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拉丁文: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又称《
哲学的安慰》或简称为《安慰》,是罗马哲学家
波爱修斯的哲学著作。该书成书于523年,当时波爱修斯被
哥特式建筑国王特奥多里克监禁。《哲学的慰藉》被认为是西方
中世纪和
文艺复兴初期
基督教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古典时期西方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波爱修斯一生致力于保存古代古典主义知识,尤其是哲学。《哲学的慰藉》对晚期古代哲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的基督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作家
阿兰·德波顿以其独特的英国笔调,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轻松的哲学之旅,帮助读者走近古希腊思想家
苏格拉底、
伊壁鸠鲁、
法国思想家
米歇尔·德·蒙田、
德国思想家
弗里德里希·尼采、
阿图尔·叔本华等哲学大家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可以从他们的智慧中寻找人生的慰藉。《哲学的慰藉》于2007年由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2月1日由
上海译文出版社再次出版,译者是
资中筠。自出版以来,该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内容情节
全书分五卷。第一卷描述自己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讨论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论恶的本质;第五卷讨论天命与人的
自由意志的关系。全书以善恶问题为中心,劝诫人弃恶扬善,向上帝复归。
波爱修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这本书,对话的对象是他自己和一位被称为“哲学女士”的哲学拟人化形象。哲学女士通过讨论财富、名望和权力的短暂性来安慰波爱修斯,并且她认为心灵的东西最为重要,称之为“唯一的真善”。她认为幸福来自内心,而美德才是人真正拥有的,因为它不会受命运的变迁所威胁。波爱修斯探讨了宿命和自由意志的本质,邪恶问题和“应得问题”,人性、美德和正义。他谈到了
自由意志和
决定论的本质,当他问上帝是否知道并看到一切,还是人类有自由意志。在谈到人性时,
波爱修斯说人类本质上是善良的,只有当他们屈服于“邪恶”时,他们才“沦为动物的水平”。在谈到正义时,他说罪犯不应该受到虐待,而应该受到同情和尊重,他用医生和病人的类比来说明检察官和罪犯之间的理想关系。
创作背景
波爱修斯出身望族,三代任罗马执政官,显赫一时。却不料世事无常,他得罪了当时有权势的
东哥特王国国王
狄奥多里克大帝,被诬陷下在帕维亚监狱,于公元524年被处死。面对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波爱修斯在狱中写下了这本千古名著反思人生际遇,思生命之意义,究天命之运作。在《慰藉》中,
波爱修斯回答了宗教问题,但没有提及
基督教,而是完全依靠
自然哲学和古典希腊传统。他相信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基督教中发现的真理与哲学中发现的真理没有什么不同。亨利·查德威克的话说:“如果《慰藉》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基督教内容,那么它也与特定的
异教内容无关。它是一部由
柏拉图主义者撰写的基督徒作品。”波爱修斯重复了宏观模型,即
地球位于球形
宇宙的中心。
作品影响
该书与朋霍费尔的《
狱中书简》,哈维尔的《狱中书简》并称为人类文明三大狱中书简。在
波爱修斯以后的1000多年间,
欧洲凡有文化的人都会阅读此书,甚至有当代学者把这本书评价为仅次于《圣经》而对西方思想和文化产生最深刻影响的书,是西欧全部文化精髓的来源,因为这本书涉及的重大问题,如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
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吸引了一千多年来哲学家和神学家的全部注意力。从卡洛林时代到
中世纪末期以及之后,《哲学的慰藉》是最受欢迎和有影响力的哲学作品之一,被政治家、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阅读。正是通过
