狱。两个月的铁窗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布尔什维克。出狱后,他被工厂解雇。到了他姐夫开的一个石坊里当起石匠学徒。
参军入伍
1914年7月28日塞尔维亚,在奥匈帝国宣战的当天,俄国卡尔戈波尔龙骑兵第5团开进华沙。身高体壮的罗科索夫斯基虚报了岁,谎称20岁,得以按规定年龄加入该团,被分到骑兵6连,先后列兵和下士,由此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德军的战斗很快便全面展开。罗科索夫斯基作战英勇而机智,两次获4级乔治十字奖章,一次获3级乔治十字奖章。
1916年7月初,卡尔戈波尔团调到后方,罗科索夫斯基被选送到团教导队,接受了极为严格的军事训练。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卡尔戈波尔团站到了苏维埃政权一边。年底,罗科索夫斯基与团里的大部分龙骑兵加入了红军卡尔戈波尔分队。不久,被选为副队长。国内战争中,罗科索夫斯基随分队转战南北,为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同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1918年9月担任了骑兵团第一骑兵连连长。
1919年3月7日加入布尔什维克党。5月底被任命为乌拉尔独立骑兵第2营的营长,指挥近500名骑兵。11月获得红旗勋章
1920年1月底,几个独立骑兵营合并成第30团,罗科索夫斯基任团长。不久,骑兵第30团派驻俄蒙边界一带,保卫苏维埃共和国东部边境。8月转任步兵第35师骑兵第35团团长。这个团驻扎在伊尔库茨克,从未参加过战斗。24岁的罗科索夫斯基出色地完成了训练部队的任务。3月骑兵第35团缩编为骑兵第35独立营,罗科索夫斯基随之降任营长。师司令部强调,缩编是暂时的,以后还将恢复团的建制。4月红军步兵第35师被调往贝加尔湖以南,迎击温甘伦的入侵。6月初,温甘伦的骑兵向俄罗斯边境重镇热尔图林卡亚发起进攻,将驻守的第2步兵营主力切断并包围起来。罗科索夫斯基的骑兵第35营正处于镇子的右派侧,作为预备队待命。他根据战场形势,当机立断,命令骑兵出击。他自己冲入敌阵。红军骑兵击退了敌人,为第2营解了围。为此罗科索夫斯基获得第二枚红旗勋章。
罗科索夫斯基在这次战役中负伤,子弹打穿了他的腿骨。在医院住了两个月之后,回到营队。不久骑兵营恢复团的建制,随任团长。
1921年12月被调任库班骑兵第5师第3旅旅长。
1922年7月骑兵第3旅缩编为第27团,罗科索夫斯基随之降任团长。
进修学习
1924年9月进入圣彼得堡高等骑兵学校进修。
1926年9月进修班结业后,被派回外贝加尔。历任骑兵第3旅旅长、骑兵团团长。不久被派往蒙古国担任蒙古人民革命军骑兵第1师的教官。
1928年9月归国后被任命为库班骑兵独立第5旅(该旅参加过中东路战争)旅长兼政治委员,因战功卓著又获得第三枚红旗勋章
1929年1月进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进修了2个月。
1930年起先后任骑兵第7师和第15师师长。
1932年2月库班第5旅扩编为骑兵第5师,升任师长。由于训练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了苏联政府的最高奖赏——列宁勋章
1935年9月红军采用军衔制,被授予师级军衔。
1936年初被任命为隶属圣彼得堡军区的骑兵第5军军长,离开了服务多年的偏远的外贝加尔地区,来到军部所在地——俄罗斯的古老城市普斯科夫。
再次复职
1937年8月突然遭到逮捕——有人指控他与波兰日本的谍报机关有瓜葛——被判处死刑。由于老上司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出面干预,罗科索夫斯基在被执行死刑时,当时旁边的两个同时被处决的死刑犯都被处决了,唯独罗科索夫斯基被打了一颗空包弹,故此性命被保了下来。最终经过两年半的审查,查明所控不实,铁木辛哥以大战在即,军队缺乏指挥人才为由向约瑟夫·斯大林提出申请,罗科索夫斯基官复原职,又回到骑兵第5军。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苏联正处于希特勒入侵的前夕。
1940年5月苏联红军对军衔制进行了改革,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0年下半年,苏联开始组建机械化部队。11月调离了骑兵部队,担任了基辅军区机械化第9军军长。
1941年6月22日凌晨,阿道夫·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德军越过边界,分三路长驱直入。苏军作战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无法阻止德军的推进,全面败退。
二战时期
罗科索夫斯基所在的西方面军机械化第9军在西南基辅方向上同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争头几周最艰难的日子里,罗科索夫斯基表现出苏联红军指挥员的大无畏精神,荣获了他的第4枚红旗勋章
1941年7月10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向通往莫斯科的必经之地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参见斯摩棱斯克战役)。扼守地区的苏军西方面军处境险恶。第16、第20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一部陷入德军合围。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组建几个集团军级的军群,从别雷—亚尔采沃—罗斯拉夫利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实施反突击,以扭转斯摩棱斯克战局。
1941年7月14日奉命将机械化第9军交由副手指挥,自己飞往莫斯科,受领组建新军军群的任务。当天傍晚,罗科索夫斯基带领他的司令部抵达位于维亚济马以北的卡斯纳的西方方面军指挥部。方面军司令员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指示他在亚尔采沃地域采取军事行动。7月17日夜间,罗科索夫斯基乘车前往亚尔采沃地域,一路收编了一些被打散或撤下的队伍。新军群在几天内组建起来,并立即投入战斗。
1941年7月22日苏军5个作战军群发起反击。战斗异常激烈。苏联红军的反突击未能取得胜利,但阻滞了德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进攻,并支援了第16、第20集团军的突围。8月初,这两个集团军突出德军的重围。第16集团军并入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仍用第16集团军的番号,罗科索夫斯基任司令员,下辖6个师,负责保卫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一线,防御正面宽50公里。
