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冷杉
怒江冷杉
怒江冷杉(学名:Abies nukiangensis C. Y. Cheng et L. K. Fu)是松科冷杉属乔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1米;小枝上有微隆起的叶枕,叶枕之间微有凹槽,一年生枝红褐色或褐色,有密生短毛或凹槽内有较密的短毛,二、三年生枝暗褐色;冬芽圆球形,微具树脂。
叶在枝条下面列成两列,枝条上面的叶斜展或两列状,条形,通常微弯,长1.2-4.3(多为1.8-3.2)厘米,宽1.5-2.5毫米,边缘显著地向下卷曲或微卷曲,先端有凹缺,基部微窄,上面深绿色,下面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白粉气孔带;横切面两端尖,向下卷曲,靠近两端下方的皮下层细胞各有1个边生树脂道,上面及下面中部常有二层皮下细胞,外层连续排列,内层间断排列,两端有二层连续排列的皮下细胞。
雄球花长2.5厘米,下垂,雄蕊的药隔二叉状,先端尖。球果圆柱形,上部微窄,长7-10厘米,径3.7-4.5厘米,熟时黑色,微被白粉;中部种鳞扇状四边形,长1.7-2厘米,宽1.8-2.2厘米,上部较厚,边缘内曲,中部楔状,下部两侧耳状,基部窄成短柄状,长5-8毫米;苞鳞不露出,长1.3-1.7厘米,顶端圆或宽圆,边缘有细缺齿,中央有急尖头,尖头长2毫米;种子较种翅为长,种翅淡黑褐色或红褐色,楔形,上端截形,宽9毫米,连同种子长1.6-1.9厘米。
生长环境
海拔2500-3100米地带,组成纯林或与其他针叶树混生。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1. 种子采集和贮藏。球果采集后,曝晒脱粒,收集种子,风选后装入袋中,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堆放种子的地方、墙壁和麻袋用药剂消毒处理。
2. 播种繁殖。圃地选择庇阴凉爽、士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士壤。播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春季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7%以上时进行播种,播前1个月用温水浸种6h,采用条播或撤播,播后覆土,并搭塑料拱棚保湿、保湿。幼苗出士后,应及时搭盖透光度50%的荫棚,以防日灼。在幼苗生长期进行适量追肥,浓度宜稀,有机肥不超过10%,尿素不超过5%。网地过湿时应注意排水,以利扎根。幼苗木质化期不施氮肥,可追施磷、钾肥,促进木质化。苗木封顶休眠期,应搭盖塑料棚,防寒保温,利于安全越冬。
栽培技术
栽培环境
岷江冷杉耐阴性强,可以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在年平均温度3-8%的地区可正常生长。适应年相对湿度85%以上的环境。适宜使用土层深厚、肥沃、含沙质的酸性土壤。
病虫害防治
幼苗猝倒病:幼苗出土期,每周喷洒0.5-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期可用0.5-1%的硫酸亚铁防治。
立木腐朽病:改善林地的卫生条件,将林地病腐木及时清除。
蚜虫:蚜虫于有露水的早晨,喷施0.1%乐果水剂防治。
主要价值
木材淡黄白色,质轻软、细密,比重0.50,纹理直,均匀细致,易干燥,易切削,且切面光滑,钉着力弱,油漆和胶粘性中等。可供建筑、板材、家具、火柴杆及造纸原料等用材。树皮可提胶。可作分布区内的森林更新树种。
近种区别
怒江冷杉近似苍山冷杉(学名:冷杉属 elavayi Franch.),但怒江冷杉球果种鳞较大,宽1.8-2.2厘米,苞鳞较短,不露出;一年生枝有毛;叶较宽长,通常长1.8-3.2厘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怒江冷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近危(NT)。
种群现状:据估计,发生的范围为20000平方千米,虽然已知的地点超过10个,但种群严重分散。据估计,在过去的三代(150年)中,这一比例下降了20-50%。由于大部分山区都禁止伐木,中国的主要伐木范围是否会持续下降尚不确定。缅甸的局势尚不明朗,但仍有可能因伐木而持续下降。由于过去衰退程度的不确定性,缅甸的怒江冷杉被评估为近危。
保护措施:中国政府在中国西部实施了伐木禁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栽培环境
病虫害防治
主要价值
近种区别
保护现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