波爱修斯,古典时期的许多思想被传播到了西方中世纪世界。人们常说波爱修斯是“罗马人中最后的人,斯科拉学派中最早的人”。
这部作品被著名人士翻译成了白话文,包括
阿尔弗雷德大帝(
古英语)、让·德·梦(古法语)、
杰弗雷·乔叟(中古英语)、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早期现代英语)和诺特克·拉贝奥(古高地德语)。博伊修斯的《哲学的慰藉》被阿尔贝托·德拉皮亚恩蒂纳(1332年)、安塞尔莫·坦索(
米兰,1520年)、洛多维科·多梅尼基(
佛罗伦萨共和国,1550年)、贝内代托·瓦尔基(佛罗伦萨,1551年)、
科西莫·德·美第奇巴托利(佛罗伦萨,1551年)和托马索·坦布里尼(
巴勒莫,1657年)翻译成
意大利语。
《哲学的慰藉》中包含了一些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智慧的女性形象影响了
但丁·阿利吉耶里,《
神曲》中的
宇宙层次的上升与
约翰·弥尔顿共享,《骑士的故事》中对立力量的和解进入了
杰弗雷·乔叟的作品,《命运之轮》在
中世纪广受欢迎。但丁的《神曲》中经常引用《哲学的慰藉》。但丁评论说:“这位受祝福的灵魂向任何倾听他的人揭示了欺骗世界。”乔叟的诗歌中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
波爱修斯的影响,例如《特洛伊勒斯与克里塞德》《骑士的故事》《学者的故事》《富人的故事》《牧师的故事》和《梅利比的故事》,以及《禽议会》中的自然女士角色和一些较短的诗歌,如《真理》《前代》和《缺乏坚定》。乔叟在他的《博伊修斯》中翻译了这部作品。
意大利作曲家
达拉皮科拉在他的合唱作品《囚徒之歌》(1938年)中引用了这部作品的部分内容。
澳大利亚作曲家彼得·斯卡尔索普在他的
歌剧或音乐剧作品《通行仪式》(1972-1973年)中引用了这部作品的部分内容,这部作品是为
悉尼歌剧院的开幕式委托创作的,但未能及时完成。
汤姆·希皮在《通往中土世界的道路》中说,
约翰·托尔金的《
指环王》中对邪恶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
波爱修斯式的”。希皮说,托尔金很了解
阿尔弗雷德大帝翻译的波爱修斯的作品,他引用了弗罗多、树鬼和埃隆德的一些“波爱修斯式”的言论。
波爱修斯和《哲学的慰藉》在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愚人的联盟》(1980年)中经常被主角伊格纳修斯·J·雷利引用。
这是一部散文和韵文交替的文本,意味着它是用拉丁韵文写成的。在文本中,波爱修斯展现了对拉丁诗歌形式的高超掌握。它被归类为一部
梅尼普斯讽刺作品,融合了寓言故事、柏拉图式对话和抒情诗。
爱德华·吉本将这部作品描述为“一部不辜负
柏拉图或图利的闲暇的黄金卷”。
20世纪时,仍有近400份手抄本幸存下来,这充分证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
克莱夫·刘易斯写道:“要喜欢这部作品几乎就等于在
中世纪定居。”
从9世纪到13世纪,记录了数百首拉丁歌曲的新谱号,包括
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中的诗歌段落的设置。这些歌曲的音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无法找回的,因为记谱符号只表示了旋律轮廓,依赖于现已消失的口头传统来填补缺失的细节。然而,
剑桥大学的萨姆·巴雷特进行的研究,以及与
中世纪音乐团体Sequentia的合作,已经表明可以确定这一时期的音乐设置原则,为现代实现提供了关键信息。Sequentia于2016年4月在
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举行了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重建歌曲的世界首演,使1000多年来未曾听到的音乐重现生机;其中一些歌曲随后被录制在CD《波爱修斯:慰藉之歌。11世纪坎特伯雷》(Glossa,2018)中。剑桥大学于2018年推出了一部关于这些失落歌曲重建过程的纪录片,以及一个网站,提供了更多关于重建过程的手稿、重建和视频资源。
作者背景
波爱修斯(480—524)是欧洲中世纪开始时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在
逻辑学、哲学、
神学、数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最后一位罗马哲学家”“
经院哲学第一人”“
奥古斯丁之后最伟大的拉丁教父”之称。波爱修斯出身望族,三代任罗马执政官,显赫一时,却不料世事无常,他被人诬陷入狱,公元524年被处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