8月底,苏中央方面军遭到德军围歼,斯摩棱斯克战局更加恶化。9月初,苏最高统帅部再次发动反击,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10个师进攻叶利尼亚,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从北面迂回斯摩棱斯克。罗科索夫斯基兵力单薄,未能突破德军防御和解放斯摩棱斯克,但是牵制了德军准备用于叶利尼亚战役的大部分预备队,从而协助第24集团军收复叶利尼亚并向西推进25公里,苏联红军无力取得更大胜利。9月10日开始,在斯摩棱斯克作战的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全部转入防御。11日晋升中将军衔。
德军取得斯摩棱斯克会战胜利之后,没有继续向莫斯科进攻。阿道夫·希特勒将首攻目标从莫斯科转向基辅和圣彼得堡。德“中央”集团军群主力转而面南,和“南方”集团军群主力一起投入基辅战役。
9月底,德军取得基辅战役的胜利并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之后(参见列宁格勒围城战),集结了“中央”集团军群和3个坦克集群共78个师,180万人,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计划,企图于入冬前攻下莫斯科(参见莫斯科战役)。
德军首先对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御地带和维亚济马一线发动进攻。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和叶尔沙科夫的第20集团军防御正面相对平静。
1941年10月5日接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兹命令第16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将其防御地带连同部队转交第20集团军司令员叶尔沙科夫,你本人带司令部及必要之通信工具以强行军速度最迟不得晚于早6时10分到达维亚济马。第16集团军新编成内将包括维亚济马地区的步兵第50、第73、第112、第38、第229师,坦克第147旅,以及1个冲天炮营、1个反坦克团和1个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团,集团军的任务是阻击从南面斯帕杰缅斯克地域向维亚济马进攻之敌,不让其越过普梯科沃;克鲁德耶、德罗日诺一线北”
罗科索夫斯基立即执行命令,当夜动身沿明斯克干线向维亚济马进发。一路见到的都是撤退景象。10月6日拂晓,罗科索夫斯基抵达维亚济马,城里没有任何部队,命令所列的部队一个也联系不上,同方面军司令部的联系也中断了。罗科索夫斯基派出侦察兵,了解到形势的严重性。他对司令部人员说:“必须赶快离开这里。没人守卫维亚济马。走吧。”
德军的合围圈已经在维亚济马附近闭合(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罗科索夫斯基决定朝东北方向突围。10月8日在距莫扎伊斯克40公里处,罗科索夫斯基终于用无线电与方面军司令部取得联系,并按指示抵达莫扎伊斯克,然后乘派来的飞机飞抵西方方面军司令部。10月13日新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格奥尔基·朱可夫大将命令罗科索夫断基“率领步兵第18师前出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收编该地全部部队和新到达该地的部队,在北起伊万科夫水库(伏尔加河水库)南到鲁扎河的地带组织防御,制止敌人从该地带突破”。
罗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设立了指挥所,着手收编部队。到16日,第16集团军的编成内共有21个步兵营、6个骑兵团、73门反坦克炮和123门野战炮。要防守100余公里的地带,这些兵力远远不够。
10月16日德军开始以绝对优势兵力向第16集团军防地发起猛烈进攻。苏联红军浴血奋战.顽强阻击德军10天,最后被迫将防线后移。10月17日德军占领沃洛科拉姆斯克。几天后,罗科索夫斯基夺回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的几个战略点,但无力扩大战果。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防御,准备对付德军必将发动的更大规模的进攻。
阿道夫·希特勒在“中央”集团军群内建立了两个快速集群,对西方方面军和相邻方面军的接合部,同时对西方方面军的两翼突击,以便从南北两面迂回莫斯科,在其东部封闭合围圈。西方方面军右派是第30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德第3、第4坦克集群的主突方向直指这两个集团军。
1941年11月6日德快速突击部队开始冲击罗科索夫斯基的防御阵地。战斗异常激烈。第16集团军各部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使德军陷入争夺据点的持久战之中,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1941年11月20日罗科索夫斯基遵照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井然退至巴韦利措沃、莫佐罗沃、阿克谢诺沃、新彼得罗夫斯科耶、鲁缅采沃一线。
德军难以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取得突破,遂将主力集中到克林方向上,攻下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克林。1941年11月25日格奥尔基·朱可夫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夺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罗科索夫斯基按命令迅速组织了反击,取得部分战果,但未能夺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第16集团军的防线,如同整个莫斯科防线,步步后移。
到11月底,极度疲惫和损失极大的第16集团军被迫退却到离莫斯科仅25至35公里处。但是苏联红军终究还是挡住了德军的进攻。遭受极大消耗的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再无力推进。
12月初,苏最高统帅部将秘密组建的三个新的预备队集团军投入战场。其中两个集团军在西方方面军右派参加了第16集团军北翼的战斗。
1941年12月5日苏军开始反攻。西方方面军右翼各部向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第3、第4坦克集群发起突击。12月7日第16集团军从防御直接转入进攻。经一天激战,罗科索夫斯基解放了克留克沃。之后,各部在伊斯特拉方向上全线进攻。到10日、德军丧失了全部主要抵抗枢纽部,向伊斯特拉河一线退去。
