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蒙难记》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中山,于2011年6月1日出版。1896年秋孙中山流亡英国时不幸被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全力营救,终于脱险。孙中山获救后即写下了这本蒙难经历的书《伦敦蒙难记》。 这是孙中山最早的一本英文著作,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本纪实散文作品。
事件发生于1896年9月23日到10月23日。在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
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局
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
孙中山从
纽约坐船到
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在
利物浦登陆。孙中山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富庶城市,全然不知已经有侦探盯上他了。等他游览完回来,才发觉行李已经被火车运走了。铁路工人告诉他火车往伦敦去了,因此他到了伦敦。安住下来已是同年10月1日。
根据侦探记载,16点30分孙在某某旅馆。这个时间之前,他前往恩师
康德黎(James Cantline)家里去了。康氏居住地离公
大使馆很近,但当时的中国公使馆,没有牌也没有国旗,第一次路过,孙估计没有察觉。康德黎带
孙中山找住的地方是葛兰法学院坊八号,再次路过公使馆,估计由于匆忙,孙还不知道。2日孙搬家,4日孙六次路过公使馆,与康氏一家在教堂吃饭。吃饭期间康德黎太太告诉他公使馆就在附近。但是孙中山第七次路过,丝毫不避讳。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孙以为在
英国光天化日之下,不可能有太大危险;另一方面康太太也认为只要不进去就没有危险。只是他们不知道,第七次路过时公使馆已经电侦探设求孙中山的照片了。毕竟一个中国人(尽管他西装革履,但华侨当时并不聚居当地,
孙中山很容易引起注意)还是很明显的。
9日他再次路过公
大使馆去拜访他的另一位恩师孟生;10日又再次路过,这是极有可能和公使馆的人已经遇见过了。驻英公使
龚照瑗密电驻美公使杨需加以确认。
11日是星期天,来往的人不多,加上地形影响,孙中山再次路过时被公馆抓住,大门一关——至此,说
参赞马格里是主谋不能成立。因为马格里作为英国公民,深知这样做是违法的。
12日到14日,孙中山设法与康氏取得联系,但全都失败了。他扔出去的小纸条由于地理原因没有抛到街上,反而被人发现。马格里决定以“遣送疯子”之名通过水运把孙送回
中原地区。但是17日,租船之事在公馆仆人间传开,基督徒的女管家贺维太太知道后于心不忍,便送信至康家。
康德黎知道后,连夜寻找参赞马格里并且报案,但是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管此事。次日,再次去
伦敦警察厅警察局报案,并无所获。康、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事,另外告知《
泰晤士报》。而康德黎担心公
大使馆可能连夜把孙弄走,专门监视公使馆动静。
19日,外交部已经开始行动——康、孟对此事并不知道,直到20日。外交部录
口供,申请开庭,监视水运。22日外交部转守为攻。
马格里称需要公使放人才好,他夹在中间确实难做。但龚拒不放人。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使馆释出
孙中山,否则将驻英大使
龚照瑗及一众外交人员
驱逐出境。《地球报》揭发这一消息,舆论力量介入——至此,有研究称英庭因为舆论压力才放孙中山之说也不成立。
1896年秋孙中山流亡
英国时不幸被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孙中山在
香港大学学习时的英国老师
康德黎先生全力营救,终于脱险。孙中山获救后即写下了这本蒙难经历的书《伦敦蒙难记》。这是
孙中山最早的一本英文著作,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本纪实散文作品。这本书一经出版即轰动了欧美政界,威慑清廷,为
辛亥革命播下了第一颗火种。本书是114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现代汉语全译本。一百多年来流行的
文言文译本不仅语言陈旧,而且多有删节;本书则完全是按照英文原著直译成现代汉语,全面真实地还原了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历史。新译本对于书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组织等做了详细的注解,十分有利于读者了解相关的背景。还选编了大量与
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相关的翔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并搜集到一百多幅文献资料图片,其中有许多是难得一见的历史图片,如孙中山的恩师
康德黎先生及夫人的照片,孙中山被关押时机智传出的求救密函,当年照会清政府释放孙中山的英国首相
索尔兹伯里侯爵的照片,尤其是还能看到当年绑架孙中山的主谋、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英籍
参赞马卡尼的照片等。这些罕见的历史资料图片是旧译本包括《
孙中山全集》所不具备的,十分有利于阅览欣赏。文后还附有
孙中山英文原著。这本文献版孙中山自述,钩沉史料,图文并茂,是一部既便利阅读、研究,又适于藏家及图书爱好者们珍藏的经典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