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韫胎
章韫胎
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物。年,在武汉大学主讲过《中华民族的形成》(现存有油印稿)。章韫胎对中国古史研究,颇有创见。
正文
章韫胎(1897~1977),字盈五,东流镇(今东至县白笏乡人。早年在贵池区安庆市读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民国9 年(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物。经10 年努力钻研,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
留法时,从事昆虫生理的专门研究,先后在《法兰西科学院报告》、《法国生物学会会刊》、《法国动物学会会刊》上发表关于《蜂巢蛾》、《鳞翅类幼虫的生理研究》等论文12 篇。国内任教时,主讲细胞学。分别在《北平研究院汇报》、《法国生物学会会刊》上撰写了《桑蚕胎本》、《金鱼的鳞与鳍》等3 篇论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随武汉大学迁移四川乐山,居大渡河畔,名其居为“待渡庐”。改攻古生物学,对凤凰麒麟作了深入考证。他是国际知名的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又是诗人。
1951 年,在武汉大学主讲过《中华民族的形成》(现存有油印稿)。1956 年又在武汉大学科学讨论会上作《麒麟考》的学术报告。同年11 月10 日《光明日报》以《珞珈山的教授们》为题,报道了章的学术活动。
章韫胎还在业余搜集整理了中外书刊上有关中国近代的外交文件,给我国外交部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他在反右派和“文化大革命”中身处逆境,仍念念不忘著述。在国内外撰述的论文单行本及所编讲义,武汉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他的学说常为外国学者的论著所引用,如英国李约瑟的《胚胎化学》、《生物化学与形态生成》;约翰逊的《昆虫及多足虫胚胎学》以及朔文著、忻介六等中译本《昆虫生理学》都有所引用。苏联斯凡维奇著、方三阳中译的《普通昆虫学》第四册,也引用了章的细胞学中的论点[惜“yuang-ta”(韫胎),据俄语音错译为“尤·格·泰”]。日本人桥川时雍编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亦有《章韫胎小传》。
章韫胎对中国古史研究,颇有创见。他依据中国古籍参考西籍来探讨,发现中华古史约近万年,上古滇蜀期—— 三皇五帝世代约历五千年,为中华文化发源之地。中古——中邦期或中国期,由于上古末期滇蜀地壳变异,大禹氏率先迁移长江中游,奠居湘鄂,然后进入淮北市,渐次开拓中原,次第建立虞、夏、商、周四代,至秦约四千余年。他认为:中华文化发展源于滇蜀,延及长江流域,而非发源于黄河流域,此流域自古为游牧民族所居,五谷不生,五金不出,不可能创建文明。并谓古籍记事,皆关滇蜀,鲜有涉及北方。古人所记动植物,大多属于热带亚热带产物。对此非有翔实考证,决不可能有此论断。
章韫胎在文学上特别是古体诗造诣颇深,诗作的一部分清稿,曾经陈三立为之品题:“气疏达而能真切,语南澹而多新警”,并题名《盈五诗钞》。他的诗反映了田园意趣和爱国忧民的思想。
章韫胎于1977 年9 月1 日逝世,尚有《中华古史发展》未能完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