罗科索夫斯基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命令部队不停息地全速追击。在12月11日至12日的两天之内,第16集团军推进了10至16公里,在许多地段前出到伊斯特拉河一线。
1941年12月13日苏联中央报刊的第一版上都刊登了西方面军的司令员格奥尔基·朱可夫及其领导的各集团军司令的肖像。在罗科索夫斯基肖像上方的文字说明写道:“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部队,在追击敌坦克第5、第10、第11师,党卫队师和步兵第35师的同时,占领了伊斯特拉市。”
1941年12月15日第16集团军强渡伊斯特拉河,突破德军防线。德军退却。1941年12月20日第16集团军同友邻部队前出到拉马河和鲁扎河一线。至此,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在十几天的战斗中推进了100公里左右。
1942年1月中旬,为发展莫斯科近郊所取得的胜利,苏联红军发动了新的攻势。第16集团军于1月16日出击,当天攻克德军14个防御枢纽部。在罗科索夫斯基继续挥师挺进时,1月21日他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将部队转隶友邻第5集团军。率集团军整个指挥机构到司令部接受新任务。”
在西方方面军指挥所,方面军参谋长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中将对罗科索夫斯基解释说,德军对左翼菲利普·戈利科夫中将的第10集团军发起反突击,控制了苏希尼奇这个大铁路枢纽及其周围地区,罗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应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苏希尼奇地区,接管部队,并恢复原来的态势。罗科索夫斯基受命后立即率司令部赶往前线。这是他半年里第三次接手新部队。
1942年1月29日方面军司令部接到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已攻克苏希尼奇,并在那里设立了集团军司令部。”
紧接着,罗科索夫斯基利用所能集中的少的可怜的部队,对德军防御筑垒据点逐个进行攻击,动摇了德军防御,将德军逼到日兹德拉河。
1942年3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视察了准备攻打马克拉基的部队之后,回到苏希尼奇的司令部,开始了对苏希尼奇的例行炮击。一颗炮弹在司令部旁边爆炸,弹片击中罗科索夫斯基脊椎,在胁骨中间穿过,打穿肺部,幸而未触及心脏。
罗科索夫斯基接受手术之后,被送往莫斯科治疗。他身强体壮,恢复的较快。5月底,不待治疗结束,他便跑出医院,回到第16集团军。这时莫斯科会战已于1942年4月20日结束,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遭到失败。但是苏德战争的整个形势仍对苏联红军不利。
7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任命罗科索夫斯基为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这时布良斯克方面军正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德军在1942年6月28日开始的进攻中,突破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防御,向纵深推进150公里到170公里,强渡顿河,冲入沃罗涅日市。1942年7月7日苏最高统帅部将布良斯克方面军一分为二,一部分部队归入沃罗涅日方面军,一部分由罗科索夫斯基接管。罗科索夫斯基将司令部设在叶列茨以东几公里的下奥利沙涅茨村。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包括5个集团军和3个军。罗科索夫斯基首先阻止住德军由顿河西岸向北推进,使战局稳定下来。
新任司令员给布良斯克方面军官兵留下深刻印象。方面军司令员助理后来回忆说:“罗科索夫斯基不喜欢孤独,总是同司令部人员在一起。在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经常看到他在作战参谋那里,或者在参谋长米哈伊尔·马利宁的办公室里……他有渊博的军事知识、组织才能和深远的预见。他沉着镇静,思想深,善于协调副手、各兵种首长、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和方面军政治部之间的工作,创造一种愉决而融洽的气氛……此外,罗科索夫斯本身具有极大的魅力。他是一个刚毅、坚强,要求严格而严肃认真的人,他善于下达命令并使下级无条件执行命令。他沉稳.精神抖擞。脸上过早出现的皱纹表明他历尽艰辛……”
此时,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御地段相对沉寂。阿道夫·希特勒将进攻重点转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战役。7月中旬,德军集结71个师发起斯大林格勒会战。8月中旬,德军攻占了顿河西岸的所有地区,苏联红军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围组织防御。到9月中旬,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地带丧失尽,德军突入市内。守城苏军被分割成三块,但仍坚守城市,死不弃城。
苏军最高统帅部从9月开始准备反攻,为此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新组编顿河方面军西南方面军。10月初,罗科索夫斯基转任顿河方面军司令员,辖第65、第24和第66集团军。战线宽达400公里。10月中旬,顿河方面军转入进攻,欲图歼灭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北的德军,与坚守在城内的瓦西里·崔可夫各师会合。这次进攻未能突破德军防线。
1942年11月13日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代号“天王星”的大反攻计划,以3个方面军攻击斯大林格勒德军集团两翼并围而歼之。11月19日和20日,尼古拉·瓦图京中将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一线,安德烈·叶廖缅科上将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萨尔平斯耶湖一带,先后发起反攻。经几天激战,3个方面军于23日在卡拉奇以东的苏维埃村会师,合围德保卢斯上将第6集团军全部和坦克第4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33万余人。
