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文, 1974年9月30日生于山东州。中共党员。2002年7月毕业于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教授,现任
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
鲁迅文学院第2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文学评论班)学员,中共中央党校第6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兼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签约文学评论家、山东省莫言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合著第二位)、《网络文艺论纲》(执行主编第一位)、《文学与革命》、《传承 创新——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位),《莫言研究三十年》(执行主编第二位)等著作。发表论文70余篇。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
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三等奖、山东省
刘勰文艺评论奖、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名家等。
1996年于
青岛大学中文系获文学
学士,1999年于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
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教授孙书文
经历
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全国马列文论学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论、文论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员。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专著1部,任副主编著作2部,在《
文学评论》、《
文史哲》、《
文艺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文学张力论纲》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4期刊用。光明日报集团所属的《
文摘报》2004年17日第6版“论点短辑”栏目对《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一文做摘录介绍。主持
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加国家社科项目2项、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
承担项目
1. 1999年,参加
杨守森教授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心态史”(97BZW026),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撰写5万字,该项目1999年12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2. 2003年,参加杨守森教授主持山东省社会科项目“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艺术”。 3. 2005年,主持教改项目“文学理论课程
多媒体使用研究”。
4. 2005年,主持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关系研究”(05CYJ01)。
5. 2005年,参加
谭好哲教授主持省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对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的影响研究》(05JDW04)。
6. 2007年,参加
童庆炳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
7. 2008年3月,参加
杨守森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加强学术环境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SDYY08064)。
8. 2008年,主持教育厅项目《文学张力研究》。
获得奖励
2. 2008年6月,
山东省第二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三等奖。
3. 1999年12月,参编杨守森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4. 2007年6月,《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6. 2008年6月,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7. 2005年1月,《加强实践训练,提高文学理论教学质量》,山东师大教学成果
三等奖。
8. 2008年11月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首届优秀论著成果奖。
9. 2008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
10. 2008年10月,
山东省大学生数字摄影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全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
11. 2008年9月,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评建先进个人。
12. 2009年7月,《文学张力论纲》一文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13. 2009年9月,《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运用研究》获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术兼职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主要著作
1. 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 文艺学元问题的多维审视,主编。
齐鲁书社,2005
4. 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合著,第二位),齐鲁书社,2008。
主要论文
文学与革命经历久远的恋情——周扬文艺思想前史研究,《
文学评论》2003年青年学者专号。
2. 论争中的周扬文艺思想研究,《
文史哲》,2002(3),120000字。
3.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的影响——以周扬文艺思想发展为
透视个案,山东社会科学,2007(5)。
4. 革命语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特质,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5. 文学
张力论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6),14000字。
6. 以文艺特有的方式弘扬民族精神——由“《闯关东》现象”引发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
7. 革命的姿态——周扬
上海市时期的文艺思想,《
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0000字。
8. 文学张力:非常情境的营建,《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2),12000字。
9. 平凡之中铸灿烂——文学语言张力研究,《名作欣赏》,2001(6),10000字。
10. 文学
张力的审美阐释与张力度的控制,《
理论学刊》,2001(6),7000字。
11.
