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日记》是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罗兰·巴特。
1974年春天,正处
“批林批孔”运动中的中国大地,迎来了一个包括学者
罗兰·巴特、克里斯蒂娃和作家索莱尔斯在内的五人代表团。他们在20多天中访问了
北京市、
上海市、
南京市、
洛阳市和
西安市等城市,参观了各地的重点景物、历史古迹以及学校、医院、人民公社、工厂。
罗兰·巴尔特,
法国著名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
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
存在主义大师
萨特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
米歇尔·德·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
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
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
人文科学概论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罗兰·巴尔特文集 (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萨德 傅立叶 罗犹拉》,《
如何共同生活》,《明室》,《米什莱》,《
符号学历险》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