苏军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罗科索夫斯基统一指挥实施,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制撤销,所辖第57、第64和第62集团军转隶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包括7个集团军的顿河方面军于1943年1月10日实施“指环”战役。
1943年1月10日早8时零5分,第65集团军率先发起进攻。炮火准备持续了55分钟。几千门火炮齐声怒号,惊天动地。随后,苏联红军突击部队全速前进,迅速冲垮德军防线。进攻的第一天,第65集团军楔入德军防御纵深1.5公里至4.5公里。又经过3昼夜酌血战,苏军消灭了德军防御西面突出部的守军。1月12日日终时,第65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前出至罗索夫什卡河西岸。1月15日,苏军突破德军中层防御围廓。这一天,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晋升为上将。
1943年1月22日顿河方面军全线出击。1月26日第21集团军的部队冲入斯大林格勒城内,与坚守数周的苏军守卫部队会师。1月31日走投无路的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及其司令部向罗科索夫斯基投降。但是被围德军部队拒绝停止抵抗。罗科索夫斯基发起最后的攻击。
1943年2月2日罗科索夫斯基向最高统帅报告:“顿河方面军务部已于1943年2月2日16时完成了您的命令,全部粉碎并歼灭了敌斯大林格勒集团,斯大林格勒市及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战斗行动已经停止。”
历时160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联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德军损失150万人。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苏军从此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未来得及去一趟浸透着英雄守卫者鲜血的斯大林格勒市,1943年2月2日当晚,斯大林便召他立刻飞往莫斯科,接受新的任务。
1943年2月15日约瑟夫·斯大林命令罗科索夫斯基以顿河方面军的指挥机构,组编苏联中央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任方面军司令员,紧急开到叶列茨地域,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之间展开,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攻击。中央方面军编成内有第21、第65和第70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以及空军第16集团军。
组织进攻的时间太短。但是罗科索夫斯基按期于2月25日发起进攻。苏联红军开始阶段的进攻十分顺利。第65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团军突破德第2集团军防线,到3月6日推进了30至60公里。德军为免使奥廖尔集团遭到纵深包围,急忙从勒热夫和维亚济马增调数个步兵师和坦克师,摆在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当面。
罗科索夫斯基进攻受阻。他向大本营指出,以中央方面军状况,无法继续向布良斯克一斯摩棱斯克方向进攻。大本营于1943年3月7日变动了中央方面军的任务,第65、第70和第21集团军改在北面和东北方向上进攻,帮助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歼灭德军奥廖尔集团。战役进展仍不顺利。第70集团军无组织地从行进间分批投入战斗,未能向前推进。罗科索夫斯基亲自到第70集团军司令部了解失利原因,认为是集团军司令员指挥不力,当即撤换了他。罗科索夫斯基认为自己也有责任。
大本营决定停止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的进攻。自3月21日起,中央方面军在戈罗季谢、小阿尔汉格尔斯克、特罗斯纳、利季日、科列涅沃地区转入防御,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一起,形成库尔斯克州突出部正北面。3月底,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击退德军进攻之后态势也稳定下来。于是,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形成一个孤形战线,弧部向着德军。
阿道夫·希特勒为了从苏军手中夺回战略主动权,于1943年4月15日下达了6号作战令:“以别尔哥罗德市地域的一个突击集团和奥廖尔以南的一个突击集团,坚决而迅速地进行集中突击,以向心进攻的方法合围并歼灭库尔斯克地域之敌”
中央方面军及其南翼友邻沃罗涅日方面军将面临德军的集中突击。
1943年4月12日晚,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定下决心,要求各方面军在所有的特别重要方向上,特别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建立巩固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先以强大的防御迎敌,然后转入反攻并彻底歼敌。
1943年4月28日罗科索夫斯基晋升为大将军衔。
罗科索夫斯基建立了纵深梯次配置,设立了6道基本防御地带、大量的中间地区和斜切阵地,挖掘堑壕和交通壕5000公里。罗科索夫斯基断定德军将以主要兵力突击方面军右派上方的奥廖尔突出部的根部,他毅然决然地在这一方向上布置了高密度的兵力和兵器。在这95公里的地段,他集中了方面军全部步兵兵力的58%,炮兵的70%,坦克和自行火炮的87%,并配置了第2梯队和预备队。为加强奥廖尔—库尔斯克州铁路沿线的第13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调去拥有7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的炮兵军,使每公里正面上有92门76毫米以上的大炮,这是前所未有的密度,是敌人进攻所能建立的密度的1.5倍。