隐喻与转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的影响与其在中国的命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7000字。
12. 清宫戏与当代创作中的权谋文化,文艺报,2003,11,4。
13. 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湛江师院学报》,2004,(4),12000字。
14. 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关系研究,《首都联合大学学报》,2005(2),10000字。
15. 一个青年社会科学从业者的反思,《
社会科学论坛》,2005(5),10000字。
16. 1949-1966间周扬的文艺思想,青年思想家,2005(2)。后收入
贺立华、
杨守森主编《启蒙行动》,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7. 回不去的乡村——
张继小说《去城里受苦吧》寓意分析,济南大学学报,2005(6)。
18. 文学理论:中国语境与中国问题——评《现代性与民族性: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双重追求》,文艺报,2006,7,18。
19. 冲撞:此情无计可消除——对电影《Crash》的一种解读,《学洲》,2006。
20. 文革时的周扬批判,《
社会科学论坛》,2006(11)。
21. 《后悔录》:“如果”叙事中的“后悔”体验,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
22.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
谭好哲主编《审美之维——文艺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 飘零的落叶——
香港电台作家心态史研究,载
杨守森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撰写5万字。
24. 桂冠诗人与接客先生——建国后的郭沫若心态分析,杨守森主编《当代中国作家心态个案分析》,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 三个层面的开拓:新时期鲁迅与周扬关系研究述评,选入郑欣、
孙郁、
刘增人主编:《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
26. 《讲话》、
延安市文艺整风对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塑造——以周扬为个案,《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1)。
27. 解构:网络时代传统文学经典的“命运”——以《
西游记》的网络改编为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
28. “可能”空间:书写与生存——论侯林的散文文体,当代小说,2009(13)。
29. 语言魔盒与影像狂欢——兼论《
三国演义》新版电视剧,山东文学,2010(8)。
30. 网络文化
悖论与网络新闻价值,《
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下)。
31. 多重视角下的复杂“文本”——论《
读书》中的周扬,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6)。
32. “健全的诗”:论
顾随的文艺观念,理论学刊,2011(8),8月15日出版。
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的积极尝试——论周扬三、四十年代的理论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
34. 艰难的“诗意的裁判”,走向世界,2011年10月(上旬刊)。
35. 多方互动、生命充盈的文学“文本”,山东文学2011(12)(上半月)。
36. 三千年婚姻史的文学化“批判”,时代文学,2011(12)(下半月)。
37. 基于成人特色的“文学理论”课程改革探析,中国成人教育(中文核心),2012(3)。
38. “经营“声音——论《孟春的比赛》,山东文学,2012(2)上半月。
39. 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
赵冬苓编剧》,《
东岳论丛》,2012(02)。
40. 张炜创作:追寻诗性的长途跋涉,时代文学,2012(7)上半月。
41.以血为墨书写苍黄的生命轨迹——论
陈占敏的小说,百家评论,2012(1),2012年12月创刊号。
42.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十八大文化创新命题解读
学术反响
1. 《文学张力论纲》,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2008年第4期刊用。
2. 对文学张力研究,朱斌在《文学张力说:历史回顾》(《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11))中写道:“我国文学研究领域,到处活跃着张力论的身影。然而,多是具体的批评应用。因此……孙书文从文学整体的立场,对文学
张力进行的探讨,就显得难能可贵”;“对构成张力的各种冲突的‘力’,孙书文的分析非常精彩,更令人难忘的,是他概括出了文学张力的四个特征:‘多义性’、‘情感的饱绽’、‘对矛盾冲突的包孕’和‘弯弓待发的运动感’。此前,张力特征的描述,虽也有人涉及,却极少如此具体。因此,这十分难得,极具启发性”。
3. 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论文),《湛江师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文摘报》2004年17日第6版“论点短辑”栏目作了摘录介绍。
4.《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对《文学与革命》一书进行评介,认为:“全书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有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
电影人孙书文
经历
男,1953年2月生,
长春市人。1971年起在
长春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照明工作,一九九六年获市教委市总会颁发《自学成才证书》九二年毕业于
长春大学专业证书班(大专)。1983年独立拍惩,1987年职称评定为照相技师、1999年评定为主任技师。
作品
十二年来在十余部电影、三十多部电视剧《三百多集》中担任照明与照明设计工作。代表作为《五女秤寿》《胡雪垠》《黑色二十五》,其中《五女拜寿》获多项国家级奖,《黑色二十五》获省级优秀照相奖,在宽银幕主体电影的创作中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论文“宽银幕立体影片的照相布光——湖心岛之迷布晃的探索”在《电影探索与研究》。九二年以来多次为省市
春节联欢会灯光设计为晚会创造良好气氛。九四年
长春市电影节目任电影城灯光总设计,负责各场馆灯光设计安装工作,创造了16种特殊灯具填补了大型场馆灯具的空白。为
电影节及各馆活动创造了良好基础。总之,从宏观设计到具体照相处理都作到了不断创新与彩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