在德军进攻的整个方向上,苏联红军部署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和瓦杜丁将军大将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共130万人,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6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130架飞机。其后还有伊万·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58万人,9000门火炮和164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7月4日晚,罗科索夫斯基从德军俘虏中得知德军已于当天早晨3时开始进入出发地。罗科索夫斯基估计德军将于次日凌晨发起进攻,决定先采取行动,但已来不及报告和请示大本营,他与最高统帅部代表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商量后,发出进行反击令。
7月5日凌晨2时20分,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开始对正面德军进行射击(参见库尔斯克会战),反击持续了30分钟。5时30分,德军发起进攻,主突地段是奥利霍瓦特卡地域。普霍夫第13集团军的第15师和第81师与敌激战一天,击退德军4次进攻,之后被迫后撤。这一天德军以巨大代价向苏联红军防御纵深推进6至8公里。
罗科索夫斯基以坦克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19军对突入之敌进行反击,以恢复原来的态势。装甲部队遭敌机轰炸,并受到德六号重型坦克坦克的阻击,损失很大,反击未果。
第二天,德军又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上推进了2公里,并开始将进攻锋头稍向右转,指向波内里火车站地域。
罗科索夫斯基将现有兵力做了大胆而坚决的机动,他毫不犹豫地将受到威胁较小地段的部队调到奥利霍瓦特卡和波内里地域。
德军在各进攻地段均未取得重大突破,于是投入全部预备队,经4天激战,德军仅前进了10公里。
1943年7月12日德坦克第4集团军和苏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普霍罗夫卡附近展开了一场对攻战。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1200辆坦克。双方各损失了300辆坦克,都退回了出发地,而德军此后已再无力进攻。苏联红军转入反攻。
十分疲惫的中央方面军未经休息,立即参加了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的总攻。从1943年7月15日开始,经3天战斗,战线恢复1943年7月5日以前态势。此后罗科索夫斯基不断扩大战果。德军的抵抗相当顽强。苏军未及完成合围,仅将德军逐出奥廖尔。同天,沃罗涅日方面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市
当晚,约瑟夫·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鸣礼炮向杰出的部队和他们的指挥员致敬”。124门礼炮鸣响了12下。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继续向西推进,1943年8月30日进入北乌克兰境内,随后相继解放了雷利斯克、克罗列韦茨、普季夫利、沃罗涅日市等地。
1943年9月7日中央方面军各集团军前出至杰斯纳河。10天后,罗科索夫斯基强渡杰斯纳河,突破德军西岸防御,直指基辅。1943年9月18日大本营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将主攻方向转向切尔尼戈夫。战事进展顺利。1943年10月2日,中央方面军改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到11月底,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已肃清了白俄罗斯大片领土上的德军。并解放了战略要地戈梅利。1943年11月26日莫斯科再次鸣礼炮向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部队致敬。
进入1944年后,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继续推进。2月中旬,白俄罗斯方面军改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入4月份后,白俄罗斯低地道路泥泞,部队不能进行任何调动。战斗暂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转入防御。
巴格拉季昂行动
1944年5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批准了由罗科索夫斯基提出的代号“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
该战役目的是:以伊万·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马特维·扎哈罗夫上将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博古舍夫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和博布鲁伊斯克等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分割德军战略防御正面,于维捷布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地域歼敌,尔后向纵深挺进,在明斯克以东围歼敌第4集团军,为各方面军发展战役创造最有利条件。
此役苏联红军投入兵力240万人,德军兵力为120万人。战役于6月23日打响。拥有最大兵力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24日开始进攻,激战5天,在200公里正面上突破德军防御,围歼德军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向纵深推进110公里。这一辉煌战绩受到最高统帅部的高度赞扬,29日,罗科索夫斯基不仅军衔晋升为苏联元帅,成为战争期间第六个获此殊荣的高级将领,还荣苏联英雄这一崇高荣誉,可谓双喜临门。
1944年罗科索夫斯基与其他指挥官策划了巴格拉季昂行动,罗科索夫斯基提出的同时发动两场进攻的提案颇受争议,罗科索夫斯基曾经回忆说,自己两次被请到旁边的屋子里,要求重新考虑统帅部的建议,然而每次深思熟虑后,自己都更加坚定。最后,约瑟夫·斯大林说:“方面军司令的坚持,证明此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苏联红军4个方面军的进攻取得全面胜利。1944年7月5日到11日苏军在明斯克以东围歼了德第4集团军(参见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
到1944年7月1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集团军已前出至斯维洛奇河、普鲁扎内一线,12天前进150—170公里。1944年7月20日罗科索夫斯基前出到苏联边界西布格河,并强渡过河,进入波兰国境,迅速向维斯瓦河推进,24日解放了卢布林,28日解放了布列斯特(参见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尔后在华沙方向上不断发动进攻。8月初,罗科索夫斯基暂缓对华沙的进攻。
白俄罗斯战役于8月底结束,苏联红军歼敌54万人,向西推进了500—60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以及立陶宛部分领土和波兰东部,自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巴格拉季昂行动的成果,大大超越了最高统帅部的最高预期。此后,约瑟夫·斯大林开始以全名来称呼罗科索夫斯基,在次之前,唯一得到此姓名尊称的只有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一人。
东普鲁士战役
白俄罗斯战役结束之后,罗科索夫斯基积极准备华沙战役,并准备向德国境内挺进。10月中旬,斯大林突然调他转任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员。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交由格奥尔基·朱可夫指挥。罗科索夫斯基感到困惑:“为什么把我从主要方向调到次要地段?”斯大林回答:“你错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是西攻主要方向上的三个方面军之一。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结束在德国的战争。”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参加决定性战役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配备了大量的兵力和兵器。罗科索夫斯基辖7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1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和数个炮兵师,总计88万余人,有1500架飞机,219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万1千多门火炮和迫击炮
1945年1月13日苏军大本营以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伊万·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弗拉基米尔·菲利波维奇·特里布茨海军上将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共167万人,发动了西进德国的东普鲁士战役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天发起进攻,6天后攻入东普鲁士境内,占领许多防御支撑点,1月底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合力消灭了乌祖里地区的德军苏联红军将东普鲁士德军分割成三个孤立集团,德军防线崩溃。
此时,位于进至奥得河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在东普鲁士作战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形成百余里的空隙。德军统帅部急调“维斯瓦”集团军群,企图歼灭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固守奥得河防线,扭转柏林方向上的不利形势。为了顺利进攻柏林,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最后消灭东普鲁士德军的任务交由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完成,抽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主力歼灭“维斯瓦”集团军群,占领东波美拉尼亚(参见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1945年2月10日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和左翼部队从布罗姆贝格以北维斯瓦河各登陆场向斯德丁方向发起进攻,在友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的配合下,罗科索夫斯基于3月底占领了格丁尼亚和格但斯克
为了奖励罗科索夫斯基“对大规模战役进行优异指挥,在摧毁法西斯主义德军的斗争中获得的辉煌胜利”,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45年3月31日授予他苏联最高军功章——“胜利”勋章
1945年4月4日罗科索夫斯基彻底击溃德军余部,解放了东波美拉尼亚,消除了进攻柏林苏联红军侧翼威胁,为柏林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5年4月16日苏军发动攻占柏林的战役(参见柏林战役)。苏联元帅格奥尔基·朱可夫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苏联元帅伊万·科涅夫乌克兰第1方面军同时向柏林发起进攻。罗科索夫斯基受命向西方方面前进,包围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主力,分割柏林地区德军集团。4月26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占领了德国大城市斯德丁。此后罗科索夫斯基各部以每天平均25—30公里的速度推进,5月2日前出至波罗的海沿岸。5月3日潘菲洛夫的近卫坦克兵与英国第2集团军的战士会师。
战后
柏林会战于1945年5月2日结束。同日,罗科索夫斯基第二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8日德军向苏联红军和盟军中国远征军投降,苏德战争欧洲战争结束。6月1日授予他第二枚苏联英雄“苏联英雄金星奖章,建立铜像,按在座台上,立于受奖者的故乡。6月24日获得了军人生涯的最高荣誉。约瑟夫·斯大林命令他指挥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反法西斯德国胜利的阅兵式。
1945—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
1949年10月应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经苏联政府批准,赴波兰担任波兰人民共和国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获波兰元帅军衔,并被选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议会议员,同时保留苏联国籍和苏联元帅军衔。
1950年,他两次遭到波兰民族主义者的暗杀。
1955年5月14日,他参加了《华沙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即《华沙条约》)的签署。
1956年回国后,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7年7月兼任总监察长。10月任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军区司令。
1958—1962年复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总监察长。
1962年4月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
1956—1968年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第二届和第五——七届最高苏维埃代表。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女儿:Ariadna Rokossovskaya(1925-1978)。Nadezhda Rokossovskaya(1945出生)。
健康状况
1968年8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72岁,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获得荣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科索夫斯基由于勇敢,他被授予三级和四级圣乔治勋章以及四级圣乔治十字勋章。罗科索夫斯基一生共获“苏联英雄金星奖章两枚,两次获得“苏联英雄”(1944年7月30日、1945年5月2日)称号,获列宁勋章7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6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和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奖章多枚,苏联“胜利”最高军功勋章1枚,荣誉武器1件。
个人作品
著作
主要影响
军事才能与战术创新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是苏联在二战中杰出军事指挥官,他以优秀的军事才能和战术创新而闻名。他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重要战役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的战术创新,如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兵力,及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反坦克战术,都显著提高了苏联红军的战斗效率。在莫斯科会战中,面对德军的坦克优势,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可用资源,采取了灵活的防御战术,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1944年,他作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成功指挥了“巴格拉季昂”行动,这一行动对德国联邦国防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指挥,通过集中兵力和有效的战术部署,对德军造成了重大打击,这场胜利对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苏德战争的关键时刻,罗科索夫斯基展现出了他的战术智慧和领导力。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术创新和指挥艺术,在苏联红军中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苏德战争的关键角色
罗科索夫斯基在苏德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贡献对于苏联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42年,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围歼了德军,为苏联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1943年,他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出色指挥,再次证明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优秀才能。1944年,罗科索夫斯基晋升为苏联元帅,并在白俄罗斯战役中以两次强大的向心突击战术,彻底击败了德军,这一战役是苏联红军战略进攻的标志性胜利。他的军事才智和勇敢的领导风格,不仅在苏军中赢得了高声誉,也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指挥官之一。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成就,为苏联在二战中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名字载入了世界军事史册。
战后政治与军事影响
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后的苏联和波兰的政治与军事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56年,他担任波兰国防部长期间,推动了波兰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和结构改革。他还参与了波兰的政治活动,成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员。1956年返回苏联后,罗科索夫斯基继续在苏联国防部担任高级职务,他的工作对苏联军事政策和战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科索夫斯基的一生对苏联军事历史产生重要贡献,他的军事才智、领导能力和对国家的服务,在苏联及波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证明了他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至今仍被军事学者研究和借鉴。他与潘菲洛夫·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等100位军事人物被誉为俄罗斯(苏联)史上最伟大的100位军事领导人之一。
人物评价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苏德战争中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先后参加了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诸战役。在莫斯科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以纵深反坦克防御,高度积极而机动地对付敌人的坦克突击;反攻时,为扩张战果,在集团军内建立2个快速集群,把正面突击同迂回包围巧妙结合起来。他在准备和实施战役时,创造性地运用苏联军事学术的重要原则,果断地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突击方向,大胆地机动预备队,始终顾及敌人的强弱两个方面,弃作战中的陈规旧套。罗科索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他在反攻阶段,协同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队,突破敌人防御,后又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地带包围敌集团33万人,并于1943年初率顿河方面军部队歼灭这一集团。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他指挥中央方面军在抗击德军进攻和在尔后反攻中粉碎敌奥廖尔集团作战中,显示了军事艺术。他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组织实施的1943年7月5日的炮火反准备,以及同年8月底方面军实施兵力兵器由谢夫斯克向格卢霍夫方向的机动。1944年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罗科索夫斯基又定下的具有独创的决心,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实施两次强大的向心突击,并以辉煌的胜利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1945年在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诸战役中,罗科索夫斯基为切断和粉碎敌强大的战役战略集团而不断增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突击力量,这些作战已成为他在苏德战争时期的光辉范例。
轶事典故
坚持己见
关于罗科索夫斯基和约瑟夫·斯大林之间的一则轶事,发生在1944年5月的一次计划会议上。在会议中,罗科索夫斯基提出了从两个方面突破敌人防御工事的计划。斯大林则建议集中力量于一个方面进行进攻。罗科索夫斯基坚持己见,认为两方面的进攻更为有利。斯大林随后指示他:“到外面再好好想想。”罗科索夫斯基离开房间后,不久再次返回,但依旧坚持原先的观点。斯大林再次劝说他改变计划,而罗科索夫斯基仍然坚持。随后,会议室内陷入了沉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跟随罗科索夫斯基走出房间,严肃地警告他需要同意约瑟夫·斯大林的意见。马林科夫更是严厉地告诉他:“同意。这是你唯一应该讲的。”当他们重新进入会议室时,斯大林再次询问罗科索夫斯基的意见。罗科索夫斯基回应称:“两方面都重要。”会议室内再次陷入沉默,罗科索夫斯基意识到这种沉默可能是愤怒的前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斯大林却轻声表示:“一个方面军司令,始终坚持个人意见,足以证明他的作战计划是经过精心策划、周密思考的,这是稳操胜券的可靠保证。我们将批准他的计划!”最终,约瑟夫·斯大林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
女人缘
罗科索夫斯基在其一生中受到了众多女性的喜爱,其中与苏联女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Valentina Serova)的婚外情尤为引人注目。
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相识后,关于他们之间相互倾慕的消息开始在人们之间流传。这引起了内务部长拉夫连季·贝利亚的注意,他向斯大林报告了谢罗娃前往前线探望罗科索夫斯基并在司令部内留宿的情况。斯大林对此表示了羡慕之情,他提到:“谢罗娃?是那个美丽的女演员吗?她真是美丽非凡。”贝利亚在此时提出了担忧:“但元帅的声誉可能会因此受损,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约瑟夫·斯大林在短暂的沉思后回答说:“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随后他补充说:“我们应该羡慕,贝利亚同志,我们应该羡慕。”斯大林突然又询问道:“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在哪里?”拉夫连季·贝利亚回答说他将去查明情况,并推测她可能撤退到了后方。斯大林随后指示:“尽快找到她,并用飞机将她送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让她和谢罗娃在那里竞争,看看谁能留下。”
1941年,罗科索夫斯基在前线邂逅了美丽的军医Galina Vasilievna Talanova。随后,Galina Vasilievna Talanova在1945年1月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关于罗科索夫斯基与谢罗娃以及另一位波兰女星Alexandra Reid Shlenskaya之间的绯闻,经过罗科索夫斯基的友人的证实,这些传闻并未得到确认。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参军入伍
进修学习
再次复职
二战时期
巴格拉季昂行动
东普鲁士战役
战后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健康状况
获得荣誉
个人作品
著作
主要影响
军事才能与战术创新
苏德战争的关键角色
战后政治与军事影响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坚持己见
女人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